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同為中國「五代機」,殲-20名揚海外,這款戰機卻消聲滅跡

同為中國「五代機」,殲-20名揚海外,這款戰機卻消聲滅跡

全世界範圍完成五代機研發的目前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國家。其複雜的工藝成為阻礙其他國家的主要原因,使用到的高端科學技術也是多不勝數。就中國的五代機而言,在開始研發的時候,也不只有殲-20這一顆獨苗。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研發五代機,除了我們熟悉的殲-20之外,沈飛也有一款在研機型與殲-20競爭。

沈飛最後也完成了五代機的研發,成功的造出了殲-14戰鬥機。同樣採用雙發單座,但在機動能力上卻要遠遠超過現在的殲-20。畢竟殲-14也算是出自名門,沈飛是我國航空工業界的老大哥了。但也正因為沈飛多年來成功的「經驗」,以及對俄制戰機的成功改裝。導致在五代機的研發上,沈飛走了老路。

殲-14的氣動外形沈飛參考了俄制的米格1.44和蘇-27戰機,在對機翼進行精雕細琢之後,確實賦予了殲-14無與倫比的機動性。但因為RCS截面過大,隱身性能受到了影響。當然這只是殲-14被淘汰的一小部分因素,更多的則是因為發動機技術的局限性。眾所周知中國在發動機領域一直處於落後,而殲-14要想最大化其的高機動性,需要的發動機中國還造不出來。

就在很多人為此著急的時候,殲-20誕生了。相比較殲-14而言,殲-20在機動性上可能有所不急。但殲-20的氣動布局也符合當初對於五代機的設想,最關鍵的原因則是殲-20對於發動機的要求較低。能夠在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鴨翼設計進行彌補。同時殲-20也有屬於自己的優點,那就是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和高速飛行性能。綜合以上因素,殲-20成功戰勝殲-14成為中國的五代機。

其實在殲-14的設計上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其的高機動性一度讓很多專家吃驚。怪只能怪生不逢時吧,當前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雖然也不小的突破,但相比較於俄羅斯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的。殲-14的失敗也提醒了我們,對於別人的優點可以學習模仿,但前提是自己要有對應的能力。對於殲-14的消聲滅跡,你認為是遺憾那?還是必然的優勝劣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火力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花355億購買的潛艇有多強?簡單改裝就成為核潛艇
FC-31意外缺席中東防務展,證實一重大猜測!海軍傳好消息

TAG:環球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