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本來想趁著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占點便宜,結果差點被趙國滅國
公元前260年,趙國和秦國在長平進行了當時規模最大、戰況最慘烈的戰役。這場戰役雙方加起來投入了百萬軍力。最終的結果趙國戰敗,趙國所有軍隊全部被坑殺。這個時候的趙國絕對是元氣大傷。於是趙國北面的燕國就想趁機占趙國便宜了。
燕國先派了一個丞相到趙國祝壽,其實就是想打聽趙國虛實。結果這哥們回去說趙國沒有青壯年了,年輕的一代都在長平之戰中被殺了,可以趁機攻打。燕國這個時候也一直想攻打趙國。這個時候有個叫樂間的說趙國不能打。趙國和燕國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如果趙國被滅了,燕國就要直接和秦國接壤了,到時候我們肯定打不過秦國。而且趙國是四戰之地,這個地方不管誰佔領。都不好守。再者說趙國人善戰,而且又經常打仗,我們幾乎不能打過人家。燕王喜這下弄的非常不高興,一個打不過人家一個,我兩個打一個不行嗎,是在不行我五個打一個不行嗎。最終還是決定發兵攻打趙國。
燕國當時可以說把家底都拿出來了。待了60萬大軍去。派栗腹為將,領兵60萬,戰車2000乘,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栗腹令部將卿秦率一部攻代,自率主力攻鄗。當時趙國確實沒有多少兵力了,但是這次弄不好就滅國了。於是趙國下令把全國15歲以上的人都征去了。趙國派廉頗和樂乘率領了25萬大軍迎戰。可以說也是全部家底。
趙國人本來就善戰,而且聽說我們剛打敗仗你們就來偷襲我,可以說個個同仇敵愾。而且廉頗和樂乘認為燕軍雖然人多,但是並不擅長打仗。而且他們現在心高氣傲,比較輕敵。再加上他們長途跋涉,只要我們以逸待勞,找個合適的機會打一場勝仗就行了。
最終在鄗代這個地方,燕軍主帥栗腹被殺,卿秦被俘虜了。而這個時候其他燕軍聽說主帥都死了,開始軍心渙散,最終都跑了。這個時候趙國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燕國的首都,最後燕國被迫割了5座城邑求和,換了親趙的人擔任丞相,趙國才撤軍。
這場戰爭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對於趙國來說意義重大。本來所有人都以為這個國家垮了,結果這個在這種艱難的狀況下還出現了這麼多的優秀將領,還能差點滅了另一個大國。所以整個趙國又開始有信息發展下去了。可以說這一仗又把趙國變成了當時的強國。
而燕國就比較悲催了,本來想占點便宜的,結果差點被滅國。
※古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是為什麼都非常高興接受皇帝賜姓
※世界上首都緯度最高的國家,國家已經破產,但是人民非常有錢
TAG:以史為鏡的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