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軍使用洋槍為何還不如弓箭呢?這才是根本原因!

清軍使用洋槍為何還不如弓箭呢?這才是根本原因!

文/紅楓未名

1917年7月,張勳和段祺瑞的部下在北京爆發了一場激戰,槍炮聲持續了半天之久,可等戰鬥結束的時候,竟意外的發現張勳公館的牆壁上連一個槍眼兒都沒有。為啥?全射偏了。

其實這並不是個例,不管是當年的甲午戰爭,還是後來的民國軍閥混戰,中國的大部分軍隊中,士兵射擊其實都不會去瞄準。不相信?我們來看甲午戰爭就知道了。對於這場戰爭,我們提到最多的都是海戰,其實陸地上同樣有戰場,但卻被一筆帶過了。為啥?因為海戰是實打實的打過了才輸的,多少還有些亮點,可陸戰完全就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軍投入戰場的兵力只有7.4萬,而清軍投入的兵力高達670營,按照每個營理論上的編製起碼也有30萬人以上,就算扣除空額,其數量也是日軍的三倍,而且還是防守戰,可從朝鮮到東北再到山東,清軍陸軍居然一場勝仗都沒打過。

為何?當時有不少隨軍的外國記者,他們都是一個說法:「清軍除聶士成等部外都缺乏訓練,他們的槍炮很少瞄準,只要能發出聲音就OK了。」

其實這是當時的真實情況,當時除了袁世凱的北洋六鎮之外,其他軍隊根本就沒有射擊訓練。

這又是為何呢?

一來,清廷根本就負擔不起全國軍隊進行實彈訓練的經費,僅僅只是訓練了袁世凱的新軍6個(鎮)師,每年就要花費900萬兩白銀。他們為了進行軍事的現代化,可以說是幾乎抽幹了所有能搜集到的稅收。原計劃是要按照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師)建立三十六個鎮(師)的國防力量,但還沒完成一半,清朝就完犢子了。

這二來就跟國民素質低下有關了,很多士兵都是文盲,很難快速學會使用洋槍。

有朋友說了,「瞄準射擊」這麼簡單的事兒還需要學?現在是個人都知道射擊需要瞄準吧?來,給你們看2014年8月25日美國槍械博客《火器博客》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非洲一個國家關於槍械的真實故事。

文章說在非洲的某些地區,關於火器的迷信和神秘學的解釋要遠比科學常識更為流行。在這裡,他們相信火器之所以能殺死人,其實是因為「白人的黑魔法」,是一種異常強大的巫術;或者認為是槍口的火焰和熱量造成了目標的死亡。

是,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常識了,因為我們身處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可一百年前的大多數文盲士兵們卻沒有這個條件。2014年的非洲尚且如此,更何況是1900年的文盲士兵呢?你說可是這個道理?

對於清軍使用洋槍為何還不如弓箭這個論題,您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我們一起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當真微服私訪過嗎?三點告訴你真實答案!
揭秘:誰才是康熙欽點的真正接班人?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