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000℃,超太陽六倍,中國「流浪太陽」令印度眼紅
能源似乎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能源被人類發掘或者開採出來,受宏觀經濟下滑影響,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加之極端不利氣候影響較往年減少,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放緩,能源資源供應充足,能源供需呈現了近幾年少有的寬鬆態勢。但是從長遠來看,要想在能源領域立於不求人的境地,「開源」依舊是科學家們認為最核心的方式。
去年中國已經建造了一個「人造太陽」,被稱為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EAST)。去年11月的一次實驗中,EAST的溫度達到了1億攝氏度,為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多,而太陽核心的最高溫度在1500萬攝氏度左右。這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那麼人造太陽具體是怎麼產生能源的呢?
其實產生能源的方式與太陽非常相似,在核聚變過程中,氣體受熱並分離成離子和電子。科學家們認為,核聚變發生在1億攝氏度的高溫下,會導致帶電的氘和氚粒子聚集在一起,爆發巨大的能量。這些粒子通常相互排斥,需要極高的溫度才能克服它們的相互作用力。不過為了讓聚變產生能量,離子的溫度必須超過1億攝氏度,因此正在開發一種比EAST更強大、更先進的裝置。
這樣科研成果也讓印度的科學家們非常眼紅,畢竟作為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印度的能源問題也非常明顯,越來越成為制約印度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阻礙。而作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的參與國家之一,相對於中國方面創新不斷的發明,印度的熱核聚變實驗卻始終沒有什麼起色,這不禁是總是鼓吹要在各方面超越中國的印度科學家們有些臉上無光。不過正如中國當初選擇加入這一項目時所言,基於能源長遠的基本需求,希望研究成果能夠造福全人類,所以這一「人造太陽」,也將會成為「流浪太陽」一般,在能源不足時為人類續航。
TAG:安河橋北的薔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