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這3本書,讓你慢慢學會平衡自己的情緒

這3本書,讓你慢慢學會平衡自己的情緒

1.

《改變,從心開始》

作者: (荷)羅伊?馬丁納

本書從身心靈各個角度探討情緒:第一部分「行動中的能量」,主要介紹情緒平衡技巧背後的基本觀念,探索人類天性的多重面性,以及身體為什麼是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連結點或交叉點;第二部分「實際的情緒平衡技巧」則將這些技巧的運用方式,運用到實際的情緒管理上,幫助大家達到身體與情緒的健康平衡狀態。本書除了理論探討外,更提供了大量案例供讀者參考,使我們更容易了解並將之運用到生活中,為自己創造內在的真正平靜。

在這本書中,作者講到情緒是一種「能量」,能量分為正與負。產生了負能量在身體里積蓄,又不能抒發或是得到釋放,就會嚴重阻礙身體中各個器官的運轉,人就會因為自身不良情緒不能得到排解,阻礙健康細胞成長,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結果就是生病。

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長期鬱鬱寡歡,悲傷憂鬱而終。 書中也特指出一種負面情緒——責怪。有許多時候事情都已經過去,以為自己放下了。其實並非如此。當此事再被提起時,自己責怪別人的情緒,就又會迸發出來。對於這種情緒,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壓制,壓制自己不要泄露這樣的情緒。熟不知,越是這樣強制的壓制,反而負面情緒在心中膨脹的越難以控制。

對於這種的情緒,平衡的方法是——寬恕。寬恕別人對自己的誤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只是觀點上的不同,其實沒有對與錯之分。要想自己快樂,就要把自己的心加寬。也沒有人能使你不快樂,快不快樂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內心。 執著於過去總是難以釋懷,不停地責怪別人,也會讓你自己在負面的情緒中陷得越來越深,終不能自拔。寬恕別人也是在解救自己。沒有人本應該對你好,誰都不欠誰的。對你好的人感激,辜負你的人原諒。無論別人對你怎樣,也請你可以包容理解,真誠善待別人。

現實中難免有紛紛擾擾幾分喧鬧,但是不管外在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內心。與其拼盡全力改變外在,不如現在從你自己的內心開始改變。活好生活中的每一天,活向心底的清澈。不要忽略你自己身邊,每天明媚的陽光;不要忽略你自己身邊,真實的人來人往。

2.

《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

作者: 馬克·威廉姆斯 / 約翰·蒂斯代

這本書的題目就清晰地傳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在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前,有必要弄清楚一些概念。

首先,什麼是正念?

正念是指通過有意的注意和對事物不做評價的方式而產生的一種覺察能力。覺察什麼呢?覺察意味著隨時隨地都對事物的狀態保持關注,並且關注的是事物本身的狀態,而不是我們希望它應該具有的狀態。它具有三種特質。第一,正念是有意向性的,要更加清醒地去行動。第二,正念是經驗性的,它直接指向當前的現實經驗。第三,正念是非評價性的,只看到事物當前的真實狀態,並且允許它們維持這樣的狀態。

其次,什麼是正念認知療法?

就是採用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結合正念和冥想的方法,察覺念頭、情緒的產生,接受他們,不做評判,達到擺脫抑鬱等負面情緒的目的的一種心理療法。

3.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美] 斯科特·派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關鍵在於對待人生的態度,本書的宗旨在於傳達一種理念:正視這個現實,積極擴展人生的界限、志於促成心靈的成長。

自律,是作者提出的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前提。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個很嚴肅論題,不免讓性情較為隨性的人肅然起身,皺眉保持觀望距離。其實當我越往後讀的時候越覺得作者說的很有根據,而他所謂的自律並非我們理解的自律,而是指當我們面對困擾時該抱著一種積極正面的態度和行動。

自律包括那些技巧,或者說是基本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所以我以後應該盡量少勸那些在出現問題後深陷自我反省之煩惱的人「不要再想了,看開點,放鬆點」,而應該鼓勵他們的反省,告訴他們有技巧的,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反省。

愛,是自律的原動力。作者對愛的定義再次讓人肅然起身表示無語。他的定義是: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似乎有點不沾邊,可當作者再次用無數實例作證時,這個定義也說的通了,而且能夠給想去愛的人積極的鼓舞。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讀這三本書,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這8本書,幫你提升自己的常識水平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