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斬斷醫療垃圾產業鏈,並非關掉黑作坊這麼簡單

斬斷醫療垃圾產業鏈,並非關掉黑作坊這麼簡單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3.15晚會曝光了醫療垃圾黑色產業,醫療廢物塑料經過簡單加工變成再生顆粒,又被加工成塑料蔬菜網袋、籃子,甚至是各式兒童玩具。

目前,被曝光的黑心企業已經被關閉,相關責任人也被警方控制。但是處理衛生醫療垃圾的問題,並不只是關掉一兩個黑作坊這麼簡單。

塑料類醫療廢物是個「寶」,一般由上好的聚乙烯、聚丙烯材料做成,顆粒出產率高達到70%,是極具競爭力的再生塑料原料。由於塑料類醫療廢物的收購價相對於傳統的廢舊塑料更為低廉,收購、轉賣、加工、再銷售塑料類醫療廢物黑色產業鏈形成已久。

醫療廢物誘發的健康風險包括:潛在有害的微生物感染患者、醫療工作者以及普通民眾,導致具有耐藥性微生物從醫療設施傳入環境,因釋放藥物產品導致的中毒和污染,利器致傷等。因此,斬斷醫療廢物黑色產業鏈,是人命關天的嚴肅問題。

但我國醫療廢物處置的現狀卻十分令人擔憂。

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披露,僅2017年,環境保護部門就會同衛生計生部門,就廢棄物處理立案查處醫療機構1.5萬家。

同時,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研究報告,在醫療活動產生的廢物總量中,約85%屬於一般無害廢棄物,其餘15%被認為可能屬於傳染性、化學性或放射性的危險物質。高收入國家平均每天、每張病床產生的有害廢物為0.5千克,而低收入國家平均為0.2千克。

按照上述研究結論推算,2017年我國僅因住院產生的有害醫療廢物量應在57.6萬噸至144.9萬噸,因住院產生的醫療廢物總量應在384萬噸至960萬噸!這還沒有算上我國數量龐大的未設置床位的診所、村衛生室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全國廢物經營性單位實際處置量僅為91萬噸。

就是說,全國處理的固體污染物的總量,僅僅相當於因住院產生的醫療廢物的一個零頭!怎麼會產生這種情況的呢?

第一,未區分醫療有害廢物和醫療無害廢物。如前所述,在醫療活動產生的廢物總量中,約85%屬於一般無害廢棄物。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未對有害性廢物和無害性廢物划出界限。

這種不加區分致使實際的醫療有害廢物數量劇增,不僅增加了處置醫療廢物的成本和工作難度,而且不利於無害醫療廢物的再生利用,不利於調動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的積極性。

第二,監管存在漏洞。一如前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中所指出的:衛生、環保等職能部門在醫療廢物監管過程中存在「監管盲區」,難以做到監管無縫銜接和全過程監管,醫療廢物非法倒賣案件多發。

第三,違法成本低。醫療廢物屬於《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列明危險廢物,但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未取得經營許可證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針對此類違法行為的處罰,也僅僅是違法所得的三倍。

醫療廢物的管理需要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努力改進,問題本身已經包含著答案。世衛組織已經編製全球性綜合指導文件《安全管理醫療活動的廢物》,包括監管框架、規劃議題、盡量減少廢物、廢物的回收、搬運、儲存、運輸、處理和處置的方法以及培訓,並研製了一系列關於醫療廢物管理的良好做法的培訓模塊。

當下中國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垃圾分類也成為當下「最時尚」的事情。醫療廢物的處理,也同樣是一個綠色議題,要從源頭減量、正確分類、依法回收處理的全產業鏈做起,並不是摧毀一兩個村頭黑窩點這麼簡單。

(來源:澎湃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鈍化疼痛的情感成分
轉基因母雞產蛋有望幫助藥物生產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