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曾遭滅頂之災?日本想用飛機炸毀長城,裕仁天皇為何感謝溥儀
長城,被譽為是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說起長城的修築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如烽火戲諸侯。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為了抵禦其他國家,掀起了一股修築長城的浪潮。隨後秦國統一六國以後,將整個長城工程全部接盤,這便有了萬里長城的規模。至於時至今日的長城,其實是明朝再次修繕的結果。
由於長城自古以來的特殊意義,故而,長城的關注點也比較多。時至今日,長城留給世人的意義,更多的是在於文化精神作用,一種美學魅力。至於原本的軍事功能,早已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但說起長城的軍事作用,其實在近代歷史中,長城也曾差點遭遇滅頂之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這還得從抗日戰爭時期說起,日本侵略者肆虐在中華大地之時,也曾對長城產生過想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將中國東北地區視為囊中之物,並在此安營紮寨。隨後在1937年,養精蓄銳的日軍正式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眾所周知,日軍的重型部隊,基本上都集結在東北地區。想要入關,必須經過山海關。但山海關處的長城卻成了日軍的掣肘,雖說步兵、騎兵可以輕鬆通過,但重型部隊卻行進緩慢。故而,日軍開始大肆衝擊山海關。
其實這已經不是日軍第一次衝擊長城了,早在1933年,國民革命軍就曾在長城與日軍打過多次遭遇戰。儘管眾多將士浴血奮戰,但依舊敵不過裝備精良的日軍。隨後不久,國民政府參謀部的熊斌為了控制局勢,選擇與岡村寧次「化城而治」,即以長城為線,中華民國與偽滿洲國,實行自治。自此以後,長城便是橫亘在日軍進攻中原腹地的一道屏障,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才再次動了打掉長城的心思。
在如此情形之下,日軍曾想調用多架飛機炸毀部分長城。但當這則消息被偽滿洲皇帝溥儀得知以後,卻發生了改變。即便溥儀身為傀儡,但也有一定的話語權。隨即立馬寫信給裕仁天皇,說到:「長城若毀,共榮必敗」。短短的八個字,似乎直戳裕仁天皇的內心,畢竟此時的裕仁天皇有著一統全中國的夢想。隨即為了保障「大東亞共榮圈」的形成,還曾感謝溥儀,及時勸阻。
※多情騎士無情俠客,騎士之愛造就女士優先,中國俠客:陳腐不堪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