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

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

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

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

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佔了太平、採石。

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朱元璋只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

朱元璋於是徵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

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

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

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

朱元璋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

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統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至十月三日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

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射死。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

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陳理最終出城投降。至此,陳友諒的勢力被徹底剪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