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李秀文:這個「錢迷」收藏錢幣百餘種
淇濱區東方世紀城小區的李秀文
這個「錢迷」收藏錢幣百餘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代古錢幣
「袁大頭」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呂登緯】淇濱區東方世紀城小區的錢幣收藏愛好者李秀文,收藏著明代的通寶,民國時期的「袁大頭」、金圓券及一些外國不同時期的錢幣。3月16日,記者採訪了她並觀看了她的藏品。李秀文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收藏錢幣,如今已經收藏了130餘種多國、不同時期的錢幣。在她看來,這些錢幣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代表了不同時期的鑄造、印刷工藝。
每件藏品都會「講故事」
「錢幣作為某一國家在某個時期的法定貨幣,它代表了那個時期的設計、鑄造、印刷工藝。」50歲的李秀文說,她的每件藏品都有故事。
李秀文從柜子中取出一枚銀圓給記者看,記者見到其正面為「壹圓」字樣,兩側、下部有一些紋飾,背面為一個男子身著禮服的側面像。李秀文告訴記者,這枚銀圓名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也就是收藏界俗稱的「袁大頭」。
「『袁大頭』存世量很大,可以說是大多數錢幣收藏愛好者入手的第一件藏品。你別小瞧了這銀圓,不研究一年半載,很少有人能把銀圓的故事說清楚。」李秀文介紹,民國期間曾大量鑄造「袁大頭」。有趣的是,袁大頭」有很多版本,研究透此銀圓,幾乎可以了解民國經濟的發展過程。
「你瞧這張印有孫中山先生肖像的貨幣,它的名字叫金圓券,是解放戰爭後期出現的。」李秀文說,因為能學習歷史,所以收藏錢幣越來越有趣,越來越讓她入迷。
拿錢買「錢」令家人不解
李秀文的丈夫王懷軍告訴記者,他一度不理解妻子收藏錢幣。「拿能花的錢買些不能花的錢,這不是在扔錢嗎?」王懷軍說,後來妻子不斷解釋且了解到妻子確實對錢幣收藏著迷,他逐漸改變了態度,開始支持妻子。
李秀文說,2009年她到廣州出差,工作之餘在古玩市場閑逛時相中了一張紀念幣。當時,囊中羞澀的她與對方溝通了很多次,想低價買走紀念幣,但對方表示低於200元不賣。「在出差的一周里,我一有時間就去跟那位攤主搞價。對方後來覺得我是真心想要,就便宜數十塊錢賣給了我。後來,我又買了些其他錢幣。」李秀文說,令她沒想到的是,她所剩的錢只夠買廣州到鄭州的車票。
「我只好坐車到鄭州,從火車站步行了數十公里到公司辦事處借了些錢買回鶴壁的車票。」李秀文說,當時她太痴迷錢幣收藏了,借到錢後沒有馬上回鶴壁,而是去了鄭州的古玩市場,「還好在鄭州時我忍住了,沒有買錢幣,否則我可能要步行回家了」。這一次王懷軍沒有責怪妻子,而是選擇了支持。「誰叫她是真的喜歡呢!」王懷軍說。
收藏錢幣能學歷史
李秀文收藏錢幣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收穫的快樂和知識遠超藏品本身的價值。李秀文說,收藏其實就是懷舊,不管什麼藏品,研究它均會了解一段歷史。
「我收藏的多是民國時期的錢幣,也有少量明清甚至更遠時期的錢幣。我購買錢幣時經常查文獻資料,了解其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了解其製作工藝。」李秀文說。她的藏品中價值高的並不多,還有小部分是高仿品,但她從這些藏品中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和錢幣收藏的技巧。
「我玩收藏就是為了學歷史知識,並不在意藏品的商業價值。藏品升值固然好,但過於痴迷藏品的商業屬性,就失去了收藏的意義。」李秀文說。
總值班:靳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