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射中紅心,徐晃射斷柳條,誰才是曹軍將領中的箭法最強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發生在曹軍將領在銅雀台比武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和徐晃。原文如下:
(曹)操傳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如射不中,罰水一杯。」號令方下,紅袍隊中,一個少年將軍驟馬而出,眾視之,乃曹休也……一箭射去,正中紅心。金鼓齊鳴,眾皆喝彩。曹操於台上望見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駒也!」方欲使人取錦袍與曹休,只見綠袍隊中,一騎飛出……乃文聘也……文聘拈弓縱馬一箭,亦中紅心。眾皆喝彩……只見紅袍隊中,又一將飛馬而出,厲聲曰:「文烈先射,汝何得爭奪?看我與你兩個解箭!」拽滿弓,一箭射去,也中紅心。
眾人齊聲喝彩。視其人,乃曹洪也……郃飛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紅心。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裡……紅袍隊中一將飛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稱異!看我奪射紅心!」眾視之,乃夏侯淵也,淵驟馬至界口,紐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當中,金鼓齊鳴……只見綠袍隊里,一將應聲而出,大叫:「且留下錦袍與我徐晃!……(徐晃)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徐晃飛取錦袍,披於身上,驟馬至台前聲喏曰:「謝丞相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為鼓舞士氣,以錦袍為建立,在銅雀台下舉行了一場箭法比試 。期間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先後射中紅心。不過,徐晃卻一箭射中掛著錦袍的柳條,錦袍墜地。徐晃興高采烈,將錦袍披在身上,認為自己獲得了比試的勝利。誰知許褚突然上前,強行搶奪錦袍,兩人隨即扭打在一起,錦袍也被撕碎。曹操見狀,連忙出言勸阻,並每位將領都賞賜了一匹蜀錦。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金鼓齊鳴」, 意為金鐘戰鼓一齊響起。形容戰鬥氣氛緊張激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的「金鼓以聲氣也。」
小說中出現的這場曹軍將領之間的箭法比試,並非歷史的真實,在《三國志》相關傳記中也找不出有關的記載。很顯然,這個情節的設計是作者的一處閑筆,除了突出這幾位曹軍名將的箭法之外,還重點刻畫了許褚的蠻橫無理。這個情節寫得非常有趣,令讀者回味無窮。
這場比試,也引起了不少三國武評愛好者的關注。不少人提出了一個疑問。一是在這場比試中,究竟誰的箭法更為高明?從小說描述的這場曹軍將領之間的比武整體情況來看,雖然參與人數多達六人,但還是很容易分出高低上下的。
從難度而言,曹休和文聘的難度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的目標僅僅是單純的紅心。而接下來出場的曹洪、張郃、夏侯淵三人,都不僅來射中紅心,還不能與之前已經射中的箭碰上,難度可謂一個比一個大。單純就這一點而言,夏侯淵射中的難度比前四人更大。但夏侯淵的這一箭射在四箭當中,足見其箭法之精準。
說到徐晃射中掛著錦袍的柳條之事,雖然也能證明徐晃的箭法的確了得,但並不能說明他的箭法就比夏侯淵要高。首先,射中柳條的難度基本上與夏侯淵的那一箭難度相當。其次,徐晃選擇柳條而非紅心,只能說明由於紅心上已經有五支箭,再射中的可能性太小。徐晃只能用了一個巧招,改射柳條。只能說徐晃的臨場反應較快,避開了難度最大的柳條。從這個意義上說,夏侯淵才是曹軍將領中箭法最為出眾之人。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數年,曾打過一個大勝仗,卻被嚴重縮水
※董卓利用呂布害死丁原,張遼為何不奮起反抗,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