原始部落的薩滿雪祭大典
(滿族女薩滿擊鼓祭雪神)
編者註:王松林、田佳訓提供的《薩滿文化和中華文明》,原文比較長,所以我們分為幾個專題發表,已經發布的文章有:
2月18日發表文章《薩滿神論與北方薩滿神系》。
2月19日發表文章《薩滿聖壇上的女神王國》。
2月20日發表文章《薩滿「多層天穹」觀與「三界」說》。
2月21日發表文章《「三魂說」與薩滿魂化觀念》。
2月22日發表文章《「靈魂飛翔」與薩滿脫魂術》。
2月23日發表文章《觀氣——薩滿原始氣運觀念》。
2月24日發表文章《「火練金神」與薩滿鍊氣功》。
2月25 日發表文章《薩滿神判觀念與卜筮、占夢術》。
2月26日發表文章《薩滿神歌——高深莫測的語言魔法》。
2月27日發表文章《薩滿神諭的內容與形態》。
2月28日發表文章《薩滿面具的分類與原始功能》。
3月1日發表文章《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3月2日發表文章《錫伯族薩滿驅邪的心理療法》。
3月3日發表文章《薩滿服飾功能結構與象徵符號》。
3月4日發表文章《薩滿神帽造型類別及象徵意義》。
3月5日發表文章《薩滿神鼓、法器種類及應用》。
3月6日發表文章《薩滿選徒、授技與承襲儀式》。
3月7日發表文章《神樹崇拜與滿族的神桿祭祀》。
3月8日發表文章《動物崇拜——原始氏族生存意識的反映》。
3月9日發表文章《鄂倫春族鹿崇拜民俗與藝術》。
3月10日發表文章《古代民族的熊崇拜與圖騰意識》。
3月11日發表文章《「熊節」——奇異的北方薩滿祭俗》。
3月12日發表文章《北方民族的「骷髏神」——不可思議的祖先神崇拜》。
3月13日發表文章《「神狼」形象及其原始文化內涵》。
3月14日發表文章《滿族薩滿祭祀的氏族保護神》。
3月15日發表文章《薩滿祭類祭程的上古遺風》。
歡迎大家共同學習和討論,歡迎提供寶貴意見。
原始部落的薩滿雪祭大典
冰雪崇拜,是地球北部地區諸原始民族共同的文化現象,愛斯基摩人和中國的鄂倫春、鄂溫克等族均有雪神崇拜觀念和雪神神話。滿族及其先世的是薩滿雪祭,更是北方雪文化園林中一株璀璨的奇葩。它以物化的開式、隆重的禮儀展示了滿族及其先世對冰雪的崇拜觀念,具有濃郁的北方文化特色。滿族雪祭既是對冰雪這一大自然景觀的禮讚,也是對人類世代積累的識雪、用雪、娛雪的經驗和智慧的頌揚。它反映了滿族先世開拓北疆生存繁衍的艱難歷程,記錄了人類適應、利用、駕馭自然的偉大功績,從中不僅可以管窺往昔滿族薩滿教原始祝祭大典的歷史面貌,對於認識原始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理解北方先民心理意識和思維方式,揭示原始薩滿教的功能與作用也不無裨益。
(雪祭)
著名薩滿學者富育光先生於1991年冬,為拍攝《滿族雪祭》電視專題片而挖掘、搶救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滿族薩滿雪祭資料,並經長春師範學院薩滿文化研究所所長郭淑雲教授整理成文,公諸於世。
雪祭,是滿族古老的祭祀大典之一,是先民對北方特有的自然境域的神聖禮讚和無限敬仰,在世代珍藏的滿族先世黑水女真部古老的薩滿教神諭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滿族雪祭主要流傳於滿族先民黑水女真部中,分布地域廣闊,黑龍江沿岸直至庫頁鳥一帶原始部落均行雪祭大典。直到民國初年,滿族錢、吳姓仍行雪祭典禮。
根據薩滿學者考察,雪祭最早起源於部落戰爭時代。據在黑龍江省孫吳縣四季屯發現的、撰寫於康德五年(公元1939年)的《雪祭神諭》傳講:「相傳,祖先起根的遙遠年代,我們的先人們,狩獵於黑龍江北寧涉里山。山西住著仇家大部落,人稱「巴柱」魔怪。先人受其傷害,被欺趕逃遁……,先人屍橫遍野,瀕遭滅絕。突然,天降大雪,紛紛揚揚,雪花片片,連綿不絕,湖塘、溝壑,遍野都是雪。巴柱部落追蹤趕來,不見人跡。可憐的先人啊,全藏在雪被裡。大雪瀰漫如毛裘,又象天鵝舒展的翅膀,先人們藏在溫暖的翎毛腹肚下,恩佑脫險。吉祥啊吉祥!後嗣由此接續、留存。祖先感激天賜神雪,代代誠祭雪神,留下祭雪古俗。神雪恩澤親人,永結機緣。」這則神話,講述了該部落神奇般地受到雪神的保護,逢凶化吉,後嗣得以延續,以及雪祭由此而來的歷史緣由,充滿著人類擺脫災難和危險後,對護佑自己的自然力無限感激的心情,這種感恩思想成為部落雪祭的重要心理根源。
(雪祭)
滿族薩滿雪祭,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在雪枯時節,天寒無雪,視為災禍的先兆。闔族或幾個噶珊(村莊)聯合舉行旨在祈雪,請雪,求雪的雪祭典禮,祈請雪神尼莫媽媽降臨大地,惠顧人間。二是遇特大好雪之時,瑞雪連降數日,山舞銀蛇,空氣因之清新,疫苗滌盪,預示著狩獵豐盈、農業豐收;來年大地草沃花香,果實繁茂,瘟疾消失,人體健康,北方將有一個短暫而美好的夏季。族人感恩而行以慶雪,娛雪為主要內容的雪祭。三是在夏季來臨之際,冰雪開始消融,意味著雪神媽媽經過一冬季的忙碌,準備回九天神樓去歇息一段。這時舉行的雪祭是為情別祭,旨在送雪,即送別雪神媽媽。族人們趕著大車送雪神,一路上向雪地投撒祭品,一送數十百里。四是暴雪連綿不絕,封山阻路,又遇暴風或氣溫轉曖等症,闔族婦孺老幼紛紛參祭,猶如觀慶部族盛大的感恩節。雪祭場面宏大,內容豐富,時間長達數日。
(雪祭神偶)
薩滿雪祭,自始至終充滿神聖的氣氛。雪祭何時舉行,雪祭神壇設於何地,均要事先由德高望重的老薩滿卜定。屆時,老薩滿要遠離村落,另建一茅屋居住,凈身靜心,每日喝冰水,吃族人為他特製的肉食、果類,彷彿置身於祖先生活的環境之中。占卜雪壇時,薩滿要用族人取來的江心雪、樹根雪凈身,擦洗雙目、面頰、前後身。然後,來到白雪皚皚的山巔,擊鼓請神,旋轉起舞,神附體後,薩滿從昏迷狀態下喚醒,緩緩地睜開雙目,其目視的方位即是神選的祭場。如由兩位薩滿卜定,則二人昏迷後所注視的方向必須一致,方為神意。哪怕山高路遠,山路崎嶇,也不能更改,神意是不可違抗的。雪祭是神聖的。族中男女老幼滿懷崇敬的心情、神聖的願望,為雪祭做準備,去捕捉鮮活的野獸飛禽,用以獻祭神靈;為了修築雪祭聖壇,族眾紛紛遠行,到心中的聖地,取來聖雪,或高山,河源,或墓地,或獵場,用頭頂、車拉、爬犁裝運,象徵著用雪神媽媽恩賜的整個宇宙間的聖雪誠築雪壇。
雪壇由族人共同修築,雄偉壯觀:松枝彩門,兩側有木製獸頭柱守護;十數個冰台,呈梯形,排列有序,上放供品,花果,祖先文物等,旁插各氏族的圖騰旗;在冰池、冰圈、冰籠中,飼養著活魚,活牲、活禽,以備犧牲;兩個高大的雪屋,由雪坯砌築,供男女主祀薩滿占卜、守夜,為族人治病;幾尊碩大的冰雕神偶巍然而立;一架冰梯蜿蜒直至山頂,上搭冰台,圖騰旗迎風飄揚。整個祭壇氣勢宏偉,藍天、白雪、彩旗、松門交相輝映,莊嚴肅穆,使人油然而生神聖之感。
(雪山神神偶)
雪是神聖的,由天母阿布卡赫赫所賜,是天地間至潔之物,這種觀念貫徹雪祭始終。雪祭吉日,各氏族長人群幼絡繹不絕,紛紛奔向雪壇聖地,向雪神媽媽獻上聖潔的祭品:活牲,天禽、山果、餑餑等等。所有參祭人都要接受雪的洗禮,3位主祭人:薩滿、穆昆、鍋頭,必行雪浴,用雪擦身,洗臉,口含冰化水漱口;祭神用具,神器要用潔雪擦洗;族人經彩門向神壇獻祭時,皆用雪凈身,凈物,滌除污垢和邪穢;薩滿和穆昆還將族人取來的聖雪遍撒雪壇之地,為雪神媽媽降臨鋪設至聖之路;祈盼雪神媽媽降臨人間,給人間帶來了吉祥的瑞雪,使人間「災難遠遁,病魔驅走,獸群繁盛,子孫平安,冬獵順當」。
薩滿雪祭的主要基調是敬雪、拜雪、因感恩而娛雪、惠祭雪神,這是雪祭的又一重要特徵。在滿族雪祭神壇上,活躍著二十幾位形態各異、職司不同的男女自然神、英雄神,或向人類傳授生產生育等方面的知識,或教授人類各種征服自然的本領和技能,或為人間除祛疾病和瘟疫,或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富饒,人類對她們充滿了感恩的心情。這種真摯的感情,突出地表現在對雪神尼莫媽媽身上。在「報祭」神詞中,薩滿擊鼓,向棲於九天的眾神通報雪祭的喜訊:「黑龍江畔的拖克索(部落),冬月里選擇吉順的月日,在高高的雪山上敬設神壇。總祀穆昆達率眾跪叩,薩滿瑪法祈祝眾神,闔族集眾虔誠雪祭。九層天上的雪呀,聖潔的雪呀,阿布卡赫赫賜予人間。闔族同慶的大喜事呀,子孫綿延,福壽無疆。」傳說尼莫媽媽神躬降臨時,騎著一對白色母鹿,身披雪山皮斗篷,光撫大地四野,她展翅飛翔,宛如天鵝翩翩起舞。她的臨凡,給人間帶來了吉祥的瑞雪。代表尼莫媽媽的女薩滿不斷從雪褡褳中取出白雪,撒向天空,撒向族人,撒向村寨,撒向族人生活的每個方向和角落。族人們擁上來,爭相接雪,吃雪,好一派惠雪的氣氛。這種感情和心理在雪祭祀詞中表露得更為淋漓盡致:「尼莫媽媽,騎著雙鹿,掛著雪褡褳,惠所人間了。噶珊(部落)興旺安寧,河川,嶺谷,萬山叢林, 富繞充裕。」「瑞雪降臨了,吉祥的雪呀,幸福的雪呀,富饒的雪呀,富庶的雪呀,闔族磕頭致祭,刺殺鹿、豬、野雞,血祭雪神。」人類對雪的感激之情,在宗教儀式中,得到了盡情地宣洩,人類對雪抱著熱愛、感恩的情懷,標示著雪已由人類的異己力量變成為人類的知已,表現出人類取之自然,則回報自然,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精神境界。
自娛性是滿族雪祭的又一特徵。莊嚴的祈神典禮與走雪迷宮、闖雪陣、跳冰雪滑板、堆雪人、塑冰雕等自娛活動相結合,別有一番情趣。整個雪祭充滿著娛神、娛人、神人同樂的氣氛,洋溢著北方先民雄渾樂觀、融於自然的旨趣和尚武熟土意識,具有濃郁的北國風情。值得提出的是,這種娛樂活動多由諸位英雄神率族眾進行,充滿著智慧和勇武精神,它一方面鍛煉培養了後代勇猛頑強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在冰雪世界裡,識獸跡,辨方向,縛禽獸,以及雪中滑行、跳躍的高超技能,對雪性的熟識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先民認識、利用、駕馭冰雪的經驗與成就,表現了人類戰勝冰雪後的喜悅和自信的心情。
(雪神)
多林蠻尼是位善跳躍的英雄神,能連續跳過9個山頭。這位英雄神起源於氏族早期,他曾率領族人跨山澗,越河流,過障礙,在氏族遷徙、避難等集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神附體時,薩滿則表現出超人的跳躍技能,常常單腿蹦跳串族人跳跳板,並在建築於樹杈中間的木板上滑行穿越。這種木板通常放在密林的樹杈上,樹樹相連,板板相連,上鋪灑冰雪,成為樹上冰橋。各色代表氏族的圖騰旗懸於樹端,形成各自的活動區,在多林蠻尼的率領下,族中後生竟相在樹橋上跳躍、滑行,十分活躍。
嘎哈山媽媽主司孳育人間萬靈萬物。她降臨時,指導族中男女英雄穿雪陣,雪陣由密林、山包、窪地、冰場等組成,中央堆起數個雪包,內藏禽獸,外圍用木杆圍起,實足一個人工設計的小圍場。為尋覓女神指定的某種禽獸,男女賽手們先後穿密林,躍山包,過窪地,在形狀各異的雪包前,憑著狩獵知識和經驗,做出正確判斷,將女神指定的禽獸從雪包中掏出即為獲勝。雪陣活擒、縛刺野獸更為驚險有趣。既不能使放於雪陣中的野獸逃出雪陣之外,又要將其活捉或刺斃,這不僅需要勇猛,還需要機靈、智慧,優勝者被譽為巴圖魯。通過這些特殊而有趣味性的方式,傳播了氏族狩獵生產的經驗,培育了後代機智、勇敢的品格。
走迷宮,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自娛活動。用雪坯堆砌成類似迷宮的雪牆,選出族中最強壯、聰明者參賽,誰能順利走出來,被視為吉祥、遂順,可以參加總獵達的推選。走迷宮寓含著人類擺脫了災難,走向光明和幸福,同時,培養後代識辨方向等多種技能。此外,雪祭中還伴有雪台冰燈、冰雕、雪雕、雪鏡、堆雪人、攀雪梯、跨雪橋、雪籠捉鳥、雪地捕獸、雪中捉迷藏,等等,冰雪藝術,異彩紛呈,燦爛奪目;各種娛樂活動多彩多姿,別具一格。這些共同構成了北方雪文化系統,奠定了古代先民薩滿雪祭的健康基調,也恰是雪祭得以產生、流傳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最終是人類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環境,開發利用自然的結果,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歲月。人類經過世世代代的觀察與探索,積累了豐富的認識自然、繁衍發展自身以及生產生活方面的寶貴知識與經驗,並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增強信心,以求在大自然的環抱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原始薩滿信仰的雪祭儀式,恰恰保留並傳播了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和體驗,在人類早期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雪神面具)
首先,雪祭大典著眼於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使北方先民獲得狩獵生產的信心和勇氣,為生產生活作了必要的準備工作。滿族先世以狩獵為主,漫長的冬季正是狩獵的最佳時節。冬季伊始,祭奠雪神,旨在祈求雪神媽媽保佑冬獵順當。更為重要的是,薩滿祭禮並不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為最終目標,還有通過神聖的祭禮,在莊嚴、虔誠的氛圍中,世代傳播著人類的生產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作用。薩滿雪祭中,有兩位夫妻獵神班達媽媽、班達瑪法備受尊崇。神話傳說中,獵神是天母阿布卡赫赫的放牧人,「行走於人地之間,馴服、驅趕、引送著眾獸生靈,養育的禽獸結隊成群」。獵神有三個魂:天魂、地魂(或稱林魂)、水魂,分別掌管天禽、野獸、魚類的靈魂。人能獵獲禽獸,全憑獵神恩賜。獵神降臨時,時而翔天撲禽,時而林中斗獸,時而水中捉魚,向族人展示高超的神技,傳授著狩獵技能。族人也滿懷成功的信念,隨之奔向山林、水澤、獵獸、射禽、捕魚。這些都薈萃了氏族世代積累和總結的狩獵經驗,猶如一次大型的圍獵,培養、提高了後人的生產能力。又通過走迷宮,鍛煉後代識別方向的能力;雪陣辨獸,提高獵人的判斷力;雪陣活擒鹿狍,鍛煉機敏、靈巧;雪陣斗熊,煉就勇猛和氣力,這一切都是狩獵民族所必須具備的。不難看出,原始薩滿祭祀既使人類獲得了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精神力量,其本身又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實踐。在宗教力量的感發下,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生產經驗,在原始宗教祭禮中,得到總結、傳播和繼承;狩獵民族的優秀品格和生產技能得到磨練和提高,從而使人類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終成為駕馭自然的主人。
(雪神圖騰柱)
其次,原始薩滿祭祀,彙集、傳承、弘揚著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與經驗。在滿族雪祭奠禮中,自始至終伴隨著北方先民適應冰雪環境以及識雪、用雪、飲雪、存雪、娛雪的內容,傳播、教授族人用雪的經驗,只不過是通過神來傳授,憑著神靈的威懾力量,更具神聖性,權威性。如多林蠻尼下凡時,向族人傳授脫雪坯、建雪屋的基本知識;青雕女神薩拉芬降臨時,腳穿木製冰鞋,順冰道滑行,族人足登冰滑子,緊隨其後,向青雕女神領授滑冰滑雪的技巧;主司雪山吉凶雪山神臨界時,告戒族人如何觀察自然物兆,避免雪崩帶來的災難;生育女神尼莫呼媽媽來臨時,賜予族人依爾哈木克(花水)的秘制之法:立冬後,取來山頂樹根雪或江心潔雪,放入罐中,內加草梅果、鳳仙花、芍藥花、刺梅花等野花和山梨等野果,封好入窖,留備雪祭時飲用。依爾哈木克花水不僅富有營養成份,而且具有治療食欲不振和明目等多種療效;雪祭主神尼莫媽媽惠顧人間,則教會族人雪浴,用雪按摩,驅寒健身的知識。在雪祭中,族人還互傳識雪、用雪、娛雪的經驗,將族人對雪的認識和利用全部展現出來。由此可見,原始薩滿教綜合概括了人類對自然及其規律的認識、囊括、融合了人類開發自然、應用自然的成就與經驗,忠實記錄了人類在自然界中不斷求索,經過世代開拓和積累,變自然之害為自然的主人的偉大曆程,集中反映了人類與自然息息相依,自然是人類之母、又是人類的歸宿的辨證關係,是原始人類保護自然生態,尊重自然規律,熱愛自然環境的重要思想根源和神聖的自然法則。
再次,原始薩滿信仰在維繫人類自身的繁衍、生存,除疾保健,優生保育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北方艱苦的地域條件、遷徙不定的遊獵生活、低下的抵禦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使人類的繁衍、生存十分困難,因而,維繫氏族的延續,保障人口的質量,增強族人自身預防疾病的能力,對北方人類來說,一向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薩滿自然要承擔起這一歷史重任。在氏族社會時代,族內不婚的鐵律被嚴格遵循著,並保留著原始社會的婚姻遺俗。為繁育強壯聰穎的後代,在薩滿教古老的大祭後,處於昂奮狀態下的不同氏族的男女可以自由野合,交媾生子,視為神的聖意。雪屋、雪域的野合,更宣示著:不論冬季多麼寒冷,氏族的後代仍然能得到不斷的繁衍。在雪神祭禮中,專祀兩位生育神:佛赫姆、楚楚闊。女生殖神佛赫姆的神偶為一冰雕圓環,象徵女性生殖性器,上有一小鳥,象徵童子魂。男性生殖神偶為一冰雕圓柱,上纏一蛇,旨為男性陽具的象徵。祭拜生殖神,伴之以求子儀式,由女薩滿給新婚和不孕者分發孕子靈物——小冰人,這是尼莫媽媽的恩賜,求子者當即吞下。然後,女薩滿在雪屋裡用雪為求子者按摩,尤重婦女腹部、男子陰部,以便早孕,生育後代。雪祭神壇上的另一位女神厲害媽媽,主治疾病、瘟疫、天花,也擅長按摩。她臨壇時,手持鋼叉,前後掃蕩,病疾頓除。又為病者按摩治療,為賜含有多種藥用效果和營養成份的勃諾木克(冰水)和依爾哈木客(花水)。如果除去其中的巫術因素,不難看出,薩滿雪祭中積澱著先民深沉的社會意識:種族的繁衍,族人的健康。也包括許多有關生育、治病等方面的知識,不乏有科學的成份。這些生殖崇拜的觀念,以及世代探索的冰雪文化藝術,經薩滿傳承保留至今。
(趙雲閣薩滿雪祭照片)
第四,原始薩滿信仰是強化族體意識,維護和加強氏族凝聚力的精神核心。薩滿祭祀期間,是進行氏族教育的莊嚴時刻,由德高望重的老薩滿給族人宣講族源神話,講述本民族興衰的歷史,緬懷先人創業之艱辛,使後代受到一次深刻的族教。在滿族雪祭中,特行「族源祭」,各氏族恭敬地將代表祖先的文物如骨匣、髮辮、箭頭、衣裝、石頭、鈴鐺等放在祭壇上,闔族祭拜。並由各氏族薩滿講述本氏族的來歷,氏族與雪的關係,緬懷氏族祖先,增強後代的氏族觀念和熱土意識。對於維護族體的穩定,鞏固氏族制度,無疑發揮著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源於自然崇拜的滿族薩滿雪祭,具有濃郁的北方地域特徵和獨特的文化特徵,洋溢著滿族先民對大自然赤子般的情懷和適應環境、戰勝冰雪後的樂觀喜悅的心情之路。整個雪祭基調是高昂、豪放、向上、健康的,高揚著集體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雪祭包含的原始文化蘊藏量也相當豐富,並體現出原始宗教的多功能性特點。
作者王松林、田佳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這些畫最能還原真實的老北京!
※揭秘:清東陵竟然藏著大清國十個驚天秘密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