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千尋豫章干,九萬大鵬歇

千尋豫章干,九萬大鵬歇

上一回我們說到,樟樹廣泛分布於南方,其枝葉均香,可提取樟腦及樟油,但在《詩經》、《楚辭》中卻不見樟樹,在傳統文化中,它的名氣也比不上松、柏、槐、桑、榆等北方多見的喬木,這是為何?

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樟樹的歷史。

圖1 by Krzysztof Golik

1.樟樹之得名

「樟」這個字,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並未收入,因為在那之前的文獻,例如《左傳》《莊子》《淮南子》中,這種喬木的名字叫「豫章」。按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豫」的本義是「象之大者」,後引申為「凡大皆稱豫」。「章」在商周金文中可能是「以刀具治圓形玉器的象形,也就是『璋』或『彰』的表意初文」[1],紋理、文章(花紋,如「黑質而白章」)等是其引申義。李時珍解釋「樟」,認為「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2],用的就是其引申義。

對此,今人夏緯英持不同觀點:樟樹香氣甚著,名曰樟,與同樣有著香氣的動物之名「獐」一樣;樟樹雖為木材,但紋理不如氣味明顯,因此「樟」應取香義[3]。按夏緯英先生的觀點,「豫章」的本義是大而香的樹,可備一說。

西漢開國,「豫章」成為一個地名。漢高祖在江西設豫章郡,名曰「豫章」,是因為此地樟樹甚多。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豫章郡樹生庭中,故以名郡矣。」[4]《地理志》亦云:「豫章郡城南,有樟樹,長數十丈,立郡因以為名。至晉永嘉年間,尚茂。」[5]隋朝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府,所以王勃《滕王閣序》才說「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豫章後成為南昌的別稱。此外,與景德鎮並稱江西四大古鎮之一的樟樹鎮,也是以樹命名。可見,在歷史上,江西的樟樹非常多。

不僅江西,樟樹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及西南地區,因其枝葉均有香味,可提樟腦,可做良材,夏可納涼,終年常綠,因此為人們普遍種植。據統計,樟樹被37個地級城市定為市樹,「在所有地級市市樹中被選次數名列第一,超過了歷史文化象徵深厚的北方主要樹種槐樹(27個)」,其中以湖南、江西、浙江最多;地級市之外,以樟樹命名的村寨就更多了。[6]

2.古籍中的樟樹形象

樟樹如此受歡迎,它古籍中的形象也都為正面。例如《莊子》就將樟樹與楠、梓這類「端直好木」放在一起,並與「柘棘枳枸」等「有刺之惡木」作對比[7],而在《左傳》中,楚國白公叛亂,子期拔樟樹以殺人,樟樹成為正義之士的武器[8]。除以上兩則先秦文獻外,古籍中對於樟樹的記載還有很多,綜合來看,其形象特徵可分為以下幾類。

首先是生於深山幽谷。《太平御覽》引西漢陸賈《新語》云:「賢者之處世,猶金石生於沙中,豫章產於幽谷。」[9]引西晉皇甫謐《高士傳》曰:「堯聘許由為九州長,由惡聞,洗耳於河。巢父見,謂之曰:『豫章之木,生於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深?』」[10]由此可見,一開始,樟樹多生於人跡罕至的地方,故用來比喻隱者避世。

其次是高大粗壯、濃蔭密布。成書於三國時的《水經》曰:「豫章城之南西門曰松楊門。門內有樟樹,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圍,枝葉扶疏,垂蔭數畝。」[11]明人李詡《戒庵老人漫筆》載:「江西都司府樟樹極大,曾大比年(舉子趕考之年)巡按會考,各府州縣科舉諸生約三千人,皆蔭蔽於下。」[12]聽上去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樟樹可以生得多麼高大茂盛。

如此高大的樟樹,正好可做棟樑之材。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漢武寶鼎二年,立豫章宮,於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13]《陳書》載,梁朝侯景叛亂時,太極殿被焚。梁元帝欲重建,獨闕一柱,於是任命沈眾為掌管宗廟、宮室營造的起部尚書,以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之樟木構太極殿[14]。

圖2 by Geographer

唐詩中亦提到樟木此用。元稹《諭寶二首》之二:「千尋豫章干,九萬大鵬歇。棟樑庇生民,艅艎濟來哲。」白居易《寓意詩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一直到明朝,明北京皇宮的營造亦用到樟木。《植物名實圖考》引《明興雜記》載:「神木廠有樟扁頭者,圍二丈,長卧四丈餘,騎而過其下,高可以隱,雖不易覿[dí,見],而合抱參天,萬牛回首。」[15]神木廠是明初朱棣營建紫禁城時用來堆放木料的地方,這些木料多是從四川、兩湖、兩廣等地採辦而來的上好木料。「萬牛回首」典出杜甫《古柏行》「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這裡指該樟木料巨大,一萬牛都拉不動,因而回頭去看。

除了可以營建宮室外,樟木還可作棺槨,並為王公貴族所尊享。《後漢書·禮儀志下》:「諸侯王、公主、貴人皆樟棺,洞朱,雲氣畫。公、特進樟棺黑漆。」[16]《宋書》:「宋孝武大明五年,閏月,皇太子妃薨,樟木為櫬[chèn,棺材],號曰樟宮。」[17]樟木還可用於造船,《淮南子》曰:「楩、楠、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後知,故可以為棺、舟。」[18]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樟木,江東人多取為船,船有與蛟龍斗者。」[19]

高大而古老的樟樹,也少不了被賦予神話色彩。西漢東方朔《神異經》曰:「東方有豫章樹,高千丈。有士操斧,行斫行合。」[20]「行斫行合」,是說一邊砍一邊癒合,就像吳剛在月亮中砍桂樹一樣。《本草綱目》引東晉干寶《搜神記》說∶「吳時敬叔伐大樟樹血出,中有物,人面狗身。敬叔雲∶此名彭侯。乃烹而食之,味如狗也。」[21]《宋書》載:「豫章有大樟樹,大三十五圍,枯死積久。永嘉中,忽更榮茂,景純並言是元帝中興之應。」[22]是說樟樹死而後生,乃王朝中興之兆。

此外,《本草綱目》中載有樟腦的提取之法,可充當龍腦入葯。總的說來,古籍中的對於樟樹的記載主要體現在其實用性方面。但這些實用性均非樟樹所獨有,樟樹並沒有像松、柏一樣,被古人賦予崇高的品格,也不像槐和棘(酸棗樹)一樣,象徵三公九卿與功名利祿。與樟樹有關的神話傳說,也並未像月亮中的桂樹一樣流廣為人知。按照學者紀永貴先生《樟樹意象的文化象徵》一文的觀點,這或許與樟木一開始生於深山幽谷,遠離北方的政治中心有關。筆者認同之。

那麼樟樹為何不見於《詩經》及《楚辭》呢?紀永貴先生這樣解釋:「主要取材於黃河流域的《詩經》中沒有出現樟樹不必奇怪,因為樟樹的生長從不過淮河……樟為深山喬木,而《楚辭》多取湖、沼、洲、渚之芳草,雖然樟樹木香,但離人間太遠,是不易引起澤國行吟的屈原等人的注意的。」[23]此說有理,可供參考。

圖3 by Ettore Balocchi

3.樟樹多古木

樟樹之所以能「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在於它壽命長,活得久,故能「枝葉扶疏,垂蔭數畝」。清錢泳《履園叢話》載:「初,無錫惠山寄暢園有樟樹一株,其大數抱,枝葉皆香,千年物也。」[24]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亦云:「樟公之壽,幾閱大椿。社而稷之,洵其宜也。」[25]「大椿」是《莊子·逍遙遊》中有名的長壽之木:「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所以吳其濬說,這樣的古樹,是很適合用來祭祀拜神的。江西婺源等地如今還有奉古樟樹為神、修「樟神廟」、祭樹攘災的習俗[26]。

樟樹為百姓所喜聞樂見,歷史上一定也曾廣為種植,如果唐及以前所種的樟樹逃過了自然災害和人類的斤斧,活到今天就是千年的古樹。事實上,一些這樣的古樟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如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據汪勁武先生介紹,樟樹中的「老前輩」在台灣南投縣信義鄉,位於台灣島中部山區,樹齡達3000年,需15人手拉手方可合抱。此外,「廣西全州大西江鄉棉塘山谷的一棵老樟樹,高達30米,胸圍達20.4米,據測年歲當超過2000年。江西安福縣三家堂村頭有一大樟樹,高27米,主幹的胸圍有21米,據有關人員測定,其年歲有1400歲。千年或超千年的老樟樹還很多,以湖南、浙江為勝。……至於800歲或500歲的樟樹,就更多了。」[27]

圖4 by 663highland

除了中國,樟樹也分布於日本,而且日本的古樟樹也很多[28]。看過電影《龍貓》的讀者或許還有印象,小梅是在一個巨大的樹洞里發現龍貓的。在2018年底上映的國語版字幕,以及此前的台語版字幕中,這棵樹均被譯為樟樹。

問題來了,龍貓為什麼會住在樟樹的樹洞里,樟樹在日本有什麼特別的文化象徵嗎?且聽下回分解。

龍貓中的「樟樹」

致謝

紀永貴先生《樟樹意象的文化象徵》對樟樹古文獻的梳理及文化分析是本文的重要參考。筆者在其基礎上又補充了一些材料,整理後加以分類,主要見於第二節。

汪勁武先生《植物世界拾奇》對於中國及日本古樟樹的介紹,對本文有很大幫助。汪先生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及植物科普寫作多年,推薦其《植物的識別》,可作認植物的入門書來讀。

南開大學文字學專業小菡博士對本文第一節「章」的本義探究有貢獻。

以上,在此致謝。

2019年3月

[1] 李學勤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98頁。該書引用林義光《文源》觀點,「章」的古文字形體不從「音」,亦不從「十」,從商代金文到秦漢篆隸,「章」字均與「音」、「十」無涉。故其認為《說文》中「樂竟為一章」當是「章」的後起義。

[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樟》。

[3] 夏緯英:《植物名釋札記》,農業出版社,1990年,第42頁。

[4]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 卷第九百五十七,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678頁。

[5]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7-678頁。

[6] 紀永貴:《樟樹意象的文化象徵》,《閱江學刊》,2010年第1期。據本文介紹,以樟樹為市樹的地級市中,浙江6個,為杭州、嘉興、衢州、台州、寧波、金華;江西7個,含南昌、九江、吉安、新余、景德鎮、上饒、鷹潭;湖南最多,有9個,為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常德、郴州、婁底、張家界。

[7] 《莊子·山木》:「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睥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征也夫」(唐)成玄英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柘棘枳枸,並有刺之惡木也。羿,古之善射之人;蓬蒙,羿之弟子也。見(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莊子註疏》,中華書局,2011年,第368頁。

[8] 《左傳·哀公十六年》曰:「吳人伐慎,白公敗之。請以戰備獻,許之,遂作亂。秋七月,殺子西、子期於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終!抉豫章以殺人而後死。」楊伯峻註:「抉,拔取也。豫章即今樟木,可為建築材,亦可作器物,朝廷自無此樹,或生於庭,子期多力,拔取此樹以殺人而死。」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16年,第1901頁。

[9]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8頁。

[10]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7頁。

[11]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8頁。

[12]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中華書局出版社,1982年,第47頁。

[13]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8頁。

[14]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7頁。

[15]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中華書局,2018年,第790頁。

[16](南朝宋)范曄、(晉)司馬彪著:《後漢書》,嶽麓書社,2009年,第1086頁。

[17] (梁)沈約:《宋書·志第五》,中華書局,1997年,第397頁。

[18]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7頁。

[19]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07頁。

[20] (宋)李昉編纂,孫雍長、熊毓蘭校點:《太平御覽》,第678頁。

[21]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樟》。

[22] (梁)沈約:《宋書·志第十七》,中華書局,1997年,第783頁。

[23] 紀永貴:《樟樹意象的文化象徵》,《閱江學刊》,2010年第1期。

[24] (清)錢泳撰;孟裴校點:《履園叢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頁。

[25]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中華書局,2018年,第790頁。

[26] 劉易鑫等:《略論婺源古樟的樹木文化》,《科學通報》,2013年S1期。

[27] 汪勁武:《植物世界拾奇》,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17-218頁。

[28] 汪勁武:《植物世界拾奇》,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18頁。

by Krzysztof Golik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by Geographer at English Wikipedia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by Ettore Balocchi

by 663highland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職員 / 美術館公共教育志願者 / 自由撰稿人,現居北京。

圖文編輯: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圖鑑 的精彩文章:

湖山花事——西湖·四季·花

TAG:植物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