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所有的婦科常見病,都有艾灸來解決!太實用了,趕緊收藏起來!

所有的婦科常見病,都有艾灸來解決!太實用了,趕緊收藏起來!

瀕湖山人健康寶典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平常我們生病後吃的消炎藥大都是主含抗生素的,而抗生素是一種寒性的葯,經常服用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人類戰勝疾病,特別是與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作鬥爭,抗生素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嚴重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吃消炎藥,實際上我們自身有極大的自愈潛能。

艾灸正是一種激活人體自愈力的天然療法。

三大穴位,比消炎藥還好使

1、照海穴

照海穴是告別咽痛和失眠的強腎降火妙穴,對主持人、播音員、歌唱演員、教師、公司領導、肩周炎、失眠患者都很適用,照海穴施灸,也可緩解部分胸悶、嗓子干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癥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2、商丘穴

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種炎症,主治疾病:1.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腸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瘡,黃疸;2.運動系統疾病:腓腸肌痙攣,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腳氣;3.其它:小兒驚厥,百日咳,水腫。如患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一定要多艾灸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同時還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效果會更好。

3、丘墟穴

丘墟穴專門治療各種上火之症,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癥狀,比如牙痛發炎、眼睛紅腫發炎、嗓子發炎、咽喉腫痛,頭痛和乳房痛的炎症,跟它就更有關係了。

所有婦科炎症,請艾灸!

1

【月經不調】

艾灸取穴:關元、神闕、三陰交

癥狀分析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血的色、經血的質發生異常的改變,月經不調可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期間出血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多少不一。月經周期常縮短,或經前點滴出血,月經周期正常而經期延長。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的發病機製為:經行先期多由憂思鬱結,氣鬱化火或熱蘊結於胞宮,經行後期每因寒邪留滯或陽虛不能溫煦沖任,經行先後不定期或因肝鬱氣滯或肝腎虧損,均致沖任失調。

2

【痛經】

艾灸取穴:關元、神闕、三陰交

癥狀分析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血的色、經血的質發生異常的改變,月經不調可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期間出血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多少不一。月經周期常縮短,或經前點滴出血,月經周期正常而經期延長。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的發病機製為:經行先期多由憂思鬱結,氣鬱化火或熱蘊結於胞宮,經行後期每因寒邪留滯或陽虛不能溫煦沖任,經行先後不定期或因肝鬱氣滯或肝腎虧損,均致沖任失調。

3

【乳腺增生】

艾灸取穴:乳根穴、肩井穴、曲池穴、足三里穴

癥狀分析

乳腺炎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膿腫。此病主要是乳管不通暢,乳汁淤積,從而繼發細菌感染,常見於哺乳期婦女。此病類型不同,表現癥狀也不同。急性單純性乳腺炎的表現癥狀是乳房脹痛、局部皮膚溫高、壓痛、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急性化膿性乳腺炎的表現是局部皮膚紅、腫、熱、痛,出現較明顯的硬結,觸碰時疼痛加劇,同時伴有寒戰、高熱、頭疼、脈快等癥狀,腋下可能會出現腫大的淋巴結。乳腺炎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導致濃毒敗血症。但在乳腺炎初發時,針對以下穴位,根據癥狀每次取2-3穴施灸,調理效果比較顯著。

4

【閉經】

艾灸取穴:歸來、關元、合谷、三陰交、太沖

癥狀分析

凡女子超過18歲仍未來月經,或經周期建立後,又突然停止3個月以上者(妊娠期與哺乳期、老年絕經期除外)謂之閉經。臨床主要表現為量少色淡紅,漸至經閉,胸脅脹痛,小腹脹痛拒按,或面色無華,心悸怔忡,神疲氣短,倦怠畏寒等癥狀。閉經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身體氣血失調,有虛、實兩個方面。虛者由於身體氣血虧虛,身體虛弱,實者因邪氣阻隔沖任氣血的運行,經血不通。導致閉經的病因複雜,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獲得,可由月經不調發展而來,也有因他病致閉經者。

5

【女性不孕症】

艾灸取穴: 內關、三陰交、關元、中極、湧泉

癥狀分析

不孕的醫學定義為一年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沒有成功妊娠。主要分為原發不孕及繼發不孕。原發不孕為從未受孕;繼發不孕為曾經懷孕以後又不孕。根據這種嚴格的定義,不孕是一種常見的問題,大約影響到至少10%~15%的育齡夫婦。引起不孕的發病原因分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

6

【慢性盆腔炎】

艾灸取穴:關元、腎俞、次髎、陰陵泉

癥狀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中醫認為,該病是由於氣血失調、沖任受損引起的。在相關穴位施灸,能夠祛除濕邪、調和氣血、疏經通絡,從而改善癥狀。

7

【產後腹痛】

艾灸取穴: 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天樞穴、命門

癥狀分析

產後腹痛,中醫病名。孕婦分娩後,由於子宮的縮復作用,小腹呈陣陣作痛,於產後1~2日出現,持續2~3日自然消失,西醫學稱「宮縮痛」、「產後痛」。產後腹痛屬生理現象,一般不需治療。若腹痛陣陣加劇,難以忍受,或腹痛綿綿,疼痛不已,影響產婦的康復,則為病態,應予治療。

8

【帶下病】

艾灸取穴:帶脈穴、三陰交、陽陵泉

癥狀分析

帶下的量、色、質、味發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癥狀者,稱為「帶下病」。帶下病的主要病因以濕邪為主,主要病機是任帶兩脈損傷,失約或失養。調理上重在調理任帶二脈。由於帶下病以濕邪為患,故其病纏綿,反覆發作,不易速愈,且常並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癥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僅次於月經病的常見病。

8

【外陰瘙癢】

艾灸取穴:陰陵泉、三陰交、中極、蠡溝穴

癥狀分析

外陰瘙癢又稱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明顯癥狀是女性陰道內或外陰部瘙癢。中醫稱此病為陰癢、陰門瘙癢。此病嚴重的時候,可以令患者坐立不安,從而影響生活和工作。艾灸用溫和灸法,每次取穴2~3處,可以達到清熱祛濕、殺蟲止癢、健脾利濕的功效。

10

【外陰白斑】

艾灸取穴:足三里、三陰交

癥狀分析

外陰白班,又稱女陰白斑,是指出現在陰部皮膚的局限性或瀰漫性白色斑塊,可向兩下肢內側,會陰及肛門蔓延,表現癥狀是陰部瘙癢,皮膚乾燥,肥厚變白,失去彈性,甚至萎縮破潰,有疼痛及灼燒感。中醫稱此為陰廯,認為此病與肝,腎,脾三臟器關係密切。發病機理為:肝經繞陰器,主藏血;腎主生殖,開竅於二陰;脾主肌肉。臨床表現可分為癥狀。所謂虛者,是指血虛失容化燥,以至於沖人虛損,陰部失去滋養或者溫煦所致;所謂實者,是由於肝鬱克脾土,肝熱而脾濕,濕與熱相互侵漬,沖任受損、導致陰部被濕和熱陰,引發此病。

11

【子宮脫垂】

艾灸取穴: 氣海、三陰交、命門

癥狀分析

下腹、陰道、會陰部下墜,腰部酸痛,且勞動時下墜和酸痛感加重,陰道有腫物脫出,月經周期及月經量異常。白帶多,有時還可能出現尿失禁。

12

【更年期綜合症】

艾灸取穴:中脘、關元、天樞

癥狀分析

更年期,是婦女卵巢功能逐漸退化乃至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年齡一般在47~52歲之間。由於內分泌的改變,使部分婦女在這一時期出現一系列以自主神經失調和臟器官功能紊亂為主的症候群,醫學上稱之為更年期綜合症。

自我診斷:常帶有五心煩熱、面色潮紅、煩躁易怒、口乾便燥,多為陰虛之症。常有腰膝腿酸、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面肢浮腫、而食少腹脹者為陽虛之症。

13

【黃褐斑】

艾灸取穴:大椎、神門、關元、天樞、足三里

癥狀分析

黃褐斑也稱為肝斑,是面部黑變病的一種,是發生在顏面的色素沉著斑。

14

【卵巢囊腫】

艾灸取穴:氣海、關元、中極、帶脈

癥狀分析

卵巢囊腫與內分泌失調或者濕熱淤積有關,中醫認為肝腎虛弱、肝鬱氣滯、血虛、血淤、濕熱積結、盆腔瘀阻、痰濁等都是能夠造成卵巢囊腫的。

15

【月子病】

艾灸取穴: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命門及痛點阿是穴

癥狀分析

月子病常見的癥狀包括受風、寒、涼等環境因素而來來的手腳肢體疼痛。腰膝酸疼,畏寒怕冷,全身關節肌肉疼痛。

瀕湖山人微商城鏈接

或直接進入公眾號首頁微商城購買

偷偷告訴大家,微商城會不定時推送優惠券哦,快來搶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瀕湖山人 的精彩文章:

人體九大「養生窩」,一定要保護好了!
只有自己突破自己,這,才是一種重生!

TAG:瀕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