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看完《過春天》,竟不知道該誇還是罵

看完《過春天》,竟不知道該誇還是罵

看完《過春天》內心有些複雜,不知該誇還是該罵。

一方面,它相比大多數華語青春片來說,切入點新穎。

視聽成熟,也完全不像是一個做了十年家庭主婦的人拍出來的東西。

是的了,導演白雪做了十年的全職主婦。

這就和那些靈光乍現勢如破竹的天才新導演拉開界限。

白雪生於煙火中,《過春天》自然也是。

沒有天才光環的加持,完全是油鹽醬醋的積累。

這就是《過春天》。

內地人對香港一般沒啥特殊情結,唯一共情的是讀安妮寶貝都會流淚的疼痛青春期。

《過春天》女主就設置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齡段。

16歲,一個快要成年卻還沒成年的青春期少女。

在香港,16歲可以打工。

可以打工的意思是,你可以打正經工,也可以做「黑工」。

經歷清奇的女主角自然選擇後者,鋌而走險,成為一名水客。

簡單來說,就是來往於香港深圳走私A貨的「代購」。

這個身份對於看慣了校園青春片的觀眾來說無疑是新奇的。

把鏡頭對準不上學(不以上學為主)的小姑娘,這樣的片子你能說出幾部?

可惜呀,《過春天》到我這裡的好感也僅限於「新鮮」。

我知道它是多倫多電影節開幕電影,也知道它拿下了平遙的最佳長片。

獎項多的可以列出一大排,豆瓣8.0,好評率驚人。

這個時候站出來說「不喜歡」,多少有點嘩眾取寵之嫌。

然而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必要跟隨大部隊的聲音忘了自己的感受。

太散,這是其一。

《過春天》有四條線,分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片名中的過春天。

其中比重比較大的是友情和愛情,前者對應閨蜜,後者對應男主。

然而這四條線,在《過春天》長達近百分鐘的體量里各種渙散。

編劇就像修鍊武功的俠客,東一霹靂掌,西一飛毛腿。

沒有矛盾核心,沒有凝聚點。

而且撇開劇情本身寡淡如水的味道不說,四條線之間的交集也是各種「肌無力」的感覺。

推動人物做出一系列行為時缺乏前因更無後果,比如友情線。

和姐妹撕逼後,後面就沒有了。

俗話說得好,「善始善終」。

但《過春天》過於急於求成,想全盤吃下青春期女孩事無巨細的方方面面。

卻不曾想最後四條線,輕飄飄雲淡淡。

缺乏動蕩的情緒感。

再配上片中時不時出現的虛焦鏡頭,更加體現齣電影本身的無味。

說到這裡,自然就引出了我不喜歡的第二點,太聰明。

毋庸置疑,《過春天》最大的亮點其實是導演白雪。

前面說了,十年全職主婦,換來一部《過春天》。

她最開始師從學院派,中途回歸家庭,如今再次出山。

十年,還是帶著一身「聰明」的學院氣。

和野路子出身干婚紗攝影最後拍出《路邊野餐》的畢贛還是不同的,拍出《白雪》的過春天處處都是技巧和手段。

白雪就像一個做題高手,交出的答卷,一定是老師們最喜歡的那一種。

手持攝影、夜景、虛焦、配樂......

太多可以單獨拿出來大聊特聊的導演技巧緊密縫嵌在整部電影中。

更別說故事裡出現的各種符號隱喻、意象表達。

舉一個例子就是除了關鍵片段以外,你很難在其他鏡頭裡看到女主角的正臉特寫。

有些時候是側臉,有些時候低著頭,或者乾脆埋在陰影里。

這就難免多出一絲可以讓觀眾自行揣摩其意味的味道。

乍一看挺好,多了也煩。

這樣的「聰明」在電影里很多,白雪是聰明的。

她沒有忘記當年讀書時學到的那些「做題手法」,通通把這些玩意兒灌輸進去。

當然有些人吃這一套,但我更偏愛畢贛那種水到渠成的靈。

無奈靈氣這種東西強求不到。

在規規矩矩的範圍里打轉,也只能對《過春天》說一聲還行。

最後是第三點,太刻意。

看片過程中一直有一種感覺,導演鏡頭中的香港總給我一種架空感。

我一直在好奇架空感從何而來,後來想明白了,它來自於主角充滿設計感的境遇。

裡面的大小轉折、衝突矛盾、親情愛情等等等等,設計的意味太重。

「一切都像是冥冥中安排好的一樣」,有點失去自然。

當然,這個並不是主要缺點,導演一直在自然和不自然之間拉扯。

總分十分的話,我願意給出六點五分到七分。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在規規矩矩的範圍里打轉,我也只能對《過春天》說一聲還行了。

Dreamers電影評論粉絲群擴建中!添加小編微信(qcwyqcwy)即可加入,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來了就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eamers電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好萊塢要翻拍《你的名字》?項目確立,故事改為主角聯手拯救地球
吳孟達承認了!很期盼和周星馳拍戲:老頭和老老頭,會怎麼樣?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