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究竟難在哪裡?看清這個事實,你和孩子的人生或許會開掛
文/兒童哲學啟蒙微信公眾平台
你與孩子一直
相互為鏡。
只是孩子的鏡子中
有個真實的你;
你卻只能在自己的鏡子中
看到一個你認為的孩子。
十六世紀的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留給我們一句名言——
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這句話就像一個魔咒,初看並不怎麼特別,但是仔細琢磨之後,卻又意味深長,映射著我們思考自己、認識這個世界的秘密。
對此,你或許心存疑慮,但倘若你嘗試著將這句話反過來說,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你也如一面鏡子:(世界)對你皺眉視之,你也皺眉看它;(世界)對你頷首以笑,你也會笑著看它。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望著窗外連綿不絕的陰雨,心中會生出「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的感慨;在雨過天晴的城市中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則心生「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驚喜,充滿希望。
似乎,大自然在用這司空見慣的現象啟發我們——
你怎樣看待世界,世界就回饋給你怎樣的感受;
世界怎樣對待你,你也會回饋給世界怎樣的感受;
你總是與這個世界相偎相依,情愫難了。
當我們把這種哲學視界代入我們的現實,面對那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你忽然會意識到——
你不就是他的世界嗎!
你是他的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他也是你的一面鏡子:當他皺眉看你,它也皺眉看你;當他笑著對你,你也笑著對他。
重要的是,你所帶給他的這一切,將決定未來他會採取哪種態度來擁抱的這個世界。
因為,你的愛,你的行為,你的情緒,……,以及你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正在改變和塑造著這個嬰兒。
事實確是如此嗎?
「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認為,人的一切都是自然選擇與進化的結果,人的情感情緒也不例外。
後來,科學家在人的體內找出了情緒所對應的「神經處理系統」。
換句話說,人類所共有的基本情緒都來自於相對應的神經元和神經系統,讓人外化出普遍而固定的表情和表現形式,如悲傷、快樂、恐懼、憤怒等等。
據此,上個世紀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逆向思考,提出——
改變或控制面部表情,則會「啟動」特定神經元的活動,引發特定的情緒。
在後來的實驗中,保羅?艾克曼證實了當受試者「啟動」相應表情並保持一段時間時,其體溫、心跳等生理指標均會發生變化。
保羅?艾克曼由此認為,情緒可以決定表情,表情也可以影響情緒。
通常我們認為情緒決定表情,其實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決定對方。
根據保羅?艾克曼的這一發現,更進一步來說——
環境可以通過影響我們的生理反應,塑造我們神經系統的活動和習慣。
明白了這一道理的父母,可能再也不會把孩子不愛笑、不愛說歸結為「天生」。相反,你完全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點滴行為,塑造和養育出一個樂觀的孩子。
因為,你給孩子創造的養育環境,決定著他們神經系統的活動和習慣。
事實還不止於此,除了情緒,還包括孩子的認知、興趣、能力等等都與這一機制有關——
環境給予的反饋,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例如,當孩子不停地問你「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時,你的選擇至關重要——
是「一問就煩」,還是「不厭其煩」?
答案雖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你已經意識到了這樣一個事實——
孩子意識世界的建構,或是精神世界富饒與否,都與你的選擇息息相關。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我們期望孩子和我們自己變得更好,僅僅擁有和依靠這樣一副身軀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必須依賴於我們大腦和意識的進化。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將欣賞的微笑和鼓勵的眼神,傳遞給眼前這個小傢伙呢?
這將會喚醒未來他們擁抱這個世界的能力。
因為,無論對你還是對他們來說——
世界就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