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法國手中反獲得一線生機,拿破崙的一條政策拯救的工業區
文|白孟宸
雖然工業和機械化生產對18世紀的魯爾似乎還顯得極為遙遠,但1707年在距離魯爾上千公里外的英國煤溪谷,一位英國工程師的發明已經徹底改變了魯爾的命運。亞伯拉罕·達比從1704年開始使用硬煤作為燃料冶煉生鐵,但直到他摸索出將硬煤精鍊為焦炭的技術後,以煤炭作為燃料的冶鐵技術才最終走向實用化。1709年亞伯拉罕·達比在煤溪谷正式建立大型冶鐵廠和煉焦廠。1760年前後,英國冶鐵業已經逐漸普及焦爐。不過相關技術向德國的擴散卻並不順利,直至1796年11月設在上西里西亞的格利維采皇家煉鐵廠才建立了德國同時也是歐洲的第一座大型焦炭高爐,每天消耗7噸焦炭生產2噸生鐵。
事實上腓特烈·威廉一世雖然被德國人稱為「士兵之王」,但正是這位國王的重商主義政策奠定了魯爾礦業蓬勃發展的真正基礎。1738年,普魯士正式在波鴻設立馬克博礦業辦公室,負責對魯爾地區的煤炭資源進行全面勘探,分配採煤區,引進技術設備甚至控制煤炭的產量和銷售。後來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普魯士官方的強力控制使得魯爾礦業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執行力。
1755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委託起草新的官方採礦規則,1766年新規定正式頒布。這份新規確認任何人在獲得普魯士官方許可的採礦證書後都可以經營煤礦,但需要向官方彙報勘探結果。官方負責制定煤礦的經營管理原則,掌握了礦工的工資以及煤炭價格的定價權。但僅僅5個月後,普魯士國家為了增加稅收,將煤炭收歸政府統一銷售,禁止外國人在魯爾區經營採礦業。此時普魯士開始推廣巷道式採煤法。
官方控制下的煤炭開採、貿易和運輸同樣促進了魯爾地區的道路建設。18世紀初,為了保證煤炭轉運,魯爾地區開始有計劃地擴建港口,試圖讓魯爾河和萊茵河航運業出現復興。1712年魯爾河上出現了第一條「荷蘭式」船塢,1715年修建了一個5000平方米的大型錨地,供船隻靠泊越冬,第二年杜伊斯堡市政府決定修築一座新港,這座港口逐漸發展為今天每年有超過20000艘船隻和25000列火車進出的杜伊斯堡—魯爾港。針對魯爾河逐漸淤積的現實問題,1773年工程師開始在魯爾河上修築船閘。16座調水壩和船閘保證魯爾河74千米的通航段能夠把沿線86處煤礦的煤炭運往德國乃至歐洲各地。1784年,哈廷根煤礦修築了魯爾地區第一條通向魯爾河的馬車運煤軌道,並在魯爾河上建立了第一座煤礦裝卸碼頭。
繪於 1844 年的描繪杜伊斯堡——魯爾港的插畫
進入19世紀,魯爾人終於認識到蒸汽機已經成為煤礦開採必不可少的設備。1810年哈姆建立了德國第一座軋鋼廠。1805年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克虜伯的荷蘭移民成為魯爾區歷史第二悠久的好望角煉鐵廠的經理,但是在1808年好望角煉鐵廠最終敗於聖安東尼煉鐵廠,被克虜伯家族高價轉讓,好在弗里德里希·克虜伯藉助這座煉鐵廠積累了進入重工業所需的知識和經驗。
1806年拿破崙建立伯格大公國,魯爾區首次落入法國之手。為了保護法國的農業,並打擊英國的工業,拿破崙開始通過大陸封鎖政策與英國進行貿易戰,並且頒布法令禁止任何布料、鐵製品甚至是棉花和煙草進入法國,同時組織德國棉花進入義大利。這些政策導致魯爾地區原有的製鹽、煙草種植和加工業乃至整個農業受損,魯爾區進入崩潰邊緣。據統計,僅煙草禁運就導致魯爾15%的人口失業。不過,拿破崙的政策卻陰差陽錯給魯爾的重工業帶來了一線生機。此時德國大部分地區尚未掌握工業化鑄鐵和鑄鋼生產工藝,隨著大陸封鎖的開始,英國金屬製品無法進入歐洲。魯爾區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自己從單純的煤炭生產區變為歐洲最重要的鋼鐵產區的機會。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溥儀的「淑妃」創造了哪些第一?不止第一個向皇帝提出離婚的妃子
※一首詩歌讓人記住了一個民族,曾被多次武力征服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