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生產線月產量或達12架?一年裝備2個運輸機師?將造千架
近日 全國政協委員,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運-20已正式批量生產,此前,中航工業西飛最新的宣傳片曾曝光了運-20的脈動生產線,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動作,這個生產線使用的是「脈動生產」的方式,相較於傳統的生產線,效率和精度有了極大的提高。按照目前的產量速度推斷,每個月運20最少能夠生產12架,一年144架已經是2個運輸機師的規模。
據媒體報道,運-20使用自動化、數字化柔性裝配生產線進行翼身對接,只需要40分鐘完美完成。而之前,西飛生產運-7之類的飛機,這樣的翼身對接需要花上一天時間。這意味著,使用先進的脈動生產線生產運-20,生產速度將會是之前的10倍以上。
運-20是我們自主研發、製造的第一款最大起飛重量約220噸的大型運輸機,最大載重量為66噸,正常裝載航程約5000公里。運20項目早在1993年就已經進入了準備工作,中間經過了數次波折,終於在2007年正式立項。僅僅6年後,運20在2013年1月26號迎來首飛。該機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運-20飛機研發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融合美國C-17的部分特點。當下我們的運輸機主力都是以前採購自俄羅斯的伊爾76,數量稀少不說,生產權也不在我們手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伊爾76的機齡已經十分的大,維護保養很麻煩,完全不如新生產的運20運輸機。所以,只要運20機群實現了規模,這批伊爾76也就可以靠邊站了。
我們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領土,以及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領土,再加上漫長的陸地邊境線,立足於本土防禦的空軍必須擁有一支足夠龐大的運輸機群。而且隨著日後我們的海洋防空識別區的相繼成立,預警機的需求也會呈現爆炸數字增長,航母戰鬥群也同樣需要預警機進行保駕護航,而大運則是大型預警機的改裝平台。另外對比美軍700多架,俄軍800多架專門用於戰略投送的大型運輸機群再綜合上文提到的兩處報道,運20應該不會低於200架這個數字。
此外,按照官方曝光的消息,運20的平台也是相當不錯,能夠滿足擴展出預警機型、電子戰飛機型和加油機型等,這些都是目前空軍所欠缺的。雖然我們已經有了類似的機型,但是它們的平台要麼太小,要麼就是伊爾76無法形成真正的完全戰力。運20的到來,完全可以改寫這一切。從一窮二白到全面開花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較於美俄等老牌航空強國,我們還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目前我們在遠程兵力投送上還存在著較大的空白,尤其是在和美國、俄羅斯這種能夠實現人員甚至是機械化部隊遠距離投送的強國相比,我們同世界第一梯隊之間的差距還很大。
※如果核戰爆發,哪裡能安全躲過核爆炸?其實有個地方隨處可見
※顏值就是戰鬥力,看看我們的這些武器,極具科幻感而且霸氣十足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