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妙古絕今的詩作,短短20個字,卻能瞬間感受和諧的美感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性格爽朗,喜歡飲酒,朋友遍及五湖四海。他年輕時自比大鵬鳥,仗劍走天涯,他的詩極富想像力,恣意捭闔,妙絕千古。
李白做過道士,也給楊貴妃寫過詩,卻不願參加科舉考試,雖然追求「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生活,但內心還是希望實現青雲之志,於是一生就在這樣的矛盾心情里糾結著。李白26歲那年出門遠遊,路經揚州時,晚上獨自在宿舍感到非常孤寂,於是創作了一首千古流傳的不朽作品。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在大量抒寫鄉情的詩篇中,可能是最為人們熟悉和傳誦的一首。它明白曉暢的語言,能為文化程度最低的們所理解。這首詩雅俗共賞,能使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都激起共鳴,不僅因為它簡單淺近,易於背誦和流傳,還有一個心理學和美學上的原因。
首先,這引動鄉情的具體環境,是一個隨時隨地都能遇到的普通月夜。在人們心中,月亮千秋常明,它光照萬里、柔和清幽。寧靜的月夜裡,人們最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
漂泊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飛越空間,想起在同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同時又跨越歲月的長河,想起曾在故鄉明月下經歷過的生活情景,便產生了思鄉之情。當詩人仰望一輪玉盤時,一縷鄉思油然而生。這樣一個鄉思引發過程,不但人們很容易理解,而且許多人也有類似的經驗,於是就形成了能為人們普遍理解和接受的一個重要條件。
其次,從鄉情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設想,詩人是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夢醒過來,望見一輪明月,產生了鄉思;也說不定,他剛才做的正是一個思鄉的夢,醒後思鄉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思鄉的內容在詩中卻一點也不提,只點出「思故鄉」三個字。
正因為詩人沒有說出鄉思,才給讀者留下了自由想像的空間。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生活經驗去補充它,使它具體化,詩文在這裡只起著提示和誘發的作用。這首詩突破了詩人與讀者之間因時代、社會和生活經歷不同,可能發生的情感上的隔膜,而得到廣泛的共鳴。
最後,從鄉情的分量看,這首詩所表達的情緒十分輕淡,淡到使人幾乎無法覺察。夜深時分,詩人乍一看到月光,懷疑是霜,此時此刻湧上詩人心頭的應是冷清蕭瑟之感。但詩人並不刻意去表現這種心理感受,讀者如不經心也體會不出。
這首詩所抒發的鄉情,就象詩中瀰漫於天上地下的月光一樣,輕盈似紗、清淡如水。這種感情以柔美、溫和為特徵,它內含的感情衝擊力極小,自然不會引起一般讀者的強烈激動。然而恰恰是這一點,使它可以與普通人的感情活動合拍。
《靜夜思》所抒寫的鄉情,是一種顯示平凡生活色彩的感情,這就造成了它引起人們普遍共鳴的客觀基礎。當這種共鳴出現的時候,人們並不感到心靈的強烈震撼,而只是心弦被輕輕彈撥了一下。李白的這首詩妙古絕今,短短20個字,卻能瞬間感受和諧的美感。
正是在這幾種共同心理活動和美學感受的基礎上,詩人廣泛地適應人們日常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這首詩才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並廣為流傳。古人評價詩仙,「信口而成,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李白脫口成章,卻震古爍今,更能引發後人的深層思考,不愧為盛唐的楷模。
※王安石飽含哲理的一首經典,短短28字的神品,驚艷了世人千年
※秦觀之子唯一留存於世的詞作,設想奇警,風格剛健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