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樓夢》里賈探春是賈府的幸運兒嗎?

《紅樓夢》里賈探春是賈府的幸運兒嗎?

煙雨

曲傾天下

小曲兒

00:00/04:57

作者:煙雨江南


(一)得此簽者,必得貴婿

賈府的三姑娘探春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花,她精明幹練,頭腦冷靜,有理家治世之才,可惜三姑娘在賈府大廈將傾之時被迫遠嫁,「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從此,「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探春掣得一支花簽,探春的結局應該是嫁往番邦,做了王妃。原文如下:

寶釵又擲了一個十六點,數到探春,探春笑道:"我還不知得個什麼呢。"伸手掣了一根出來,自己一瞧,便擲在地下,紅了臉,笑道:"這東西不好,不該行這令。這原是外頭男人們行的令,許多混話在上頭。"眾人不解,襲人等忙拾了起來,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

日邊紅杏倚雲栽。

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賈府後來一敗塗地,眾兒女「風流雲散」,有入獄的、有為僧為尼的、有被賣入青樓的、更有命入黃泉散手人寰的。各種慘狀,令人不忍復讀。

那麼,遠嫁和親的探春是不是賈府眾女兒當中最幸運的的人呢?她嫁為番邦王妃,會不會獲得幸福呢?


(二)和親最大的心理障礙:收繼婚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可能會覺得嫁給異域的國王,做王妃,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會生活的很美好很愜意。但是真實的情況往往和我們的想像相去甚遠。

和親也叫「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周邊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出於各種目的而達成的眾政治聯姻。像漢代與匈奴、西域的和親,唐朝與吐蕃的和親。和親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民族間友好關係和文化經濟交流的作用。

和親公主是指出嫁番邦的公主或皇親貴女,這些女孩兒有的是皇帝的親女兒,有的是皇族宗室女,有的是王公大臣女兒,也有個別的平民女子(宮女,被封為公主),統治者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促成了和親,但是肩負著和親使命公主們的人生卻從此被改變了。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朝代都有和親的事例,和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和親始於漢代,而和親人數最多的,是我國的唐朝時期。據史料記載,唐朝先後嫁出去二十多位公主(不全是真公主)。對於公主們來說,和親可不是什麼美差。當時那先周邊小國和部落相對與中原地區是落後的,環境惡劣,物質缺乏,生活習慣、語言文化也與中原不同。公主們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現在嫁到那麼艱苦的地方,需要克服的困難可不是一星半點。

生活條件不好可以忍受,語言不通可以學習,但是文化上的差異是不能無視的。最令公主們感到難以接受的應該算是原始的胡俗——收繼婚制度了。

什麼是收繼婚制度呢?就是,「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後母」。

換成我們現代話就是:女性在丈夫死後嫁給其兄弟的行為、習俗,廣義的收繼婚也包括改嫁給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兒子(女方的親生子除外)、侄、甥等。這周收繼婚制度實在是與我們中原的傳統文化宗族倫理觀念大相徑庭,讓人難於接受。所以,很多和親公主在夫君死了以後,上書母國,請求回歸,然而統治者們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情的拒絕了公主們的請求。

西漢的劉細君,本是西漢宗世女,武帝欽命為公主,將她遠嫁烏孫國。兩年後,烏孫國王病死,細君請歸,武帝令:「從其俗,吾欲與烏孫共滅胡」,細君無奈,只能忍辱嫁給亡夫的孫子。後來,細君終於憂傷成疾,抑鬱而終,終生不曾歸漢。

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和平使者王昭君,也是同樣的命運。十九歲的王昭君和親嫁給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三年後就死了,王昭君只好按照胡俗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不是昭君所生)復株累,兩人生了兩個女兒,不幸的是,這個復株累英年早逝了。「漢庭不令歸」,昭君沒有辦法又改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孫子。

更誇張的當屬唐代的咸安公主,她在短短的八年之中先後嫁給了夫家的四人。可憐的公主們就像老國王的遺產一樣被轉來轉去,誰繼承了王位,她們就是誰的王妃。這種風俗對於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漢人來說,實在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折磨。

對於和親的認知上面,中原王朝與番邦部落也有偏差。我們的統治者認為將公主下嫁給那些「蠻夷」是與他們結親,從而避免戰爭,,創造和平。可是,在那些相對落後的番邦外族看來,我們的美女和陪嫁的財物是給他們的「歲貢」。我們的好意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我們的公主也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尊重於愛護。比如我們的文成公主地位低於尼泊爾的公主,就連公主帶去的佛像都只能放在規模較小的小昭寺。(後來金城公主時期才挪到大昭寺)如果公主和親的國家和母國起了戰爭,夾在兩國之間的公主是最難受的,有的野蠻的部落甚至會直接殺了公主。


(三)賈探春得貴婿,她幸福嗎?

從歷代的和親公主的經歷來看,我認為遠嫁的探春不會生活幸福,她的理家治世之才也不會有施展的機會。她最多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且她這一去,「遊絲一斷渾無力」,和以往的和親公主一樣從此與父母家鄉永別,一生都沒能再回來,就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隨風而去,再沒有半點消息。

再者,從著作本身來說,探春的結局也註定是一場悲劇,只有這樣才符合曹雪芹對全書的整體設計:賈府一敗塗地,子孫流散,直落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探春的悲劇結局,早在《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就點明了。

第五回: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又有警幻仙子讓十二個舞女表演的十二支新制《紅樓夢》詞曲,其中第五支也是暗示探春結局的。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探春隸屬太虛幻境薄命司,雖然嫁給番王,貴為王妃,也改變不了她的悲劇命運,她只能和其他的紅樓女兒一起「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紅樓夢中諸兒女的命運早已註定,沒有誰是真正的幸運的。別忘了,警幻仙子點的香叫「群芳髓(碎)」。

【作者簡介】煙雨江南,河北滄州人,喜歡文字,喜歡音樂。有作品在《滄州晚報》《燕趙都市報》《兒童王國》等刊物發表。

文人筆下的唐伯虎與真實的唐伯虎差異有多大?

南明永曆皇帝流亡緬甸,藩屬國緬甸王怎麼對待這位宗主國皇帝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秦儈後人秦大士說了這七個字,乾隆皇帝立刻欽點他為狀元
中唐名將、西平郡王李晟有十幾個當和尚的兒子?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