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選總指揮,毛主席想了一圈,卻唯獨沒有考慮劉伯承
自打在清朝末年,中國的國土上就開始出現了侵略者的足跡,也就是從這一時候開始,中國人民開始反抗,最終在經歷了無數人犧牲之後,終於是趕走了侵略者。1945年後,日本人被趕回了老家,接踵而來的就是解放戰爭,這一仗又是3年,最後反動派也被攆去了台灣。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火以後,中國人早都已經厭倦了戰爭,所有人都想放下武器擁抱和平,但是也就是在建國一年後,朝鮮戰爭打響,並且由於美國的插手,使得我國的邊境又出現了危險。隨後毛主席認為這一仗必須要打,不過任命誰來擔任總指揮卻成了一個頭疼的問題。
當時毛主席想到的第一位人選就是粟裕,畢竟在這場戰役之前,我軍從來都沒有和美軍有過交鋒的歷史,所以毫無經驗可言,於是只能把美軍當成國軍美械部隊來打,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我們再來看,蔣介石手裡的五大主力,粟裕直接是殲滅了3個,國軍號稱800萬兵力,最終被三野吃掉了將近三分之一,從這樣的實力來看,粟裕的確是最好的總指揮人選。其實毛主席心裡還有一個十分鐘意粟裕出任總指揮的理由,那就是在當時野戰軍級別的軍事指揮員人中,只有粟裕是準備戰鬥的狀態,此時的他是解放台灣的總指揮,手裡共有60餘萬的兵力,正在為攻下台灣做準備。
在確定人選以後,毛主席就找粟裕談了話,讓他來帶領志願軍出兵朝鮮,但是就在這一期間,粟裕的頭風病發作,病情越來越嚴重,不僅日常工作開展不了,就連普通的搖頭都不能進行,因為這樣的原因最終粟裕不能出任總指揮的職務。既然粟裕去不了,毛主席只能選擇讓其他人去,當時毛主席又想到了林彪,蔣介石的5大主力,四野收拾了兩個,國軍800萬兵力,四野也是吃掉了180萬,而且解放戰爭里3大戰役,林彪就打贏了兩個,所以讓林彪去朝鮮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不過林彪最後也沒能成為志願軍總指揮,這也是因為林彪的身體狀況不太好。自打抗戰期間,林彪被晉綏軍的一個哨兵誤傷以後,身體狀況就一直不太好,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陽光和刺耳的聲音尤其害怕。因為身體狀況的不允許,所以也就去不了朝鮮了。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對於此次戰爭並不怎麼看好,而且還建議金日成多學學以前的八路軍,正面打不贏就上山去打游擊戰。最後毛主席心裡所想的兩位人選都沒能成行,最終毛主席決定讓彭德懷領兵入朝,最後彭老總也沒讓主席失望,最終是獲得了勝利。那麼毛主席為什麼一直都沒考慮劉伯承來擔任志願軍總指揮呢?
其實這個原因也比較簡單,當時的劉伯承已經快60歲了,而且身體狀況也不是特別好。其次,在建國之後,劉伯承正在南京籌建軍事學院,毛主席對於這件事非常看重,所以劉伯承也的確沒在毛主席的考慮範圍之中。況且彭德懷正在西北剿匪,兩者比較起來,還是彭老總更加合適這一人選。
※對越反擊戰前,鄧小平內心很猶豫,此人一番話,鄧小平決定:打!
※周總理:華國鋒怎麼樣?他說了一句話,隨後華國鋒被秘密送到北京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