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金剛經》的精華所在,就在開篇序文之中!

《金剛經》的精華所在,就在開篇序文之中!

經典的奧妙所在,就是每句話都有無量意,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領悟之處,所以才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喜悅。《金剛經》這部經典,就自不必說了,那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有所受益。

《道德經》上講:「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高等的教育,不是言教,而是不言之教。比如佛教有名的典故「拈花一笑」,這就是不言之教,不用說一句話,學生就能領悟老師的意思了。當然,這需要學生有很高的悟性。那在《金剛經》中,世尊又是怎樣行不言之教的呢?

其實本經的序文,就是在行不言之教,已經把全經的主旨表達出來了。只不過我們凡夫往往粗心大意,只執著於後面的言教,而忽略了這些細節,其實開篇的這段才是《金剛經》中的精華所在。我們先看原文: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就這麼幾句話,其含義卻精妙絕倫,把整部經的意思就已經講完了。整部《金剛經》的主旨是什麼?就是在講「云何降服其心」、「云何無住生心」。那怎麼才能降伏其心?怎樣才能無住生心?很難呀!你讀上一千遍《金剛經》也未必能做到。

為什麼難?達天法師曾經說過:「一有所住,覺心便亡。才欲施降,妄心愈熾」。我們只要一有無住生心的念頭,心裡就已經有所住了,覺悟之心就已經沒了;我們剛想降服自己的妄心妄念,這個降服妄心的心念,又變成妄心了。所以這個降服其心、無住生心,難就難在這裡,無從下手。要想真正做到,就得無降而降,無住而住,心裡就不能有降伏其心的念頭,就不能有無住生心的念頭。

那到底如何下手?答案其實就已經在上面這段序文里了。

世尊穿衣吃飯,走街串巷,洗足敷座,這些瑣碎的生活小事,並非就只是在講《金剛經》的當天如此。世尊弘法四十九年,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為何卻把這些生活小事放在本經的序文裡面?

這就是不言之教。這就是世尊為大眾示現的榜樣,處處彰顯出降伏其心、無住生心的內涵。世尊本是金剛之身,不吃飯也沒事,不洗腳也沒事,也用不著打坐修定,但他還是每日示現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大家從中領悟佛法的真諦。

世尊為什麼要自己去乞食?而不要弟子們代乞?古人講「歷事練心」,這就是告訴我們,降伏其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實際生活中鍛煉。我們貪求衣服飲食的豐厚,不懼怕艱苦勞頓,這其實也是著相;如果厭煩勞苦,貪求安逸,那還是著相。所以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修,一切隨緣,既不能有貪心,執著一個「有」字,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執著一個「無」字,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順其自然,這樣才能降服其心。

「次第乞已,還至本處,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們看世尊乞食,他是很有規矩的,不但數量有限制,還要挨家挨戶行乞,不挑富貴人家或者貧窮人家,平等一如。不管乞討的是多還是少,行乞完畢,就要回歸原處。再看我們凡夫,終日終年奔波勞苦,一心想著賺錢發財,不管賺多賺少,都不知道回頭,在追求物慾的路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歸原位。

世尊乞食完回來幹什麼?收拾好衣缽,洗洗腳,然後就打坐入定了。而我們凡夫呢?不管是吃的好,還是沒吃飽,總是躁動不息,有幾個能靜下來的?吃的好了,還想玩更好的,慾望更多了;吃不飽了,就想怎麼搞點吃的,填飽肚子,反正就是靜不下來。

我們通過世尊生活的這些細節就會發現,佛法就在生活當中,世尊的一系列日常活動,就是降伏其心,無住生心。世尊四十九年如一日,日日如此,不管乞食多少,好吃的還是難吃的,乞完就回歸原位,收拾利索後,就開始攝靜入觀,他也不會主動給弟子們講法。沒有人向他提問求法,他就一直那麼打坐靜觀,有人問他才回答,應機說法。

這不正是本經所講的主旨嗎?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無降而降,無住而住。所以佛法不在天邊,就在眼前,就在我們的穿衣吃飯當中,就在我們行住坐卧之中,只要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如是觀照自己,當下就可以受用了。所以說,這就是大道至簡,整部《金剛經》的精華,就濃縮在這一段序文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佛說:一個人有沒有福報,聽他說話就知道了!
參加各種聚會,還是陪伴家人?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