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揣摩人心的古代高手們

那些揣摩人心的古代高手們

世間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不是變幻莫測的自然,也不是瞬息萬變的社會,而是隱藏在人們外表下那九曲十八轉的心思。然而在中國古代卻有這樣一群人,能夠在微笑中看見刀光劍影,在蹙眉中看見前路哪般……

歷史上,有人以雄才大略為萬世景仰,有人以八斗高才為後人傳頌,有人以忠肝義膽得青史留名。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靠著自己揣摩人心的技術,令後人感嘆。

愛護子女要長遠

有句俗話叫「女人心,海底針。」說得是猜測女人的心思,就像在廣袤的海底摸一根繡花針那樣困難。女人的心思確實難懂易變,然而對於揣摩人心的高手來說,看透女人心也並非難事。

女性的心理還有什麼規律可循呢?我們通過分析歷史上一些偉大的「女性」心理,便可見一斑。

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是一個才幹傑出、不讓鬚眉的女人,她曾臨朝聽政數年,處理國家大事魄力非凡。後來秦國進犯趙國,攻佔了趙國三座城池,危急存亡之刻,趙國只好向齊求援。然而齊王雖同意派救兵助趙抗秦,卻提出趙太后必須派幼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趙太后很疼愛長安君,堅決不同意,大臣們紛紛勸諫,太后氣極了,表示誰再來勸,就吐他一臉唾沫。

這時,朝中大臣觸龍為了國家安危挺身而出,再次去見趙太后。他知道太后經過一系列大臣的求請之後,這時說什麼也是沒有用的。於是見到太后時,他完全不提正事,只是拉拉家長里短,關心太后的身體,使太后放下警惕之心。等太后沒有最初的防備時,觸龍又提起自己家的小兒子,請求太后能安排他到宮中當個侍衛。太后問他,是不是男人也疼愛小兒子,觸龍說,那可不,比女人還要疼愛呢。太后笑著說,還是女人要更疼愛小兒子一點。觸龍這時順勢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超過疼愛長安君。」太后說:「你可錯了,我更愛長安君。」觸龍搖搖頭,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他接著分析說,你讓長安君做質子,其實是讓他在危難的時候發揮作用,為祖國做貢獻,將來他繼承王位的時候才會服眾,這才是你真正愛他的體現啊。

其實古代做質子的下場不一定不好。比如秦始皇的父親就是做質子出身。做質子的人一般是相當於做大使,為兩國家的建交做貢獻,回國之後不是繼承皇位就是封王侯。所以,觸龍說趙太后對長安君的愛不如對燕公主的愛多。

觸龍並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以家國大義說服趙太后,而是從「為子女計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這樣一來,身為母親的趙太后自然知道要怎樣選擇了。他摸透了趙太后的心思,所以才能在所有大臣都失敗的情況下,勸得太后回心轉意,將自己疼愛的兒子送到他國為質。

不為子女也要為自己

趙太后雖貴為太后,終歸還是愛子心切的母親,而對於登上權力頂峰、連子女都沒有愛憐之情的女皇武則天,又如何揣摩她的心思呢?

武則天稱帝後的十餘年中,對支持李唐政權、反對自己稱帝的宰相權臣或殺或貶,為鞏固自己的帝位可算是無所不用其極。然而只有一個人,雖然明確地支持李唐政權,卻仍舊得到武則天的喜愛與信任。在他死後,武后垂淚感嘆:「朝堂空也!」他,就是著名的宰相狄仁傑。

狄仁傑在為官時曾因政績十分出色,被嫉恨的同僚偷偷向武后上書,說他的壞話。武后將狄仁傑叫來對他說:「你的政績很好,然而有人向我進言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是誰幹的嗎?」狄仁傑想都沒想就謝絕了,他說:「如果您認為我有錯,那我會改正;如果您認為我沒錯,那就是我的幸運了。至於是誰告的狀,我不想知道。」武后對他的態度十分佩服,連贊其有長者之風。

其實武后在問狄仁傑的時候,心裡是否對他起了懷疑,誰也不能確定。但是狄仁傑用自己坦蕩的態度,以及將決定權交於武后的行為,讓武后打消了懷疑自己的念頭。與此同時,還巧妙地拍了武后的馬屁,暗示武后「英明」決斷,讓武后非常有面子。要知道,對於一個特立獨行的女皇來說,有什麼比自己的皇權得到認可更值得高興的呢?

也正是由於掌握了武則天這種心態,狄仁傑才能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說服武后,還政於武則天的兒子李顯,恢復李唐皇室。當時人心分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等多次請求太后立自己為太子,武則天難以決斷。狄仁傑這時也來見武后,告訴她自古只有兒子會把母親供在祠堂里,沒有侄兒會把姑姑供奉在宗廟裡。只有立自己的親生兒子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孫永遠承繼自己的事業——這才是為自己所設的最長遠的規劃。武后聽了深感有理,決定聽取狄仁傑的意見。

武則天雖然也是一個女人,但她更是一個帝王,她對於天下的執著已經超過了一切,因此狄仁傑很好地掌握了這點,才能和武后這樣的善變多疑的女人成為知己。

神機妙算看透人心

除了在朝堂之外,更多能夠看透人心的高手都出現在戰場之上。三國時期就有一批優秀的「心理學家」在戰場上指點江山,將人心掌控於指掌之間。我們暫且不提「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這裡就來說說後來歸順曹操的賈詡。

賈詡自幼便有著一副七巧玲瓏心。在他年輕時,一次因病辭官回家,在路上被一群氐人抓了。同行的所有人都被他們殺了,賈詡靈機一動,騙這些人說,「我是太尉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裡人會贖我回去的。」段公是當時很厲害的一位邊城名將,氐人被嚇唬住了,果然不敢傷害他,還和他盟誓後送他回家。

後來賈詡投靠將軍段煨,由於賈詡的威望比段煨高得多,段煨怕賈詡奪他兵權,因此雖然表面以禮待他,但實際卻處處戒備。賈詡便投奔了南陽的張綉。有人不明白,問賈詡為什麼好好的要換主人,段將軍明明非常優待他。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他忌憚我,因此遲早會除去我。我離開正好合了他的心意,而我此去投靠張綉,對他來說是在外聯合了盟友,他必然會善待我的妻子兒女。而張綉那正愁沒有謀士,我去了他肯定會好好待我,這樣我和我全家都有了保障。

後來,張綉用賈詡的計策,兩次大敗曹操,曹操的兒子也死在戰役之中。然而在官渡之戰前,賈詡卻勸張綉歸降曹操。張綉不明所以,覺得這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但是賈詡卻解釋說,曹操現在勢弱,我們降他,他一定非常高興。曹操這個人有大志,不會將私怨放在大義之前,而袁紹連自己的親兄弟都容不下,更何況我們了。張綉覺得有理,於是投降了曹操。曹操果然大喜過望,拜張綉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綉之女為妻。

賈詡對人心的掌握可謂是純青,怪不得他是三國時期唯一能夠活到老得以善終的謀士。

皇帝心思與形勢

不過,善於揣摩人心也並不是這些有著經緯之才的能人才能做到,有時一些沒有什麼真本事,被後人稱為「馬屁精」的小人,也有著不可小覷的功力。

我們就以和珅和中堂為例,來看看這些大家看來一無是處的「小人」是怎樣看透人心的。眾所周知,和珅並不是出生自什麼大富大貴之家,也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卻長期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這與他能設身處地為乾隆著想是絕對分不開的。

在乾隆做太上皇時,有一次同時召見了和珅與嘉慶帝。當兩人走進房間時,看到乾隆正閉目而坐,嘴中念念有辭,卻是完全聽不懂的語音。過了良久,乾隆睜開眼問:「這些人什麼姓名?」嘉慶被這突如其來的問話問得莫名其妙,和珅卻應聲而答:「高天德、苟文明。」乾隆聽後,緩緩點頭。後來嘉慶私下問和珅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和珅說,乾隆帝當時念誦的是西域密咒。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詛咒惡人遭禍或是死亡,因此他猜乾隆問的是白蓮教匪首之名。

像和中堂這樣,不僅能夠時時注意君王的心思,還要結合當時國內外形勢,想君王之所想,急君王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看透人心。這樣看來,揣摩人心的高手也不是誰都能當的。

他們為什麼成了揣摩高手?

雖然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但是對於人心的揣測,古人似乎還要比我們略勝一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這與古代的等級制度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更強調的是「合作」,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其實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因此我們沒有什麼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揣測別人的心理,只需要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足夠了。

而在古代,君臣之間、臣子與臣子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都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的,如果下級不能正確地猜測上級的意思,上級就有權利對下級施以懲戒。這樣一來,下級不得不用盡一切方法來揣測上級的心理,從而使自己能夠迎合上級的喜好,避免碰觸上級的「禁忌」。而正是因為如此,下級說的很多話由於要迎合上級,因此並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就要求上級必須具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能力,從下級真假參半的話中,找出對方的真意。一來二去,古人自然就有了「看透人心」的特異功能。

而西方古代揣測人心的高手,也要遠少於古代中國。這是因為古代希臘羅馬時期就開始推行民主制度,讓人們很早就有了平等互利的觀點,這一觀點對於西方的政治經濟文明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西方人也很少有揣測人心的習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孫子兵法》一傳入西方,就被視為兵家聖典,因為在西方,那些「攻心」的計謀要比中國少得多。

其實猜測人心也是門學問,只不過從課本中我們難以獲得在太多的知識,只有經過大量的觀察與實踐,我們才能真正地窺探到其中的奧秘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黃色和紫色混合會變成什麼顏色?
你不知道的灰塵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