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作女王的套路,開始失效了嗎?
最近,又有一檔國內綜藝被指「學」了韓國——
《我和我的經紀人》,和韓綜《全知干預視角》的創意雷同,都是揭秘明星和自己的經紀人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版權問題的模糊讓人無奈,不過節目拍出來的中國特色倒是跟韓版全無相似之處。
中國版的主角,是大陸現在最「紅」也最「黑」的藝人幕後推手——楊天真和她的經紀公司。
從經紀人到老闆,楊天真僅僅34歲履歷表上最顯眼的兩個「成果」,是「我即豪門」范冰冰,和回國後的頂級流量鹿晗。
這是她的「紅」。
楊式營銷最深入人心的特點,是她家藝人三天兩頭因為各種事情上熱搜,讓路人不勝其煩。
這便是她的「黑」。
節目一開始,楊天真便在自家年會上哭訴:
我2018年許願說再也不要上熱搜了,可2019年1月6號這一天,我們公司上了17個熱搜。我都懷疑人生了我!
所以,當這樣一個團隊和旗下藝人成了真人秀的主角,觀眾其實最感興趣的是長久以來對娛樂圈一些現象的詬病得到了證實。
比如這個問題:明星在公眾視野中的一舉一動是不是都是精心策劃的人設?
答案大概是肯定的。
節目中,楊天真和藝人的主經紀人們、公司各方面的負責人們開會,提到張雨綺的問題時說:
她現在總是「創造出一個機會,再迎來一個困境」,表面看起來明白道理其實做法糊塗,結果就是導致關於張雨綺的商務問詢都停止了。
言外之意很明顯:張雨綺這小半年的公眾形象太反反覆復了。
剛因為打架離婚而被捧成了剛烈女英雄,沒過兩天又和好了,這些新聞觀眾都看得到。
個人的選擇當然都OK,但團隊要圍繞她打造一個一以貫之、有說服力的人設,就很棘手。
張雨綺又很難操控。經紀人來跟她聊這個困難,她也知道最近進展不順,但態度還是很隨性:如果只有開心和不開心兩種選擇,那肯定還是選開心。
性格衝動,總是不按約定好的套路出牌,讓經紀人恨不得把她手機搶走少說兩句……在某些方面,她確實有點千頌伊的意思。
可惜,對於風風火火的張雨綺來說,團隊想打造一個有說服力的「千頌伊人設」恐怕也不容易。
另一位藝人朱亞文的處境也有點尷尬。
朱亞文最近的綜藝資源明顯增多,比如去年上了《心動的信號》。效果卻遠遠沒有一起參加的張雨綺好,團隊都在爭論到底還要不要接第二季。
公司的商務直言,是因為朱亞文現在的定位太模糊了。
張雨綺是因為本身就在情感、兩性話題上受關注,她在這種節目上說啥做啥都自然有人關心;朱亞文平時沒有這方面的話題,效果自然不如她。
甚至「行走的荷爾蒙」這個十分出名的人設,也被朱亞文自己攪和黃了——
說好的性感人設,結果朱亞文老曬老婆孩子熱炕頭,還荷爾蒙性幻想啥啊!
因為這個爭論,楊天真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看看到底是要從「設計他在節目上的表達和內容」去改變,還是乾脆不接這個節目了。
這短短的幾分鐘堪稱這個節目對觀眾來說最有意思的部分,它傳達了兩件事:
1、我們看到的人設,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炒起來的,帶著明確的目的;
2、明星上節目的一言一行,都是要經過設計的(至少理想中是這樣),同樣也是為人設服務。
至少這個公司在節目中呈現出的策略完全符合當下的市場規則:一切以話題、流量為導向,以火優先。
當然,這一套玩法必然會在另一些藝人身上產生矛盾。
就比如「人設模糊」的朱亞文,連觀眾都察覺得到這種矛盾:
本來是靠演戲積累的資本和知名度,現在重心明顯偏向綜藝,很難再見到他演戲上的突破,這樣的規劃真的是有遠見的嗎?
再比如節目中該公司另一位藝人,喬欣,在幾部熱劇中演過配角,一個長相、演技、性格都很中規中矩的90後女演員。
喬欣是2018年年初簽約的,按照公司的規定,一年的磨合期已到,雙方可以選擇要不要繼續合作。
在這個節骨眼上,喬欣的經紀人去和楊天真探討喬欣的未來,楊天真給出的回答很辛辣:
喬欣的關鍵詞是,「年輕,清爽,可成為」,但說白了就是不太有存在感。而公司又不是那種資源型大公司,因此喬欣可能打造起來見效很慢。
言外之意:紅不了。
而喬欣這邊也很糾結焦慮。她說她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就是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
但觀眾都看明白了,不管這個工作指的是拍戲,還是公司擅長操作的綜藝、時尚路線,擺在喬欣面前的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看完節目,網友也對喬欣的處境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楊天真看人眼光真的毒辣,句句說的都是大實話,雖然話不太好聽。
但也有人覺得,難道所有藝人就只能有那一套衡量標準和包裝手段嗎?
要說那所謂的不可替代性,其實現在90%的年輕女明星都半斤八兩。從現有的特質中挖掘出她最適合的才是本事,不然你簽她幹嗎?
但說來說去,喬欣的確各方面不夠出彩,和楊式營銷最擅長的路子八字不合。
對娛樂圈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這檔節目之外,楊天真公司對旗下藝人最擅長的打造方式,就是用場外話題掀起血雨腥風。
張雨綺就不用說了,光是離婚風波這一件事,就能觸及N個最刺痛當下女性的話題,比她演過的所有戲加起來都精彩。
宋佳一直以來都是口碑較好的演員路線。前短時間上了個真人秀,討論度倒是起來了,就是基本都是負面的——
罵她好吃懶做、開店賠錢,#宋佳是開花店還是做慈善#的熱搜話題也意料之中地出現了。
歐陽娜娜如今的營銷效果有目共睹。大提琴和演戲都已不再重要,拍好甜美的vlog就是成功。
只要不提螞蟻競走十年了,她就是「女孩最想活成的樣子」,連小時候的可愛照片都能營銷成當代女孩的「脫單錦鯉」。
21歲就獲得金像獎影后的春夏,在《踏血尋梅》後不見了叫好或叫座的作品,最近唯一的記憶點是和模特金大川公開戀情的機場牽手照。
這種套路看多了,旁觀者甚至已經開始惋惜春夏的路是不是走偏了。
因為這種造星路子,無論是哪個公司用在哪個藝人身上,都很容易發現其共性:
1、沒有過硬的作品。
甭管是朱亞文、宋佳這樣本來靠演戲積累人氣的演員,還是歐陽娜娜這種本來就沒啥實力的小美女,都往綜藝、時尚、話題炒作一條路上推。
儘管公司本身可能就不是資源型大公司,但只要信奉流量大過一切,最終呈現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2、人設印象深刻,但雷聲大雨點小。
因為靠挑口水而堆起的人氣泡沫,難以為業務能力的進步提供幫助,所以這些藝人愈發給人一種丟棄地基、浮在空中樓閣的感受。
等人氣慢慢退潮後,路人很容易產生一種疑問:ta當時怎麼火的?
顯然,這不是楊天真一家的做法,而是整個市場早已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
在《我和我的經紀人》播出後,有網友發帖問,假如是你,你願意簽約到這樣的公司嗎?
最高贊的回復很耐人尋味:如果我是演員我不會,如果我是明星,我會。
言外之意是,觀眾認為藝人們心裡應該對什麼東西最重要有基本的權衡。
如果想腳踏實地地以實力和成績說話,那就應當愛惜羽毛,不要輕易成為這種生態的傀儡;如果只想急功近利地獲得大量關注度,就另當別論了。
但是明星背後那隻傲慢的推手,考慮的只是如何一味地將明星效應最大化,這也是楊天真本人最知名的起家之路。
她最「輝煌」的履歷,是把當年那個負面消息纏身、媒體關係緊張的范冰冰從泥沼中拉出來。
「范爺」的人設大反轉,「我就是豪門」的豪言,高調奢華出席國際電影節的吸睛度……「場外表現更值錢」的道理,早在10年前就被玩透了。
2014年她自己成立公司,在公司初期就簽下了剛回國發展的鹿晗,在這個自帶流量小鮮肉身上把如今市場的這一套規則踐行了個遍:
曝光率和話題高於一切,將粉絲經濟的力量利用到極致,「黑紅也是紅」。
客觀地說,如今的流量時代里,楊天真的團隊是第一批察覺到這個機遇並成功了的弄潮兒之一,引來行業一窩蜂的效仿並不奇怪。
但這條路走下去,就真的萬無一失嗎?
有個現象很有趣:無論是這些明星的粉絲,還是路人,都已經在用輿論表達反抗。
當鹿晗和公司合約期滿、和平分手之後,官宣的微博下全是粉絲歡欣鼓舞的景象。
雖說藝人的粉絲從來就沒對經紀公司滿意過,但粉絲的憤怒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
為了關注度可以放任一些對藝人形象有傷害的話題炒作,總是產出低質量的作品,招來罵聲也擾亂市場,等等。這是流量時代的「常規操作」,卻也是消耗藝人人氣的定時炸彈。
粉絲的出發點是為偶像的發展考慮,而在路人眼中,這種還在玩弄人設並自以為掌控一切的做法,則已經顯得像是坐井觀天了——
在如今的觀眾眼中,不是演員都適合走「黑紅也是紅」的路子,不是只有效仿范冰冰的成功路線才叫成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到一個可塑之才變得只有亂七八糟的炒作纏身。
如今,觀眾可以用口碑、用票房為自己想要的環境做出選擇,這是明眼人都看到的改變,也是我們呼喚了許久的「用觀眾的覺醒倒逼行業進步」。
傲慢的操盤手似乎還在拿大眾當作予取予求的一潭死水:堅信自己總能操縱吃瓜群眾的心意,用豐富的經驗判斷人們會喜歡什麼、會原諒什麼、又會被什麼迷惑。
殊不知這個市場中的每一雙眼睛,是洶湧的洪水才對。
誰也不能保證,最先站上潮頭的弄潮兒將永遠掌控腳下的方向。那些過分自信、總以為自己能成功操縱洪水的人,終將被洪水吞沒。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或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在看」
※如今國產劇演半年的內容,15年前只需要3集
※喜提晴天?我勸你們南方人別高興太早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