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思政課程烹制「自助大餐」
本報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毛軍剛 黨波濤)「從《七子之歌》中體味被殖民者欺凌的民族恥辱,從《黃河大合唱》中體會中華兒女的頑強不屈,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感受推翻三座大山後的揚眉吐氣……」記者日前走進華中師範大學8號樓智慧教室,充滿歷史氣息的音符不斷傳來,學生們屏氣凝神,有的甚至紅了眼眶。
原來,這是一節針對該校音樂學院學生的「中國近代史綱要」課,任課教師採用紅色歌曲串講中國近現代史。「思政課也可以這麼上,特別令人難忘!」下課後,學生陳偲藝回味不已。
「我們以『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為原則,根據學生學科背景、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開展分眾化改革與創新,試圖扭轉思政教學中的同質化傾向,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萬美容說。
微電影拍攝、口述史寫作、歌詞創作、藝術設計……一改往日教師「單向灌輸」、知識「晦澀難解」的刻板形象,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讓思政課堂生機盎然,豐富多彩的作業選題讓思政課真正走入各專業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
城市與環境學院2016級本科生馬燕、吳雅莉、鄧雨欣等對此深有體會。不久前,當她們得知拍攝的微電影《宿舍冷暴力》獲得「我心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三等獎時,大家高興地說:「沒想到我們的作業能夠獲得國家級獎項!」
該片是她們的思政課結課作業,主角「馬小燕」從入校到與室友發生摩擦,再到最終遭受「冷暴力」。作品最後一幕的鮮明對比令人印象深刻:鏡頭在漆黑寂靜的走廊與歡聲笑語的寢室中轉換,「宿舍冷暴力」現狀與後果的數據在屏幕上滾動。通過創作這部微電影,學生們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有了新的體悟:它離大學生的生活真的不遙遠。
美術學院學生丁元勛也有著同樣的體會。2017年11月,他的作業《紀念惲代英》成功入選「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藝術作品巡展」,並獲得了二等獎。回憶起作畫經歷,丁元勛說他第一個想到的畫作對象就是惲代英:「因為他『為了給更多的人尋找光明,我必須先走進黑暗』的信念,讓我深受觸動。」
除此之外,公園大課堂、信息素養實踐基地、研習社、求真社、「阡陌課堂」等形形色色的「自助式」課外實踐選擇,讓學生們大呼「有趣又有料」。
「當時,我們的裝備比較落後,炮彈都不行,半天才打出去一發,還沒有落到敵人身上,他們的炮彈就順著我們炮彈出去的聲音打來了……得知抗戰勝利,我激動得說不出話……我現在就想多活幾年,看著子孫後代的生活越來越好……」
這是華中師大阡陌行團隊在關愛抗戰老兵活動中記錄的口述史資料。團隊成員先後赴湖北、河南、江西等地,走訪抗戰老兵32位,記錄其英雄事迹,並開發出「阡陌老兵」系列主題教育課程。在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抗戰主題教育活動的同時,大學生志願者們還通過「阡陌課堂」等在線支教形式,向山區孩子開展英雄主題教育。
「國家強大,我們才能安居樂業。」PPT的最後一頁,定格於103歲老紅軍肖先東的照片和這句話。網路那端傳來山區孩子們的熱烈掌聲,授課志願者杜明倩的眼圈有些濕潤,「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紅色基因要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下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7日第1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