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住五台山2055年了 為何我們看不到?
應大家要求,從本期開始為您分享《巡禮大五台》系列文章,請跟隨我們走進大五台,走進祖師的心靈世界...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歷史上最早形成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出現佛經中的佛教聖地,換言之,中國只有五台山被佛陀金口玉言所授記。
1、五台山的過去
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五台山為神仙方士所居,是道家之「福地洞天」。明代釋鎮澄所著《清涼山志》中說:
「漢明之前,聖教未到。台山聖境,聞者尚稀......五峰無路,人跡罕通。其川原之處,皆黃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間,祥光煥發,神燈夜流,皆以為神人之都。「
總之,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五台山為道家所有,常有神人出入,靈異常現。道家的經典《仙經》中記載:
「五台山名為紫府 ,常有紫氣,仙人居之。」
2、文帝、明帝與漢地佛法
《五台縣誌》第40頁、483頁、689頁載:
「公元前197年,漢文帝劉恆曾遊獵於南神堖。」
漢文帝在五台古南台拴馬的「靡馬座」
漢文帝劉恆是最早臨幸五台山的帝王,常常在五台古南台(今俗稱南神堖)打獵悟道,得大智慧,一個弱勢皇子,憑藉高超的智慧閃電般登上皇位。公元67年漢文帝第八代子孫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將佛法迎請到中華大地。史料中載:
「帝夢金人,身高丈六,項佩日輪,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飛行於殿。帝醒為奇,翌晨問太史傅毅曰:「何兆也?」對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即佛也。」於是派遣蔡愔等十八人西訪,至大月氏國,遇迦葉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持佛像、舍利、貝葉經東來。」
3、文殊西來入住五台山
據《文殊般涅槃經》記載:
「如是大士。久住首楞嚴三昧。佛滅度後。四百五十歲。當至雪山。為五百仙人。說法教化。成就令不退轉。」
文殊菩薩在佛陀涅槃之後四百五十年來到五台山。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中授記:
「大支那(漢地)是文殊菩薩殊勝的住地。菩薩化身為八、九歲的童男來到殊勝的聖地。」
從以上經文中我們知道文殊菩薩大約在公元前36年就來到五台山為五百仙人說法,教化眾生。
4、印度菩薩東適華夏
據《五台山靈跡華嚴經傳記》(合刊)記載:
「漢印度國有摩滕。法蘭二菩薩。以天眼觀震旦有情。有大乘根器者已熟。幷觀五台文殊所居。而聖教未至。知歸者少。遂齎釋迦文佛畫像。並四十二章經。將東適震旦。時漢孝明帝。於永平七年正月。夜夢金人。時漢孝明帝。於永平七年正月。夜夢金人。身高丈余。赫奕如日。來詣殿庭。旦令占之。」
西漢時期的攝摩騰、竺法蘭二位菩薩,具有天眼的神通,看到華夏眾生大乘之根器已經成熟,而且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但是佛法沒有傳到中國,知者甚少。於是將佛陀的畫像及四十二章經帶向中國。
5、明帝夜夢金人 佛法進入華夏大地
當時,漢明帝夜裡夢到金人,身高一丈多,光明如日,第二天上朝讓大臣占卜所夢。
《五台山靈跡華嚴經傳記》記載,會占卜的大臣傳毅告訴漢明帝:
臣遠閱覽《周書異記》,西方有大聖人出世,滅度千年之後其聖教將傳至中華,今天陛下所夢,就是如此。
於是,漢明帝派遣十八位使臣向西尋訪,至大月氏國,正好與攝摩騰竺法蘭相遇,一起返回中國。在永平十年十二月返回洛陽。
6、明帝夢已成真
將《四十二章經》和佛像交給漢明帝,明帝一看,果然與自己所夢之金人一摸一樣。明帝將自己所夢告訴攝摩騰與竺法蘭。
7、佛陀為何不在中國出世
摩騰法蘭回答道:
「此如來以大法囑累於陛下也。願陛下勉之。」
這是如來將聖教囑咐於陛下,希望陛下儘力弘揚。
明帝又問道:
「法王出世。何以御下及此。」
佛陀出世的時候,何不到中國來呢?
攝摩騰、竺法蘭回答道:
「大聖應必以時。形必以感。彼土乃土千世界之中。群靈並集。根器先熟。他機未感。故佛不應。譬之池澄而月皎。否則晦矣。豈月之咎哉。雖然。教光所及。各有遲速。亦隨其宜也。」
佛陀出世必然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那裡(古印度)群靈並集,根器先一步成熟。而華夏眾生的根器並未成熟,因此佛沒有在中國出世。
就好像池中之水,清則月影明亮。否則月影昏暗。月影的明暗豈是月亮之過呢?雖然佛法光芒所照之處各有遲早,但是都隨其所緣。
明帝繼續問道:
「此土豈無聖人居化耶。」
這裡難道就沒有聖人教化嗎?
攝摩騰、竺法蘭回到說:
「此土有五台山者。乃文殊大士所居。攝化無量天龍鬼神。然非戒定澄神者。莫能覩也。」
華夏大地有五台山啊,這裡是文殊菩薩居住之地。正在教化無量的天龍鬼神。但是沒有戒定成就的人是看不到的。
8、到達中國的第一部佛經
《五台山靈跡華嚴經傳記》中說,攝摩騰竺法蘭兩位菩薩當機譯出《四十二章經》也是中國第一部佛經。
9、中國最早的本土僧人
第二年,兩位菩薩就朝拜五台山。回來後奏請明帝在五台山開闢道場。攝摩騰說,五台山酷似印度之靈鷲山,寺院依據山的名稱也叫靈鷲寺。明帝又以聖教信仰之初始,就在「靈鷲寺」之前有加了「大孚」兩個字,孚即「信」之意。最先度化了幾十位僧人住在大浮靈鷲寺。
10、佛道之爭
之前,五台山是道士所居之地,聖教到來之後,異道黯然失色。於是在永平十四年正月(公元73年)五台山道士白鹿等,與五嶽諸道士善信等,一同謀劃奏請明帝用焚經的方法,辨別佛教與道教經典的真偽。真經則留在五台山,偽經則逐出五台山。
十五日明帝到了白馬寺,道士就設壇將道教經書放入其中,攝摩騰將佛舍利、佛經及佛像置於道西。供齋後,道士手執香矩,繞壇祈禱說:
「臣等上啟太極大道原始天尊,眾仙百靈!今天胡神亂我華夏,人主信邪,正道失蹤,玄風墜緒。臣等敢置經壇上。以火取驗。欲使開示蒙心。得辨真偽。」
於是,點火焚經,經文立即化為灰燼。道士們大驚失色,欲止而不能。此時,佛教經文與佛像在烈火中安然無恙。舍利更加光明,盤旋在空中變為寶蓋。攝摩騰升騰在空中,示現十八種神變後,為明帝說偈語道:
狐非獅子類,
燈非日月明,
池無巨海納,
丘無嵩獄榮,
法雲垂法界,
法雨潤群萌,
顯通希有事,
處處化群生。
說完後,旋即回到印度。
11、唐太宗感嘆焚經台
後來到了唐朝,唐太宗登臨焚經台有詩為證:
門徑蕭蕭長綠苔。
一迴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
白馬親從印度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
要分真偽築高台。
春風也解嫌狼藉。
吹盡當年道教灰。
※誣陷他人的嚴重後果 男子轉世成的深海巨鯨
※「吃素」與「吃齋」有什麼區別?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