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伊拉克和伊朗握手言和,這對中東地緣格局有哪些影響?

伊拉克和伊朗握手言和,這對中東地緣格局有哪些影響?

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係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在伊朗被美國制裁之際,伊拉克總統薩利赫訪問伊朗,為兩國關係發展和經貿合作鋪路,使兩國的關係逐漸走上正常化。

據媒體報道,伊朗總統魯哈尼11日抵達巴格達,開始對伊拉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這是魯哈尼2013年就任伊朗總統後首次訪問伊拉克。伊拉克總統薩利赫與魯哈尼討論了兩國邊境、水資源、開展石油和天然氣合作等議題。會後兩國發布聯合聲明,將在多個領域建立夥伴關係。

伊拉克和伊朗在歷史上曾是勁敵,尤其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造成數百萬人員傷亡,石油生產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不但將兩國的國庫打空,還欠下數百億美元的外債,這場戰爭使兩國經濟倒退30年。

那麼有著如此深歷史恩怨的伊拉克和伊朗關係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轉變呢?

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關係的轉暖,而且越來越密切,這是有著重要的原因的,下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兩國都是以什葉派為主的國家,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

在薩達姆掌權時期,雖然伊拉克什葉派人士占多數(60%以上),但是薩達姆家族卻是遜尼派人士,由於兩個教派存在很深的歷史恩怨和利益紛爭,薩達姆政府對什葉派人士進行打壓,而廣大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基本上沒有參與伊拉克政府的權利。由於薩達姆政府長期以來對什葉派人士的打壓,伊朗又是國際上什葉派的大本營,而且伊朗也在暗中支持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武裝,這就導致伊拉克和伊朗關係惡化。

而在伊拉克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境內的各派政治勢力經過長期的博弈,伊拉克政府內部形成新的權力分配格局。根據伊拉克戰後各方達成的政治默契,伊拉克政府總理由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擔任,議會議長由遜尼派擔任,總統由庫爾德人擔任。在去年新組建的伊拉克政府中,總統為庫爾德人巴爾哈姆·薩利赫,總理為什葉派人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議會議長為遜尼派人士穆罕默德·哈布希。由於伊拉克總理掌控政府實權,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伊拉克政府屬於什葉派政府,這就為兩國關係發展掃清了障礙。在伊朗什葉派大旗的號召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構建起什葉派新月地帶國家聯盟。

第二、兩國有著現實的利益合作需求。

伊拉克和伊朗都是中東地區的大國,兩國在邊境安全、反恐、水資源、石油和天然、貿易等領域存在廣泛的合作需求。而且目前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這也使兩國進一步合作顯得更加迫切。作為中東兩個大國,伊拉克和伊朗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實現合作共贏是雙方最明智的選擇。

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關係的改變對中東地緣格局帶來的影響:

第一、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關係密切,有利於壯大什葉派陣營力量。

兩國關係的改善始於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伊拉克建立了什葉派政府,這是兩國進一步發展關係和合作的基礎。長期以來,中東地區形成了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兩大陣營,而伊拉克長期是遜尼派掌權,這使伊拉克成為對抗什葉派的主要力量。在兩伊戰爭期間,廣大的阿拉伯遜尼派國家通過援助伊拉克對抗伊朗。很顯然遜尼派勢力在中東地區佔有優勢地位。

但是隨著伊拉克加入什葉派陣營,使中東地區兩大宗教派別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國家建立起包括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在內的新月地帶什葉派國家聯盟,改變了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

第二、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關係雖然緩和,但是合作深度有限。

雖然伊拉克和伊朗關係在轉暖,但是兩國由於長期的積怨和矛盾衝突,合作不可能太深入。而且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朗主要是波斯人,兩大民族在歷史上也存在征服和被征服的反覆較量,所以兩國關係的改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三、兩國關係改善不會對美國主導的中東秩序形成衝擊。

美國為了自己在全球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布局,主導建立了如今的中東秩序。美國對於破壞自己建立的中東秩序的國家採取打壓政策,此前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時就遭到美國的武力干預,導致伊拉克不得不退出科威特。

目前美國正在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伊朗同伊拉克發展關係有利於化解美國經濟制裁對伊朗的影響,改善自己的發展環境。但是兩國的合作程度,還難以撼動美國主導建立的中東秩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與印度關係為何比較密切,而與巴基斯坦關係卻比較疏遠?
猶太人有很多可供選擇的建國之地,為何最終選在了巴勒斯坦?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