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鞍山這六個景點人少景美,來看看你心目中的景點是哪裡?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
千山百鳥園與午山第二高峰五佛頂彼鄰,東南是天然彌勒大佛,西面是唐城古道關。四面環山、百齊鳴,園內盡展群鳥風姿。她是千山風景名勝的一枝獨秀,也是亞洲第一大的鳥語世界。,為您感受人與自然、人與鳥類的種種情感,提供了一處自然、休閑、觀賞和遊覽的聖地。
千山彌勒大佛 是一尊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坐佛。大佛位於千山著名古廟之一的"南泉庵"對面山峰上,佛身高70米,肩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五官清晰,四肢俱全。大佛左手五指分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壓在右腿上。大佛坐東面西,胸前還隱約掛有佛珠,身上有天然山洞形成的佛臍,據考證約是1億年前形成的。大佛腳下還發掘出明清兩代的供器。 1993年舉行了大佛開光典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了"千山彌勒大佛",更使得宗教文化歷史悠久的千山成為東北地區的佛教聖地。這一世界奇觀可與樂山大佛相媲美,與香港銅佛齊名,為中國三大巨佛之一。
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廟宇建築之一。相傳,在開始建寺時,有一位祖師從這裡路過,曾仔細察看該寺的建築,遂名為祖越寺。據考證,它最初建於唐朝,當時的建築寬闊宏偉,大於現在幾倍。後來,在金、元時期,山洪暴發,寺廟被沖毀,遺址就在現址前的低洼開闊處。從遺址中曾發掘出較大的浮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柱基、殘石碑頭、瓷片等。這些遺物為考察千山的廟宇建築和宗教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祖越寺現址為明朝時建築,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曾相繼重修、整飾,解放後,又多次進行修繕。現有建築七幢,釋迎殿為正殿,它的東側是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階下為東西配殿,配殿南有鐘樓、鼓樓,呈東西對稱。釋迦殿正對寺門,門外是一堵石牆,長達五十多米。祖越寺的建築比較緊湊、集中、規整。它建造在蜿蜒、狹長的喇叭形山谷中,山的地勢北高南低,寺前的平地邊沿距下面坡地約有十餘米,廟宇低洼部分全由石塊壘築墊高,可見當時的建築工程是很艱巨的。
龍泉寺,在千山北溝中部,東距無量觀約1.5公里,立於群峰環抱中,地勢寬闊,建築宏偉,是千山五大禪林中現存最大的佛寺。該寺始建於唐代,金元時期規模還小,明代大興土木,建築較多,後來重修仍保持明代風格。該寺半依峭壁,半築短垣,坐落在幽壑叢林之中。寺內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龍王廟、藏經閣。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
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於千山北部南泉谷內,始建於唐代,但到明代時已倒塌。南泉庵依山而建,因地處窄谷彎上,有「杳杳鐘聲動,遙峰護碧林。廟遠不知路,峰會忽到門」之勢。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有七幢建築,20間,建築面積523.6平方米。據史載,明萬曆二十年(1585年)重建南泉庵;清天命二年(1617年)又再重修南泉庵,建殿宇3間、佛像1龕;清嘉慶五年(1800年)農曆九月重修南泉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