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課堂:你又熬夜了
別太拼,別讓媽媽擔心
「身有傷,貽親憂。」如果子女的身體受傷,就會讓父母憂慮。
《大圓滿前行》里說,孩子生了重病,父母寧願自己代受甚至死去,以換取孩子的健康。父母都是這麼疼愛子女的。所以要保護好身體,不讓父母擔憂。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整個身體乃至頭髮、皮膚全都得自父母,了解這點,你就不敢傷害它,而孝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父母對子女的擔心和其他人不同。如果你傷到了身體,可能別人也會擔心:「你有個好歹,我怎麼辦?」也關心。然而,是不是真心,能關心多久,很難說。但是父母不一樣。父母給了你生命,也無時無刻不記掛著你。所以,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他們考慮考慮。
如果你是修行人,那不僅要為今世的父母考慮,還要為天下無邊的一切父母有情考慮。
身體是臭皮囊、是怨敵,這是佛教的說法。但《中觀四百論》也要求修行人保護好身體,因為一個具有戒律的人,活得越久,越能做利益眾生的廣大福德。這也是佛教的說法。
那怎麼保護呢?第一生活要有規律,第二多活動。
02
想活,就動一動
有人說,所謂活動,就是你想活,就動一動,不動就活不了。聽著似乎是種玩笑,但也不是沒有道理,身體是要動的。
有些道友始終不願意動,這樣不行。現在我們要求大家每天磕一百個頭,這樣很好,要堅持。
磕頭的功德不可思議,磕一個頭如何如何,你們也知道,而即使不從佛教的意義去看,從運動的角度理解,這也是一項很好的全身運動。
03
生活有規律
和運動一樣,生活有規律也對身體有好處。比如,按時吃飯,吃什麼、吃多少,自己把握好。形成好習慣也是一種智慧,既簡單又省心。
還有睡眠,除了特殊情況外,做事也不要熬夜。熬一次夜,三四天恢復不過來,這樣就影響整體的進度和狀態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生活、修行和發心都很有節奏,不松不緊。
當然,節奏是可調的,隨著利他心不斷增上,修行和發心的時間可以越來越多,而睡眠越來越少。
04
沒必要睡太久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童年時期需要睡八九個小時,以幫助身體發育;中年階段六七個小時;老年人五六個小時足矣。越睡越少。老了睡不著,早點起來念佛也好,等過了一百歲就不用睡了,白天晚上清醒著。
其實睡眠不過是一種習氣,我們來一趟人間不容易,有很多事要做,甚至是有使命的,只顧著睡,很可能一事無成。而且,睡多了對身體並不好。
我聽說世間有這麼一種人:早上睡醒了,吃早飯;吃完早飯睡一會兒,到了中午,又吃午飯;午飯吃完再躺一會兒,到了晚上,又開始吃晚飯……
薩迦班智達說,人的一半生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仔細想想,確實挺悲哀。但有些人恐怕還不止一半,而是大部分生命都浪費在了睡眠上。
總之,生活要有規律,這樣才能有個好身體。身體不好,尤其是長期得病的人,剛開始還有人關心,但日子久了,一年年下去,就沒人管了。
記住,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是父母給的,為了自己、為了父母,要好好愛惜它。
TAG:會點代碼的阿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