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林風眠:看戲是為了畫戲,是為了一種藝術形式的探索

林風眠:看戲是為了畫戲,是為了一種藝術形式的探索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的戲曲題材水墨作品,大概始於20 世紀40 年代初,但40 年代的戲曲題材作品罕見,也缺乏代表性,從50 年代開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獨居上海時期(1951-1977 年);

第二階段,定居香港時期(1977-1991 年)。

1951 至1952 年,林風眠畫了大量作品,這其中以戲曲人物居多。

林風眠 戲曲人物

在1951 年給友人的信中,他提到:「近來在上海有機會看舊戲,紹興戲改良了許多,我是喜歡舊戲的,一時又有許多題材,這次似乎比較了解他的特點,新戲是分幕,而舊戲是分場來說明故事的。

林風眠 戲曲人物

分幕似乎只有空間的存在,而分場似乎有時間的綿延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在舊戲裡,似乎很容易得到解決。像畢加索有時解決物體,都摺疊在一個平面上一樣。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他摺疊在畫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物、人的體積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

藉助戲曲這一東方符號對藝術形式的理性探索,林風眠看戲是為了畫戲,是為了一種藝術形式的探索。

林風眠 戲曲人物

在這個時期的他看來,戲曲這一傳統藝術具有象徵中國符號的功能,他可以忽略掉戲曲的意境和內容乃至戲曲本體的藝術觀念,而是在思索怎樣通過形式本身的創造重鑄東方的形象,達到「調和中西」的藝術理想才是他最關心的藝術問題。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於此,我們鮮明地看到這個時期林風眠的藝術追求,是為了達到與把握一種綜合的連續感,或者說是以西方現代主義的方法來解構傳統戲曲的形體語言。

他的戲曲人物造型的解構具有冷靜結構的理性探索精神,從而在他的畫面中顯現出具有強烈東方意味的形式感。

林風眠 戲曲人物

畫面呈現出幾何形狀的重疊穿插,顯示出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運動感。

他的這一以東方符號為利器的解構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西方現代藝術的解構觀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林風眠在借鑒過程中並非全盤照搬,而是在自身的藝術思辨中升華專註和洒脫。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林風眠 戲曲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錢松喦畫筆下的萬里長城,巍巍雄姿,氣勢磅礴!
徐子鶴畫筆下的黃山松雲,獨樹一幟!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