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寶寶最初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的,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哭是孩子的一種情感表達,也是孩子的先天反應之一。很多年輕的家長近年來都開始遵循先進的國外育兒理念。其中就有一條是美國一個所謂的育兒大師給出的理論:「孩子哭不抱、不哭的時候才抱!」

基於這位大師的知名度,很多人覺得這種延遲滿足和不嬌慣孩子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如今這位大師自家的娃都已長大,他的娃又變成什麼樣了呢?是否如他所言,孩子長大獨立而堅強,不會過分依賴父母和家庭呢?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答案是肯定的。大師的孩子確實變得堅強獨立,從來不依靠家裡。但同時,這幾個娃的心理狀態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幾個孩子在長大後都有試圖自殺的經歷,其中一個孩子成功自殺,而另外兩個卻把這種冷漠的災難延續到下一代,大師的孫輩有的染上了酗酒,有的則放棄家庭到處流浪。這不僅是整個家族的悲劇,更是這位大師以身試法後看到後最真實的結果。

為什麼在這位大師看似正確的延遲教育和成規模式訓練下,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預期發展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解析一下這種「不哭才抱」理論到底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傷害1:讓孩子變得冷漠

當孩子哭泣時,證明孩子有某種需求需要滿足,但大人長時間的不響應 ,會讓孩子心生冷漠。當孩子一旦在心中建立起這樣的潛意識,孩子就會變得不顧忌別人的感受,因為在孩子看來,人都是很冷漠的,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看法。所以當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建立正確的人生和價值觀念。

傷害2:讓孩子變得暴躁

當孩子長時間接受這種過度的延遲訓練後,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壓抑,有的孩子因此變得內心陰暗,而另一種極端就是孩子變得非常易怒,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缺乏最基本的耐性,因為在孩子看來再長的等待也不能換來媽媽的懷抱和親吻。所以孩子內心可能逐漸就會被這種暴躁的情緒控制。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傷害3: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變得不安

為了讓孩子變得更有出息,寶媽不遺餘力的使用各種育兒方式,甚至忍受著心中的「不忍心」,放娃一個人哭泣。經常遭遇這樣對待的娃,會覺得自己根本不受父母的喜愛,大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有些孩子慢慢的開始懷疑周圍的人是否是真心愛自己。長大後孩子也會變得對周圍的人缺乏信任感,並且非常多疑。

傷害4: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

父母長時間使用這種冷漠的看似非常遵循自然定律的法則,確實會讓娃的哭聲大幅減少,孩子有需求也不再使用哭來表達,很多父母都是看到了這點好處,才繼續堅持使用這種「殘酷」的養娃方式。

並且有些寶媽還會和周圍的寶媽炫耀自己的成績,「看,我們家娃一天有時也不哭一次,這種方法真的很奏效呢。」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卻多了更多煩心的事情,孩子叛逆、不和自己溝通、經常不回家,還有嚴重者打罵自己的父母。

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孩子幼兒糟糕的親子關係。孩子覺得和大人之間只是一種「養與被養」的義務,所以也不會看重或珍惜這種親人之間的感情。

提出「孩子不哭才抱」理論的大師,他的孩子怎麼樣了?結局太悲催

其實在養娃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麼不變的法則,我們制定一切的參考標準,必須是以適合孩子、關愛孩子為出發點。以愛為中心的教育,在任何時候都會變成孩子和家長之間良好的潤滑劑。孩子通常不會無由的哭鬧,只要對娃多些理解和關愛,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和幸福體驗,情緒自然就會平復,所以在娃的世界裡,不要吝嗇你的疼愛,好好地愛這個未來終將會離開你懷抱的「小天使」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柏育兒漫畫 的精彩文章:

女人生娃時,親媽和婆婆有什麼區別?寶媽:差距很明顯
孩子吃耳屎會變啞巴?寶媽別再嚇唬娃了,看看專家如何解釋

TAG:柏柏育兒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