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區區一劑葯就能消滅白血病,摧毀成斤的癌細胞,這是什麼療法?

區區一劑葯就能消滅白血病,摧毀成斤的癌細胞,這是什麼療法?

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免疫學家布魯斯·萊文(Bruce Levine)和卡爾·朱恩(Carl June)等待著一項試驗結果。他倆新發明的癌症療法被用於三名病人,他們患有尚無藥物可以治療的淋巴性白血病。而這種CAR-T細胞療法的工作原理是:從病人體內提取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放到實驗室內進行基因修飾,使之靶向癌細胞,然後重新將其注入病人體內,使之發揮作用。

結果揭曉了,區區一劑葯就消滅了兩位病人體內的白血病,摧毀了成斤的癌細胞。第三位病人出現了部分響應,但後來去世了。不過,另兩人卻擺脫了癌症。當時,萊文和朱恩開發CAR-T細胞療法已經有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裡,科學界的同行曾不斷地投來懷疑的目光。「在別人眼裡,我們的工作很小眾,」萊文說。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工作。由於沒有經費在其他患者身上進行測試,他們大膽決定發表已有的結果,於是在2011年,一石激起千層浪,「局面發生了迅速而又劇烈的轉變,」萊文說。

圖為2006年3月,烏克蘭的一家醫院中,年僅5歲的白血病患兒阿納斯塔西婭。她的嘴角塗著治療真菌感染的綠色藥水。

快進到201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做出里程碑式的決定:批准兩種使用CAR-T細胞療法(即將基因修飾的免疫細胞注射入病人體內)的「藥物」用於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的治療。FDA先是在2017年8月批准了Kymriah——諾華製藥(Novartis)用於治療兒童和青少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法,當年10月又批准了Yescarta——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用於治療成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療法。它們是最先獲得FDA批准的基因療法,也由此創造了歷史。「對我們來說,這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但對病人來說,其意義就大了。」

FDA的決定開啟了個性化癌症療法的新時代。CAR-T療法使用了病人的自體細胞,因此排異可能性較低。而且,因為是一次性注射,它也避開了化療等其他癌症療法需要多輪治療的問題。其副作用更少一些,療效的持久性也得到證明:今年2月發布的Kymriah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後,76%的癌症病人存活了一年以上,這是其他療法未曾企及的。由於精準地靶向惡性細胞,CAR-T細胞「在治療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方面,有著其他療法無法比擬的療效,」萊文說。

這種療法部分源於萊文早期的HIV研究。1992年,在攻讀免疫學和傳染病學博士期間,他讀到了卡爾·朱恩有關T細胞信號的研究:當時的朱恩正成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先鋒。萊文加入朱恩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海軍醫學研究所的實驗室,開始了一個項目:在實驗室內培養健康的免疫細胞,然後將其注入HIV感染者的體內。他們證明,這種手段可以促進病人的免疫功能,並意識到,只要稍加調整,它也能用於癌症治療。

癌症的棘手之處在於,它能侵入免疫系統——或抑制其防禦機制;或喬裝打扮,避開監視。為攻克這一難關,萊文和朱恩開始跟Cell Genesys公司協作,修飾T細胞,使之囊括某些特定的基因,通過基因表達,產生靶向惡性組織的專門受體。這些受體名為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簡稱CAR),經修飾之後,可以靶向CD19——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癌)的癌細胞上常有的一種抗原。「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重定向免疫細胞的特異性。」萊文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對T細胞進行調教,讓它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一旦在實驗室中複製出來,並被釋放到病人體內,這些經修飾的CART-T細胞就能迅速定位惡性細胞,與之結合,並將其摧毀。

到目前為止,這種療法主要都是針對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因為像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疾病,其發病人群都是兒童,從道德上講,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其背後也有比較現實的原因: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的DC19抗原為那些T細胞提供了一個明確的靶標,但在其他癌症中,這些靶標就沒那麼明確了。要麼癌細胞抗原在健康組織中也有表達,敵友難分,不可不慎;要麼因為是實體瘤,抗原被重重包裹,使T細胞難以滲透。攻克這些難關是CAR-T細胞療法的新戰線。

萊文預言,下一步,FDA將批准針對骨髓瘤的療法,目前,這類療法正在開發之中。再接下去將是針對實體瘤的療法。「很多研究團隊,包括我們,都在致力於實體瘤療法的研發,」這包括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他說。針對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的療法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存活一年以上的病人中,半數仍會在那一期間複發。目前,萊文和同事們正試圖找出其他可充當靶標的抗原,以拓展T細胞的攻擊視野。

但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將CAR-T細胞療法的成本降下來,萊文說。Kymriah和Yescarta一次注射的費用分別是47.5萬美元和37.3萬美元。「它們是定製療法;取自病人,並用於同一個病人。因此,不是說把一個1升的生物反應器擴容到5000升就完了,」萊文說。

要惠及更多人,就必須降低其成本。萊文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基因療法被開發出來,生產方式的變革也將應運而生。「工程方面的難關就是將這些納米級的生產技術自動化,這樣就能治療更多的病人,尤其是涉及到發病率更高的疾病時,比如淋巴癌和骨髓癌,當然還有實體瘤,」他說。

眼下,萊文正與眾多研究中心合作,以加速療法的生產過程。和所有偉大的理念一樣,它需要耗費時日才能成為現實,他說。但這並沒有阻止萊文的腳步。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編輯:漫倩

來源:Wired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全世界只有中美兩國是「操作系統級」國家,印度頂多是個APP
她是世上最懂宇宙的天文學家,但她不用望遠鏡也不申請科研經費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