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軍事奇才研製的火器領先世界,康熙棄之不用將其發配邊疆

此人是軍事奇才研製的火器領先世界,康熙棄之不用將其發配邊疆

清入關後,在武器裝備上沒有延續明末時期的「火器熱」浪潮,只是簡單地進行仿製,軍隊裝備火器的數量佔比也很小。在最高統治者看來,弓馬騎射是大清的立國之本,絕不能捨本逐末,一味追求武器的先進,而忽視人的意志。因此,有清一代,好像對火器並不感冒,直到晚清時期,才深深地體會到了器不如人的尷尬。

朝廷不重視火器,卻不代表著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恰恰相反,在清初時曾湧現了一大批火器專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戴梓。戴梓,字開文,錢塘人,善詩畫,通曉天文、算術,熟諳火器製造。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叛亂,康熙命康親王傑書率軍南征。該部途徑杭州時,26歲的戴梓以布衣身份從軍,並向康親王獻上連珠火銃,在攻克江山時立下了大功。班師回朝後,戴梓受到了康熙的召見並准其參加殿試,其後授翰林院侍講。

關於戴梓是否進獻連珠火銃給康親王存有不同的看法,但他研製出了該銃確系事實。著名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說,他曾與戴梓的後人戴遂堂的一次交談中,得知戴梓曾造「鳥銃」一事,但並未說是連珠火銃。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恆編撰《國朝耆獻類證初編》時,便在卷一二一中說戴梓向康親王進獻了「連珠火銃」,後來便成為《清史稿》記載此事的源本。

《清史稿》記載,連珠火銃「形如琵琶,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杜牝,扳一機火藥鉛丸 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凡二十八發乃重貯」。由此可知,連珠火銃扳動第一機是填裝彈藥,第二機是發射彈丸,依次再扳、再射,可連續28次,發射28彈。可見這是一種連扳、連射的單發火繩槍。

連珠火銃的最大優點在於簡化了裝填手續,每裝填一次,可連續發射28發彈丸,提高了發射速度。因此,這是一種由單裝、單發向多裝、單發、連射過渡的新式單兵武器。可惜的是,戴梓發明的這種先進武器沒有得到康熙的重視,也沒有進行大規模製造,更談不上繼續改進和提高,戴梓死後便失傳了。

《清史稿·戴梓傳》說連珠火銃的製造和使用方法與機槍相似,這種說法有待考證,畢竟兩者之間的發射原理不盡相同,可在當時的條件下,連珠火銃無疑是火器史上的王者,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戴梓在火器的研發上還有一個突出成就,他仿製過一種歐式的「蟠腸鳥槍」。這種鳥槍是歐洲傳教士進貢給康熙帝的,是歐洲最先進的火器之一。康熙得到此槍後馬上命戴梓進行仿製,戴梓很快仿製成功,並以10支仿製品轉贈那位傳教士。

戴梓不但在研製單兵鳥槍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還為研製衝天炮作出了貢獻。鑒於清初火炮技術的威力不足,康熙帝曾命南懷仁鑄造火力強大的衝天炮,但是南懷仁進展緩慢,花了數年時間尚未成功創製衝天炮。戴梓受命後,僅僅花了8天時間便成功研製出衝天炮,康熙帝十分高興,親率王公大臣到靶場觀看射炮演習,果然效果良好,威力十足。

戴梓所研製的衝天炮後來被康熙帝欽賜「威遠將軍炮」,並讓鑄造工匠在炮身上鐫刻戴梓之名。此炮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平定噶爾丹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乾隆時期的國子監博士金兆燕對「威遠將軍炮」作了形象的描述:「此炮發射後,炮彈好像從天而降,彈殼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由於戴梓在火器研製方面貢獻突出,後來被康熙帝賞識,但同時期也從事火器研究的南懷仁卻心生嫉妒,對戴梓加以構陷,上奏康熙說戴梓暗通東洋。康熙三十年初,戴梓被治罪,全家被流放至盛京。此後,戴梓在苦寒之地呆了35年,最終客死他鄉,享年78歲。而他所研製的各種先進火器,隨著康乾盛世的到來,也被刀槍入庫,從此塵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剛出生便被乾隆賜名並將愛女下嫁,嘉慶親政卻慘遭抄家鬱鬱而終
左宗棠寫下一聯試探曾國藩有無自立之心,曾改了一字表明心意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