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源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要搞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內涵先得搞懂陰陽。
關於「陰」。《說文解字》有:陰,闇也。闇者、閉門也。閉門則為幽暗,故以為高明之反。水之南、山之北也。日之所照曰陽。然則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可知矣。山北曰陰。自漢以後通用此為霒字。霒古文作侌。夫造化侌昜之氣本不可象。故霒與陰、昜與陽,皆叚雲日山以見其意而已。《釋名》說:「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關於「陽」。《說文解字》有:陽,高朙也。闇之反也。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從。《傳》:陽,日也。《注》:陽謂日中時也。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又通作揚。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有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
由上可知「陰陽」的概念是樸實的,就是在說一個物體所在,太陽能射到的地方,就是陽,而太陽射不到地方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 -為陰卦其義即此)。後才引申陽性上揚,陰性下沉。陽性直上,陰性直下。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陽性動,陰性靜。靜則沉,動則浮。由靜而動則升,由動而靜則降。任何物體皆有陰陽屬性,其內部亦然。
陰陽概念的本質是物質的,能量的。這種能量是具體的。一個物體里含陽多了,含陰自然會少;同樣地,含陰多了,含陽自然會少。自然四時變化的根本亦是陰陽(可見時間也是物質的),四時變化是太陽規律照射(陽熱照射地面,進而降入地表,再深入地下水儲藏,最後潛水之陽再次通過植物溫升)導致自然陰陽變化的結果。陽熱是自然界變化的動力。就人體生命而言,陰陽是人體內相對的兩種能量的體現:溫熱的能量是陽,寒涼的能量為陰,正常生理狀態下陰陽能量處於相對平衡—即陰平陽秘的狀態。
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言:「醫學一途,至微至精,古人立法立方,皆原探得陰陽盈虛消長,生機化機至理,始開渡世之法門,立不朽之功業,誠非易事也」。「醫學一途,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識症;亦不難於識症,而難於識陰陽。」陰陽是人體生理病理的重中之重,元陰元陽之氣的偏頗及不足是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只要細心探求陰陽盛衰,臨證即可不失其真,反之則流散無窮。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生法是把人放在自然與時間中去思考的。
談到這裡我們不能不談到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時間刻度——二十四節氣。
彭子益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有關於節氣的精彩論述: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就是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土下,經冬藏於土下的水中,經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經夏浮於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則生中氣。圖中之太極圖,表示中氣之所在。中氣者,萬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長,春升夏浮。升者,陽熱升也。浮者,陽熱浮也。降者,陽熱降也。沉者,陽熱降也。藏者,藏陽熱也。收者,收陽熱也。長者,長陽熱也。生者,生陽熱也。學中醫學,必先學知大氣。必先學知二十四節氣。
附:《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秋收冬藏,春生夏長。收藏、生長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陽氣。升者,陽熱升也。藏者,藏陽熱也。收者,收陽熱也。長者,長陽熱也。生者,生陽熱也。
夏至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陽氣達到最高點和最旺盛的時間。在這之後太陽往南,陽熱開始逐漸下降,夏至之時一陰已生。冬至之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陰氣氣達到最高點和最旺盛的時間。在這之後太陽往北,陽熱逐漸上升,冬至之時一陽已生。周而復始,遂成二十四節氣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本質就是順應天時與地理通過護陽、養陰的方法使機體與自然協調,以達「陰平陽秘」的狀態。
春夏養陽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說,春季正、二、三月,陽氣上升,萬物萌動,自然界呈現一片生機蓬勃的姿容。天地孕育著生髮之氣,萬物欣欣向榮;人們應當晚睡早起,闊步於庭院,披散頭髮,寬緩形體,以使志意充滿生髮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春天的生髮之氣,就要傷害肝氣。春季傷害了肝氣,到了夏季,就會發生寒病,這是因為人在春季養「生氣」不足,到夏季奉養「長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症,奉收者少。」意思是說,夏季陽氣已盛,萬物繁茂,天地陰陽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實;人們應當晚睡早起,不要厭惡日長而使陽氣怠惰;不要輕易發怒,像草木華英一樣充滿神氣,使陽氣能宣洩,以調養人體夏季長養之氣。如果人體違背了夏季長養之氣,就要傷害心氣,夏季傷害了心氣,到了秋季,就會發生瘧疾,這是因為人在夏季養「長氣」不足,至秋奉迎「收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秋冬養陰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說,秋季七、八、九月,陰氣已升,萬物果實已成,自然界一派容態平定的氣象。秋風勁急,物色清明,肅殺將至。人們要早睡,並且要早起,雞鳴時即起;使志意安逸寧靜,以緩和秋季肅殺之氣的刑罰;應當收斂神氣,以應秋氣的收斂清肅;志意不要受外界干擾,以使肺氣清靜,這就是應秋季收斂之氣、調養人體「收氣」的道理。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飧泄的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說,冬季十、十一、十二月,陰氣盛極,萬物潛伏,自然界呈現閉藏的氣象。水冰地裂,萬物的生機沒有受到干擾,都潛藏起來;人們應當早睡晚起,早晨等太陽升起後起身;使自己的志意伏匿,保持安靜,好像有私意在胸中,又像所求已得而不外露,使神氣內藏;應該避寒就溫,不要開泄皮膚出汗,致使陽氣頻數耗奪,這就是應冬季閉藏之氣,調養人體「藏氣」的道理。如果人體違逆了冬季閉藏之氣,就要傷害腎氣。冬季傷害了腎氣,到了春季,就要發生痿厥的病變,這是因為人在冬季養「藏氣」不足,至春奉養「生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