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他醫術精湛,名噪一時,有一年的收入竟高達萬元之多。但是,他總覺得,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改革中國之惡政治」,「鋤去此惡劣政府」。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異域中成長的愛國者

孫中山,譜名德明,幼名帝象,號日新,稍長後取名文,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所狹小的泥磚屋裡。翠亨村鄰近澳門,背山臨海,僅有六七十戶人家。孫文有一兄,單名眉(1854-1915),字德彰;一姐,名妙茜(1863-1955)。由於孫文在日本從事革命時曾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遂被通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的祖上世代務農,父親孫達成(1813-1888)原是貧苦農民,當過鞋匠,做過更夫。母楊氏(1828-1910)。孫中山6歲時即參加勞動,打柴、養豬、放牛,9歲才入村塾讀書,所以他後來自述「生而貧」,「某也,農家子也,生於畎畝,早知稼穡之艱難」。孫中山出生的這一年年初,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一柱」、康王汪海洋在廣東嘉應州戰死,太平軍在南方的最後一支部隊被消滅。孫中山幼年時常在住屋門前的老榕樹下,聽參加過太平軍的老農馮爽觀講故事,對洪秀全很敬慕,說:「洪秀全滅了清朝就好啦!」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原在地主家做長工,後來到太平洋上夏威夷王國的檀香山墾荒。檀香山又名火奴魯魯(Honolulu),位於瓦胡島的東南海岸。在夏威夷語中,意為「屏蔽之地」或「屏蔽之灣」,因為早期盛產檀香木,而且大量運銷中國,故被華人稱為檀香山。在當地,孫眉開辦牧場、商店,逐漸發展成為華僑企業家。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十三歲,隨母親離鄉到檀香山,「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在當地,孫中山先入英國基督教聖公會主辦的意奧蘭尼學校(IolaniSchool)學習英文。早在1850年(道光三十年),法國就將民主制度帶進夏威夷,王國開始出現議會制度。因此,孫中山能在學校里比較多地接受新思想。同學問他為何還拖著辮子,他回答:「這種愚蠢的風俗,是滿洲人強迫我們做成的,必須等全體的中國人決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個大多數,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並且這髮辮不過是中國所受許多恥辱中的一種,我們應該立刻地把許多恥辱全體去掉的。」十六歲時,孫中山畢業,改入島上的最高學府奧阿厚書院(OahuCollege)就讀。這所學校為美國教會所辦,比意奧蘭尼學校解放,孫中山能系統地接受西方政治和自然科學教育,逐漸形成新的世界觀。孫中山痛感檀香山的教育和國內迥然不同。課餘,他常向同校的中國同學傾訴衷曲,立志「改良祖國,拯救同群」。後來孫中山回憶這一段經歷,自稱「當時所懷,一若必使我國人皆免苦難,皆享福樂而後快者」。1883年(光緒九年)孫中山因企圖受洗,加入基督教,被孫眉責令回國。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二)境內外的兩重天地

孫中山歸國途中,先到香港,再搭船回鄉。途經中國關卡,親身體驗官吏的刁難和勒索,使孫中山備感中國和檀香山之間的差異。回到翠亨村後,孫中山因與村塾同學陸皓東毀壞北極廟神像,不能為世俗所容,到香港拔萃書室讀書。其間,與同學談太平天國史跡,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命。年底,加入基督教。次年三月,轉學中央書院。1886年(光緒十二年),進入廣州博濟醫院學醫,在同學中結識三合會會員鄭士良。次年,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學習。孫眉聽說弟弟毀壞神像及加入基督教,命其返檀,加以責打。孫中山不僅不服,反而將孫眉書房裡的關帝神像扔進廁所,毅然重返香港。

孫中山行醫年收入過萬 為何下決心棄醫從政?

在香港期間,孫中山見到當地市街秩序整齊,建築宏美,社會進步,與故鄉情形迥異,自念兩地相距僅五十餘里,何以成為兩個世界?他問自己:「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一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他想為家鄉做點小規模的改良工作,如修橋、鋪路,但是,困難重重。求助於縣令,縣令深表同情,但不久更換,新縣令花5萬元買得此職,自然無心於此。求助於廣東省,省里的官僚比縣裡更腐敗。他多次動念,想上書清廷的外交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指陳時勢得失。這一時期,他與同學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結交。四個年輕人都敬慕洪秀全,相與縱談革命,被人戲稱為「四大寇」。1890年(光緒十六年),他曾與陳少白共同研讀《法國革命史》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同年,他寫信給鄉先輩,曾任清廷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正退休在家的鄭藻如,提出鼓勵農民、勸戒鴉片、興辦學堂等三條意見,顯示出這位二十四歲的年輕人「遠觀歷代,橫覽九州」的才識。1892年(光緒十八年),孫中山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先後在澳門、廣州兩地行醫。他醫術精湛,名噪一時,有一年的收入竟高達萬元之多。但是,他總覺得,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改革中國之惡政治」,「鋤去此惡劣政府」。

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失敗後,孫中山即萌發「傾覆清廷」的念頭。1893年(光緒十九年)冬初,他在廣州城南廣雅書局南園的抗風軒內召集會議,商議成立一個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的團體,不過,參加者很少,僅有陸皓東、鄭士良、尢列、程奎光、程璧光等人。當時沒有確定名稱。後來有學者認為應將之視為興中會的發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軍旅作家魏巍的愛情人生
一代名妓柳如是:求愛被拒痛罵男神反獲愛情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