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後,如何教育子女這些因果定律不能不注意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Education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採取不同的方式。15 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了,所以要講道理為主。一味地苛責就可能造成嚴重的逆反和不良的後果。
老師對學生生氣,乃至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哪能憤怒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呢?不過是略現嚴厲之相,讓學生和孩子害怕就行。就算再怎麼嚴厲,目的也不過是讓學生(孩子)害怕而已。關鍵是平時的教育,就應當嚴氣正性,一言一動毫無苟且輕佻,這樣學生自然如臨「泰山壓頂」不敢放肆。
如果平時毫無沉重氣象,甚至與學生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等到學生調皮過頭的時候,老師(或者父母)就算怒氣衝天,對學生(孩子)又有什麼益處呢?所以關鍵是老師和父母自己要做好。
子孫發達富貴往往是祖輩積德所致,與因果報應並不矛盾。這並非指祖父輩積下來的福德資財可供子孫直接繼承和享用,而是指祖父輩若有德,自然感召本身具有福德的子孫生到自己家。只可惜人們俗眼難以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導致子孫在繼續享受的同時卻干著損德的事,那麼這家的富貴是難以持續的,這就是「富不過三代」現象產生的原因,也是兒女成賢,當為培福、不為積財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不會把大筆的遺產留給子女,富貴迷人。留遺產太多反倒害了子女。兒孫自有兒孫福,讓子女自己去努力奮鬥,掙得自己的富貴、幸福是明智的選擇。錢財有形但卻無常,而道德是恆久的。所以留遺產給子女兒孫,不如積陰德給子女兒孫。
子女作惡往往是由於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一味嬌慣、不加教訓養成的。嬌生慣養的害處是,一方面使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樸素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容易使他們養成任性的習慣,長大後可能會做出悖倫犯法的事情。任性嬌慣,必然就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勸言,難免自以為是,走入歧途。一味地溺愛子女,嬌慣成性難成正人。教育之愛,使子女培養為正人是正確的愛,而任性嬌養是溺愛。
溺愛使子女成為廢人和壞人,直至危害生靈。殺生者將自害一世,自損慧命,甚至世世墮落,可見危害至深。教育的主旨是灌輸敦倫盡分、因果不爽的觀念。要教導子女勵志求學和做好人,努力修德,勤讀書,從小立志。只有德智並進,人才有出息。讀書要按照聖賢所說的知行合一去做。
教育不講因果報應、道德仁義,是最大之缺失。素質教育要把仿效聖賢躬行實踐的一課補上。子不教父之過,沒有教不好的子女,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正確的教育指導,關係很大。要愛之有道,避免從小嬌生慣養,不懂因果報應。
學佛後遵循八大因果定律
Karma
改脾氣是關鍵
學佛後,首先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一起來,就火燒功德林,前功盡棄!
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現在賴帳不想還。
有的人不信因果,以為沒看見就等於沒有,那是你自己的見解。迎面而來的,都是你命運中有的,躲是躲不掉的,只有隨緣才能了業。
如果怨天尤人就是在造業
與一個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是你前生業因感召的,對你好的,是你前生也對他好過;對你不好的,一定是你前生也對他不好過,這沒啥可分別的,都是報恩、報怨、還債、討債這四種緣,兒女也包括在內。
有人大半輩子都過去了,還在後悔,我怎麼找了這麼個老伴兒,怎麼這麼倒霉讓我攤上了。這就是妄想。
不如老實隨緣,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一心念佛,給眾生迴向,慢慢地就能夠改變現實,改變命運!
怕什麼來什麼
有的人怕下地獄,你仔細想想,不造地獄的因下什麼地獄?只要從此不再怨恨別人,不再嫉妒別人,不再多愁善感,不再害人,不再自私自利,怎麼會下地獄呢?
死亡只是換一件衣服而已,貪心吝嗇厲害的,換成鬼道的衣服;好生氣的,換成地獄的衣服到地獄受罪去了;滿腦子邪見、天天不知為啥活著,吃完睡、睡完吃的,換成畜牲道的衣服,過畜牲生活去了。
能夠孝敬父母,持五戒、修十善業做到中品的,又換成人的衣服,繼續做人;修十善業修得好的,又修四無量心的有一定的定慧功夫,能夠投胎到天上,享受的福報多一些。
但還是輪迴,等到他的福報享受到頭了,又該輪迴了。所以趁我們現在得到人身,就得趕緊積累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
知足常樂就是安心法
知足常樂,對於錢,掙多掙少都是命中有的,多掙多花,少掙少花,絕不攀比、不攀緣。人家掙錢多我不眼熱,掙錢少的我也不瞧不起人家,這樣心裡多自在。
誰的福報大我都不嫉妒,我們是了脫生死的,求究竟解脫的,不是比福報的,就是有大的福報,也分享給眾生,決不自己享用。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生氣的因得病的果,經常生氣的人,身體就會得病;借錢的因還錢的果,罵人的因挨打的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我們學佛必須要深信因果,從種因上下功夫。
處處積恭敬別人的因,得受尊敬的果;積健康的因,得健康的果,積財布施的因,得發財的果;積法布施的因,得聰明智慧的果;積孝敬老人的因,得長壽的果;積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想得到什麼果,就積什麼因。
業力好比業務往來
我們是帶著業力來到人世間的,前生對人家好的,今生人家對你也好;前生傷害人家的,今生他對你也不會太好。所造的因有善有惡,生活就不會十全十美,受報也是有順有逆的,不可能在一生中什麼都是那麼順利。
不管什麼樣的緣分,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只能隨緣,是隨緣享受也好,還是隨緣承受也好,也只有這樣才能了舊業。業沒了完之前,自己說了不算!
業力是無形無相的東西,不是寫在誰的臉上,而是以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牽著人們做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
許多年齡大的人學佛後,還是放不下兒女的事,甚至放不下孫子。對孫子這也惦記那也惦記,印祖說過:「到臨終把兒孫都當成不認識的人一樣」。你不在平常訓練,到時候根本放不下。
這不是不慈悲,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有他們的命運,他們只有自己覺悟了,才能改變現實。如果到臨終最後那一念還在牽掛他們,那你牽掛誰,來生就跟誰在一起生活了業!
學佛不能太著急
著急就是分別心的表現,不能深信因果。有的人做事著急,爭著快點做完,好去拜佛誦經;還有的人,今天念佛明天就想病好,這個月念佛,下個月就想得到好處;這些想法都是違背因果的妄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少劫以來,我們造了那麼多的業障,身體不好的,一下子就想病好,命運不好的,一下子就想轉變,可能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須遵循一個規律,就是功到自然成。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星雲大師講述佛教奇事 只是為了說明這麼一個道理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