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女神奧黛麗·赫本的殘酷童年!
如果用「王室氣質」來形容後來的「赫本風格」是一個更普遍的形容詞,那麼她獨特的氣質就不需要特別理由。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當時的布魯塞爾是歐洲最富有魅力的城市之一,是一個充滿活力,講究禮儀,舒適而又優雅的城市,這裡每年都要舉行國際音樂節,假面舞會和高雅莊重的音樂戲劇表演,那種隆重歡快的情形就像羅馬的狂歡節。另一方面,這個城市色調幽暗,氣氛莊重而富有活力,城市清潔,卻與這些狂歡活動形成鮮明的對照。在放蕩的20年代,布魯塞爾竟是一塊愜意的綠洲,給人們提供了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因此穩健持重,不動聲色是布魯塞爾人的性格特點。
赫本的母親是一位荷蘭貴族——埃拉·馮·希姆斯特拉,是荷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赫本出生時的名字是Edda.Kathleen.van.Heemstra.Hepburn-Ruston。
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本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的總經理,他相貌英俊,衣著考究。赫本的母親——男爵夫人從小便渴望當一名女演員和歌劇演員,但因為她的社會地位而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 正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中,赫本自幼養成了認真嚴肅的習慣,培養出高雅的氣質和堅毅的性格,同時又能出人意料的談笑風生,對待生活永遠有強烈的激情。她純潔無瑕,樸實無華的做派,就像布魯塞爾一樣,集古老久遠的神秘、超越時代的品位和奇異的現代觀念於一身,舉手投足中總帶著與生俱來的貴族氣派。 赫本父母的婚姻關係不好,尤其是約瑟傾向納粹,愛好杯中物,最後甚至還將連襟的錢拿去資助法西斯運動。
1935年5月,拉斯東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拋棄了妻子與6歲的女兒,離家出走,赫本的母親一夜白頭。成年的奧黛麗回想起當時自己與母親的反應時,仍然心有餘悸:「看到母親的臉布滿淚痕,我害怕極了。心想『接下來,我該怎麼辦?』身邊堅強的依靠似乎離我而去……,父親真的已經遠走。他就這樣走了出去,永遠也不會回來。」
奧黛麗對於父親的失蹤一直耿耿於懷,覺得這是「生命中最大的創傷」。終其一生,都對父親的失蹤感到遺憾。1939年9月,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她跟著母親在荷蘭度過了少女時代。當納粹德國侵入荷蘭時,赫本也被捲入殘酷的戰爭。她和母親一起躲到了地下室,在裡面整整呆了5年,母女倆飽受戰爭的蹂躪和飢餓的煎熬,赫本強烈的感受了殘忍、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饑渴的流浪生活。這正是一個少女的發育時期,由於食品的匱乏,絕大多數人營養不良,赫本1米70的身高,瘦的好像只剩下骨頭。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也成就了她後來始終清瘦、修長的身材。童年的這段陰影始終籠罩在她心頭。赫本真切地記得,當德國軍隊入侵荷蘭阿納姆時,幼小的她是多麼害怕。她後來告訴孩子們,在沒有任何食物的情況下,她的兄弟如何去吃狗食。「麵包都是綠色的,因為能得到的麵粉都是用豌豆磨的。為了不讓自己飢餓,我整天都躺在床上看書。」赫本親眼目睹自己的兄弟被納粹拖去集中營。後來,被她視作生活依靠的叔叔和表兄弟也相繼被納粹處死,赫本不得不掙扎著自謀生路。除了戰爭,父親的出走也給她的童年罩上了更深的陰霾。
也許正是因為童年可怕的經歷,成年後的赫本始終認為,社會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TAG:仙湖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