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來拯救中國紅酒?

誰來拯救中國紅酒?

去年,中國葡萄酒產量同比暴跌37%。

文 / 華商韜略 賈澎

曾經,不甜的葡萄酒,沒有市場。

【日子艱難】

23年前,王朝的酒,風光無限。

1996年夏,王朝酒業總經理親赴上海,去參加「紅王朝加雪碧—四川北路海派飲品節」。那時的上海,「喝王朝」蔚然成風。

上海市外事活動多,有些市領導為改善口味,會往干紅里兌飲料。當上海虹口區要「以節興市」時,便想以此為主題。

開始,活動叫「紅哥哥加白妹妹」,紅的是王朝,白的是雪碧。然而,雪碧灌裝廠台灣老闆認為白色不吉利,遂改名「紅王朝加雪碧」。

王朝並不喜歡這個創意。去除糖的「干紅」,卻混上甜飲料,不倫不類。但急於打開干紅市場,王朝沒有放棄這個推廣機會。

活動大獲成功,「紅酒兌雪碧」流行,王朝生意火爆,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50%。

2018年,王朝的干紅里又混入甜味,但這次,成了雪上加霜。

去年11月,產品被檢出明令禁止的甜蜜素,讓內外交困的王朝,再蒙陰影。

港股有3300多隻,停牌超過5年的有9家,王朝佔一席。

因被舉報虛構銷售額和存貨消失等問題,王朝從2013年3月至今,一直在停牌。若今年8月1日前還不能復牌,王朝將被摘牌。

去年7月,王朝把17萬平米的土地,連同酒堡、紅酒勾兌中心賣了,像是賣家底兒。

曾與張裕、長城一起,並稱「三駕馬車」的王朝,位置已被威龍取代。

但不僅王朝,整個國產葡萄酒行業,日子都不好過。

去年中報數據顯示,張裕以營收28億元穩坐行業老大,佔全行業上市公司總營收近3/4。但2011-2017年,張裕年利潤卻縮水近半。

長城也不順。在2017年10月,甚至被中糧集團旗下中國食品剝離出上市公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葡萄酒產量更是創紀錄同比暴跌37%,不到2012年一半。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2年7月,中證白酒指數超過4000點。此後經歷漫長調整,一度跌到不足千點。如今,該指數已漲到6000點左右。

同時期沉淪的葡萄酒行業,卻再也沒有重振。

即使是龍頭股張裕,股價也不到2010年高點的1/4。同期,貴州茅台股價番了5倍,近日重回萬億市值。

【黃金時代與隱憂】

葡萄酒是舶來品,但酒中混入甜味,卻是「中國特色」。

解放前成立的近代葡萄酒廠,生產兩類產品:

完全由葡萄製成的「全汁」,以及以高酸度山葡萄為原料,必須加糖摻水才能適口的「折全汁」。

1949年,通化葡萄酒和茅台一起成為開國大典專用酒,甜型、半甜型葡萄酒定義了中國人的葡萄酒口味。「半汁」酒和三精一水的勾兌品,佔據中國人餐桌多年。

1980年,中法合資的王朝公司成立,中國第一款全汁干型葡萄酒「王朝半干白」誕生。隨著葡萄酒市場的成長,立規矩也迫在眉睫。

1984年,葡萄酒部標出台,規定葡萄汁含量要在30%―70%,半汁酒的存在合理合法,5年後半汁葡萄酒仍佔80%以上的市場。

因出口創匯需要,到1994年時,我國頒布了與國際接軌的葡萄酒國標。但同年,又出台了一個遷就生產現狀的行標,半汁酒再次「續命」。近十年後,這個行標才被廢止。

到2008年,「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才被明確寫入國標。至此,中國的葡萄酒才完成與世界接軌。

同時,中國人的葡萄酒消費越來越多,從2002年到2012年間,葡萄酒的產量也翻了近5倍。

但不止標準混亂,行業中還有其他積弊沉痾。

不同於國外酒庄,我國土地分散於農戶,廠商向農民收購原料。但葡萄藤結出優質果實的樹齡為30—50年,這對農民來說太長了。

於是,很多國產葡萄酒原料采自3-5年葡萄藤,品質可想而知。

由於新標準中沒有對年份、產地的檢測標準,虛標年份很常見。

而假酒橫行,更引發誠信危機。

2002年,假酒引發通化葡萄酒企大面積關停整頓;2007年,民權葡萄酒業制假猖獗被曝光,當地葡萄酒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十幾年的葡萄藤被拔掉;2010年,央視曝光河北省昌黎假酒,影響波及整個產區……

在品牌、銷售方面,國產葡萄酒也是亂象叢生。

很多大企業產品超千款,而經銷商竄貨、低價違規網上銷售、擅自加包裝等狀況層出不窮。

從虛標年份,到同一種酒用不同包裝,賣不同價格;從終端餐飲買斷,賄賂營銷高額開瓶費,到用進口酒原酒冒充國產酒;乃至利用消費者不懂外文,把普通貨賣高價獲取暴利……

傷害著消費者信任,為整個產業不斷「埋雷」。

2002-2012黃金十年,張裕每年銷售增長都在20%以上,有時甚至超過30%。而王朝酒業的銷售,也在2010年達到巔峰。

但繁華背後,內憂外患。

【開一瓶82年拉菲】

1982年,法國波爾多炎熱少雨,極適宜葡萄生長,當年的收穫質量極高。半個世紀,這樣好年景也只有4年。

90年代,是82年拉菲的最佳飲用期,也是港片的黃金時代。

《賭神》中發哥說了一句:「給我開一瓶82年的拉菲」。從此,拉菲成了「揮金如土」和極品葡萄酒的標籤。

進口葡萄酒來襲,就始自拉菲等高端貨。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四年後,葡萄酒開始搶灘中國。開始,進入中國的主要是波爾多葡萄酒,和少量勃艮第、羅納河谷、香檳產區以及義大利名酒。

2008年2月,香港政府對葡萄酒施行零關稅,當年葡萄酒進口飆升逾80%。很大一部分,都轉運至內地。

隨著名酒市場的升溫,名庄酒變成炒作籌碼。2008年,拉菲期酒價格還只是130歐元/瓶,一年後就被炒高4倍。

2011年6月,是名酒市場最後的狂歡。7月份泡沫破裂,五大酒庄綜合指數暴跌四分之一。

2012年出台的八項規定,更重創了名酒市場。小拉菲的法國出貨價,從2011年的410歐元一路滑落,三年後僅剩130歐。

進口酒商哀鴻遍野,各種名酒價格腰斬,有些至今仍躺在酒窖中。彼時行業第一大商——建發酒業,也在這次倒下。

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增長並未停滯。

2011年,中國人喝了19億瓶葡萄酒,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和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

很多進口商發現,國外的中低端紅酒價格低、品質好,而中國人也更認進口貨。於是,中低端進口酒開始了瘋狂湧入。

2012年,我國葡萄酒進口商從幾年前的800家激增至4000餘家。

此前,高端進口酒與大眾國產酒彼此相安無事。但進口低價酒大量出現在超市貨架時,國產葡萄酒有了大麻煩。

【OEM】

以前,國產酒主攻100元及以下,50元以下產品最具競爭力。

當進口酒殺入這一地帶後,競爭變得慘烈。

目前,澳洲酒主流在80-150元左右,便宜的僅5、60元,而智利、西班牙等地葡萄酒採購價更便宜,性價比也高於國產酒。

帶來更大衝擊的是散裝酒,也稱OEM酒。

進口商既可以進口廉價原酒,裝瓶後主打低端市場。也可以對中高檔原酒進行高檔包裝,以自有品牌銷售,讓消費者無價可比,保護利潤最大化。

而很多國內生產企業也寧願選擇進口原酒貼牌銷售,省心省事,利潤空間也更高。

與此同時,關稅變化,讓進口酒優勢更加顯著。

2012年,紐西蘭是首個享受中國進口葡萄酒零關稅的國家;

2015年,智利享受零關稅;

2018年,喬治亞加入;

2019年,澳大利亞加入。

據悉,有「歐洲葡萄園」之稱的摩爾多瓦,未來有望成為第五個享受葡萄酒零關稅國家。

國產葡萄酒,已無險可守。

2011年,中國葡萄酒市場中,進口酒約佔25%的市場份額,國產酒約佔75%。

2017年,這個比例已經倒過來。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中國進口葡萄酒佔比達到79.27%;佔比僅為20.73%。

又據中國海關數據,2011至2017年間,中國進口葡萄酒的金額和數量,平均年增幅在12%左右。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中酒協葡萄酒分會與易知數據推出的《2017年中國葡萄酒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後,進口葡萄酒總量五年內翻了一番,已佔線上消費七成以上份額。

2017年葡萄酒上市企業年報中,通葡股份表現驚艷,實現營收9.20億元,同比增長54.80%。創下上市以來營收新高的同時,也一舉超越威龍,躋身行業三強。

但尷尬的是,通葡超9成的營收,卻是來自旗下白酒電商。此前三年,其葡萄酒主業營收佔比分別是100%、13.21%、9.04%。

【突圍】

2018,進口葡萄酒增勢與消費一同放緩。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葡萄酒量下降8.95%。但市場的參與者,卻更多了。

有數據顯示,當前葡萄酒進口商已超6000家。

茅台、瀘州老窖、洋河等白酒品牌,也陸續入局葡萄酒市場。幾年前,白酒巨頭熱衷購買酒庄,如今,則希望以合作等更輕的模式試水葡萄酒市場。

本土葡萄酒企業,在努力突圍。

張裕啟動了「全球化布局百年張裕二次創業」的品牌戰略,如今已經有四家境外子公司。張裕表示,在未來的幾年,進口紅酒將佔所有業務的近30%。

長城葡萄酒全新的品牌定位是「中國長城,紅色國酒」。近兩年,長城葡萄酒精簡了6成SKU,希望逐步把平均終端價提高至50元以上。同時,長城也不斷在品牌上下功夫,依託旗下桑乾、五星、天賦、華夏、海岸五大核心大單品,長城葡萄酒走出"名庄"與「大品牌」結合發展之路。

曾風光無限的王朝,則將2018年稱為自己的機制改革年,精簡營銷團隊,砍掉上百款產品。「王朝是引領改革開放40年的第一代企業,王朝把真正意義上的紅酒帶入中國,未來的王朝人要告訴消費者什麼才是好紅酒。」王朝總經理李廣禾說。

新勢力也在暗自發力。

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世界公認最適合種釀酒葡萄的黃金地帶之一。去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長城酒業總經理李士禕任聯盟主席。

如今,這裡已代表著國產葡萄酒的新聲譽。

其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佔全國四分之一,精品酒庄超全國總數三分之一,40多家酒庄的500多款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獲獎。

在去年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與貴州茅台酒、安溪鐵觀音等躋身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品牌百強榜,品牌價值位列第14位。

中國消費升級空間的巨大,葡萄酒消費遠未飽和。

2018年,北京和上海市人均GDP已超2萬美元,躋身發達經濟體水平。同時,全國人均GDP為0.97萬美元,不到一線城市一半。

同時,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統計,2016年,中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為1.24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35升的一半。當人均消費量到3升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

中國的年輕人,也確實更喜歡喝葡萄酒了。

攜程美食林數據顯示,去年,超5成的25-35歲群體,會將葡萄酒作為聚餐用酒首選;在30-35歲的人群中,這個比例接近7成。

這說明,葡萄酒消費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並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在這樣一個大市場面前,本土企業卻非但沒有前進,反而在開倒車。

這一定是從根本上出了系統性的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在越來越強勢的外資企業面前,本土企業恐怕依然是蚊子撞玻璃——有光明,但沒有前途。

參考資料:

1、《回味「紅王朝加雪碧」的新創意——寫在「干紅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興起二十年之際》——上海商業 文/樂匯東

2、《2018年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預測》——華經情報網

3、《進口紅酒在中國的發展究竟缺少了什麼?》——中國酒業雜誌

4、《酒還在,王朝沒了》——市界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智商稅還夠交嗎?高科技騙局一個接一個!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