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玄義 |(171)六度菩薩,通別圓益
佛學
03-19
六度菩薩,通別圓益(171)
五番六度菩薩,觀於四諦,行六度行。
若行檀時,人從乞頭、索眼、國城、妻子,心或轉動,檀度不成,自知是惡。欲成檀善,可發關宜之機,蒙三昧力,伏其慳蔽,是破餓鬼有。蔽心既去,歡喜布施,如飲甘露。知有為法,危脆無常,是蒙心樂三昧,冥顯之益也。
屍羅若成,是伏毀戒蔽,破地獄有,是無垢三昧益也。
忍成伏瞋蔽,破畜生有,不退三昧益也。禪成是伏亂蔽,破人有,是四三昧益也。
精進成伏懈怠蔽,破脩羅有,歡喜三昧益也。
慧成伏愚痴蔽,破天有,十七三昧益也。
六蔽是六道業,具出菩薩戒本。
以伏六道業故,不為諸蔽所惱,得五神通,游於六道,成六度行。
此即上草益也。
通應如前,別而論之,由本觀十法界事中善惡,而起弘誓,熏三三昧,不舍眾生(云云)。
六番通人益者,此是三乘共學人也。
若干慧地、性地、八人見地,即是用二十五三昧益。從薄地去至十地,用二十一三昧,加破思惑。又侵除無知,是名小樹益也。
總別慈悲,例前可知(云云)。
七番別人益者,此是次第心中系緣法界,一念法界。
入十住,得真諦三昧益;入十行、十迴向,得俗諦三昧益;入十地得中諦三昧益。此即大樹之益。
總別慈悲,例前(云云)。
八番圓人益者,此是修三諦一實之理,一念法界,系緣法界。
若歷緣對境,舉足下足無非道場,其心念念與諸波羅蜜相應,修四三昧觀十種境。
可發關宜,聖人赴對應之,豁然開悟。或似或真,得冥顯兩益。此是圓用二十五三昧圓加破二十五有,顯出我性,得究竟實事之益也。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法華玄義 |(149)機應粗妙,開粗顯妙
※玉泉禪寺與關公武財神及伽藍菩薩的淵源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