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談論的信仰究竟是感性的痴迷,還是理性的審慎?

我們談論的信仰究竟是感性的痴迷,還是理性的審慎?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每當談論起信仰的話題,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會與迷信等同起來。

這一觀念影響深遠,甚至直到今日,當有人聲稱自己有宗教信仰的時候仍會羞於啟齒。

之所以會如此,一則與特定的年代背景有關係,二則是對信仰這一辭彙存在理解偏差。

對世間眾生來講,信仰或許是一種精神傳承、或許是一種信念使然。(資料圖)

顧名思義,信仰,乃是精神上的信奉和敬仰。對宗教人士來說,保持信仰是身為一名教徒的基本前提。

大凡世上諸多宗教,所信仰者不過有二:其一源於自然崇拜而生成的人格化神靈,即是對神佛等宗教聖人的崇奉。

他們具有掌控宇宙自然的神力,可與天地同長久;二則源於對歷史先人的崇拜,他們生前曾為民族、為宗教做出過不可磨滅的功績,後人對其祭祀之,實則是希望借先人之精神以激勵世人效仿精進。

而對世間眾生來講,信仰或許是一種精神傳承、或許是一種信念使然,他們通常不會把信仰寄存於某一具體對象之上。由此,便造就了教內教外對信仰內涵的不同解讀。

在把宗教信仰和大眾信仰二者進行對比之後會發現,其最大的區別並非在於是否尊奉某一具體的對象或相信某一神跡、神力的感應,根本還是在於信仰者本人秉持的態度如何。

究竟是把信仰當成是感性上的痴迷,還是作為一種理性的審慎,這是界分信仰和迷信的關鍵。

信仰,應該是感性、還是應該為理性,這並不是唯二選一的命題。

道人從愛河慾海中抽離此身,是發了一場修證逍遙的大志向。(資料圖)

暫以對宗教的信仰而論,教徒若對自身所皈奉的宗教失去了情感上的寄託,也就容易失去信仰的純正性。道教皈依,講的是皈神、皈身、皈命,是從身心兩個層面實現對信仰的皈奉。

即言修道,便與紅塵世界有所不同,道人從愛河慾海中抽離此身,是發了一場修證逍遙的大志向。這其中,必然要歷經許多磨鍊和魔考。

皈依之宗教,便是為修行人提供一方人間凈土,使其身心無所依寄的時候可以暫存殘身、保全心性,不至於因自我之貪著、因世事之不待而誤入迷途。

所以,對宗教修持者而言的信仰,是在其自我能力不足以把控身心意上的痴妄時,尚有聖真教誨在前,借道經師寶為法鑒,以拴住自己的意馬心猿。

待到修有所成之後,再回看因信仰而保持正心正念的這一階段,必會感激身在教門之內而得到的無邊恩澤。

這份恩澤並不是誰賜予的,而是從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中逐漸明悟出來的。

所以修行人對自己的信仰都是有感情的,此等情感與世俗情愛不同,是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交付於祖師和信仰之後,能在此生修證的過程中得到心靈上的安然與純凈。

王重陽祖師(資料圖)

重陽祖師曾言,修道要心有所戀,即要對自己所選擇的人生方式情有獨鍾。

只有心中保有不變一念,才可以系住無邊雜念。「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孤山」,只有先基於對清靜之事的嚮往,才能為修真煉性築好根基。

經中有言「勤修學無為」,真正的無為不是不做,而是要學著如何才能適應大道規律而不妄做。

與此同時,祖師所言「相戀」,是慈悲後學之人進道無門,使其皈依於教門的同時,更要皈依於自己的真心。

如果說信仰中存有感性的成分,那它必定出於對自我選擇的堅定,唯有念念存誠,才可衝破人生的重重迷障,並把世俗認定的「痴迷」修證成為仙家所論及的「法自然」。

道教以「自然」為最高的效法準則。從教理上講,天地大道具有無情、無性的客觀屬性。

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說大道本是無私運行的至上法則,不會因為人世間的小情小我而有所改變。

在此等修真理想下,對大道的信仰卻是理性至上的。

從修行層階上區分,信仰「道」本是從感性逐漸上升至理性的過程。(資料圖)

奉道之人在面對人生種種際遇的時候,總是會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聯繫起來,從而解析出彼此之間的因緣所在。

世間眾生常陷入愛恨情仇中無法自拔,均是以「我」的視角看世界,因為無法超越「我執」,所以終生只在輪迴中輾轉沉淪。

道教信仰之首,是囊括一切因果聯繫的「道」,信仰道,就要遵從道的法則、修悟道的內涵,要以無上大道的方式思考問題。

這就對信仰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為修行賦予了剝離私慾、澄澈心境、純清命體等意義,最終要達到的是無私、無欲、無求以至於無為的合道境界。

這是理性信仰之於修真的意義所在。從修行層階上區分,信仰「道」本是從感性逐漸上升至理性的過程。

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代表理性的信仰就一定比感性的信奉更高明。

感性與理性的區分,只不過是不同修證階段的合道方式,於哪一個層面修行,便要選擇符合當下的修真手段。片面強調哪一種更正確,則又陷入了執念之中。

因此,過分地追求理性審慎,與過於強調感性痴迷,此二者在本質上並無差別。

唯有以身心之體悟而皈依於道,以性命之煉養而合真於道,這才是把信仰與修行融於一處。這才堪稱一名真正的道家人。

(編輯:如風)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元宵佳節:聊一聊節後休息
帶著地球去流浪,帶走的是心中不滅信仰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