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北伐戰爭很少勝利,為何朱元璋的大將徐達能輕易打敗元朝?

歷史上北伐戰爭很少勝利,為何朱元璋的大將徐達能輕易打敗元朝?

歷史上北伐戰爭很少勝利,為何朱元璋的大將徐達能輕易打敗元朝?

《孟子·離婁上》中有句話叫「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簡單來說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一個王朝曾經多麼風光多麼強大,失去了民心也站不穩腳跟,強如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皇帝的種種暴行使得民心盡失,天下大亂。而在元朝末年統治者早就不得民心了,這也是為什麼徐達能以能以二十五萬兵力滅掉曾經不可一世的元朝。

元朝是中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實行四等人制度,漢人為底層,這樣的王朝註定是無法得到天下大多數漢人的民心的,所以僅僅存在了九十八年就被逐出了中原。儘管歷史上都是北方政權兼并南方政權,但這也僅僅是因為地利,因為北方土壤肥沃,人口集中,氣候乾燥。而南方則多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土壤也不如北方肥沃,可耕地少,人口比較分散。所以北方的人口、交通都是優於南方,歷史上數次北伐才難以成功。但是地利不如人和啊,就算元朝行政中心所處的北方再怎麼優於南方,憑藉元朝失去民心,官場腐敗加上蒙古兵常年驕奢淫逸失去了戰鬥力,這地利之差也能被彌補。

況且中原地帶也是漢人居多,作為蒙古人的統治者一旦顯示出頹勢,漢人肯定會群起而攻之,無論是韓山童還是徐福壽、劉福通,都是北方的起義軍首領,加上南方還有郭子興、彭瑩玉,元朝在起義浪潮下自然是堅持不了多久。

可是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趕跑了蒙古人呢?主要還是因為朱元璋是踩著眾多起義軍的肩膀成事的。雖然徐達是明朝開國大將,作戰勇猛,但是以南方之力想要北伐成功還是很難的,要不是元朝自己內部爭權不斷,加上被眾多農民起義消耗了實力,也不會給朱元璋的南方起義軍發展時間。

從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以後元朝的發展路線就變的不明朗了,忽必烈是元朝皇帝中漢文化程度最高的,他走的是漢化路線。可是忽必烈駕崩後蒙古人就對國家的統治路線產生了分歧,一邊是主張以蒙古為基礎的,一邊是主張以中華傳統儒學為基礎的。因此元朝統治階級的爭鬥非常激烈,政權更替也很快。舉個例子,元朝自忽必烈建國以來共有十一個皇帝,立國九十八年,清朝自入關以來共有十個皇帝,立國二百六十七年,同樣是十個左右的皇帝,元朝和清朝的差距顯而易見。

所以到了元末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元朝統治階級認為南方的起義不足掛齒,暫時不管,只顧著在北方爭權,而南方呢則是朱元璋、張士誠和陳友諒等人爭地盤,等到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才騰出手來對付元朝,此時的元朝已經從內部統治階級開始腐爛到外部,當然不是徐達北伐軍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塵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有1100萬平方公里國土,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
實力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打不過如本聯合艦隊,輸了甲午戰爭?

TAG:風塵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