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十年建起中國特色醫學教育認證體系

十年建起中國特色醫學教育認證體系

【項目簡介】:

由北京大學醫學部牽頭的《我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修訂及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制度的實施與完善》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成果實施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制度。

作為一種外部質量評價機制,醫學教育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採用既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醫學院校或教育項目進行審核與評估,其目的在於評判醫學院校或教育項目/專業是否達到質量標準,鼓勵醫學院校對照標準持續改進以提高教育質量。

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源起可追溯至本世紀初。自2002年起,中國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並著力構建自身的醫學教育國家認證體系。2008年,國家教育部與原衛生部聯合頒布《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及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和教育部醫學教育認證專家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體系的建立。

隨著醫學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原有的標準在理念上表現出一定的滯後性。2012年,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標準的新一輪修訂,也給了國內醫學教育工作者緊跟國際步伐的壓力和動力。

2012—2016年,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秘書處依託「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實施戰略研究」課題組,結合認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已有標準進行全面修訂,於2016年底完成了《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和《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指南(2016版)》。

開展十年,四代努力

參照國際通行的認證規範,認證工作委員會形成了「認證申請—學校自評—現場考察—認證反饋及認證報告—持續改進」的認證流程;結合我國醫學教育實際情況,創建了前期考察制度和回訪制度的中國模式,體現了「以評促建」和「持續改進」的原則。

認證工作開展十年間,工作委員會組建了涵蓋200多位國內專家、20多位國際專家的專家庫。每次現場考察選擇5—9名擁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教育管理、教育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倫理學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組成考察小組。

考察小組著眼於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資源、學生、師資隊伍、教育管理和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對院校進行現場考察,在考察結束後的兩個月內形成認證報告。

認證專家、汕頭大學醫學院原執行副院長楊棉華介紹:「認證小組有每日考察例會制度,結束之後提交反饋意見,大家經常討論得很熱烈,我印象中最晚的一次持續到凌晨三四點。」雖然很辛苦,但是這個工作很有成就感,「我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醫學教育,認證工作圓了我們多年來推進中國醫學教育深入改革的夢想。」

下至「90後」的學生,上至「80歲」後的老專家,整整四代人參與到認證工作中。陪伴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近十年,楊棉華收穫良多:「我是在『做中學,學中做』,再小的學校都有某一方面的特色,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宣傳推廣認證中發現的好做法,同時借鑒不同院校的經驗,讓我們汕頭大學醫學院越做越好。」

越早認證,越早受益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73所醫學院校(約佔全國舉辦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院校的47.7%)接受了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通過認證,及時發現並解決了當前醫學院校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一些醫學院校中,存在著盲目擴招的問題,有限的教學資源根本無法保證教學質量,不僅直接損害了學生的利益,對於社會來說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某醫學院校的招生規模是1200人,「當時大家討論說,你招這麼多學生,解剖課怎麼上?有沒有足夠的大體老師?要是只通過觀摩和視頻教學,怎麼能保證教學質量?」認證專家、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志峰教授說。通過認證,學校將招生規模壓縮到了600—800人,使其與學校的硬體條件相匹配。

此外,對醫學院校來說,有一家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是基本要求,但是很多新建的醫學院校達不到這個標準。通過將這一點作為認證的基本指標,促使一些學校與當地衛生部門溝通協調,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問題。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明確培養目標、規範辦學行為、改進評價體系、推進教學改革、探索符合醫學院校規律的管理體制……認證為醫學院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正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原副校長曹德品所說:「通過認證,我們進一步深刻地理解了國際醫學教育認證的理念和程序,學校從評估中受益,促進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哈爾濱醫科大學是國內首所接受國際醫學教育試點性認證的醫學院校,2018年11月又通過了使用新版標準的第二輪認證。「與國際標準相比,2016版標準體現了中國醫學院校的特色,例如在校期間進院實習,開設思政課和醫學人文課程,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對畢業生質量反饋等等。」

根據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認知狀況調查,95.7%的院校認為認證對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有積極的影響,100%的院校認為認證專家組給出的初步認證報告指出了學校的關鍵問題。

不為排序,著眼改進

通過認證,制定頒布了中國現代醫學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標準及指南——《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與認證指南》,修訂發布了《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2016版標準反映了醫學教育的國際趨勢、國內現狀和社會期待,為臨床醫學教育提供了辦學依據和辦學指導,並與國際標準接軌。

著眼於持續改進,而不爭優排序,是認證過程中一直強調的原則。2016版標準分為基本標準和發展標準。基本標準為所有舉辦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的院校都必須達到的標準,用「必須」來表達;發展標準為國際倡導的本科臨床醫學教育高標準,體現了醫學教育發展的方向,用「應當」來表達,達成情況因各醫學院校的不同發展階段、資源狀況和教育政策不同而有所不同。

「2002年北京會議首次提出建立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體系時,中國40餘所院校的代表露出了質疑的表情。2009年第一次院校培訓會,50多所院校的代表提出了同樣的質疑。我承認我私下也質疑認證這場『冒險』在中國是否可行。10年之後,審讀綜合進展報告又讓我備受鼓舞、信心倍增。中國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大大超出我的預期,實現了認證的目的和意義。」澳大利亞醫學理事會國際認證顧問勞里·格芬(Laurie Geffen)作為外籍專家參加了本輪認證,從質疑到信心倍增,中國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在國際上不斷得到認可。

目前,所有經過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醫學院校,都在世界醫學院校名錄中標明,成為畢業生跨國行醫的重要標準。

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從啟動到發展至今,持續得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在醫教協同的大背景下,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其中,也體現了北京大學的責任與擔當,「政府需要在第三方的幫助下去做這件事,設在北醫的認證秘書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柯楊表示。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所希望的:「中國醫學教育認證不僅要形成高水平的有中國特色與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制度,也要為世界醫學教育標準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當前,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正在朝著這個目標穩步前行。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8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這一年,學生減負攻堅克難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