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詩」論
1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學而》
【譯文】
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有錢卻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縱有錢卻謙虛好禮哩。」子貢說:「《詩經》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先開料,再糙銼,細刻,然後磨光。』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道:「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一件,你能有所發揮,舉一反三了。」
2
子曰:「詩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⑵』。」
——《論語·為政》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注釋】
⑴詩三百——《詩經》實有三百零五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
⑵思無邪——「思無邪」一語本是《詩經·魯頌·駉篇》之文,孔子借它來評論所有詩篇。思字在《駉篇》本是無義的語首詞,孔子引用它卻當思想解,自是斷章取義。俞樾《曲園雜纂》說項說這也是語辭,恐不合孔子原意。
3
子夏問曰:「『巧笑倩⑴兮,美目盼⑵兮,素以為絢⑶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⑷乎?」子曰:「起⑸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譯文】
子夏問道:「『有酒渦的臉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轉得媚呀,潔白的底子上畫著花卉呀。』這幾句詩是什麼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後畫花。」
子夏道:「那麼,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義]以後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注釋】
⑴倩——音欠,qiàn,面頰長得好。
⑵盼——黑白分明。
⑶絢xuàn,有文采,譯文為著協韻,故用「畫著花卉」以代之。這三句詩,第一句第二句見於《詩經?衛風?碩人》。第三句可能是逸句,王先謙《三家詩義集疏》以為《魯詩》有此一句。
⑷禮後——「禮」在什麼之後呢,原文沒說出。根據儒家的若干文獻,譯文加了「仁義」兩字。
⑸起——凡人病困而愈謂之起,義有滯礙隱蔽,通達之,亦謂之起。
4
子所雅言⑴,《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有用普通話的時候,讀《詩》,讀《書》,行禮,都用普通話。
【注釋】
⑴雅言——當時中國所通行的語言。春秋時代各國語言不能統一,不但可以想像得到,卽從古書中也可以找到證明。當時較為通行的語言便是「雅言」。
5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論語·泰伯》
【譯文】
曾參病了,把他的學生召集攏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上說:『小心呀!謹慎呀!好像面臨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層之上。』從今以後,我才曉得自己是可以免於禍害刑戮的了!學生們!」
6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子路》
【譯文】
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以政治任務,卻辦不通;叫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地去談判酬酢;縱是讀得多,有什麼用處呢?」
7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論語·季氏》
【譯文】
陳亢向孔子的兒子伯魚問道:「您在老師那兒,也得著與眾不同的傳授嗎?」
答道:「沒有。他曾經一個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過。他問我道:『學詩沒有?』我道:『沒有。』他便道:『不學詩就不會說話。』我退回便學詩。過了幾天,他又一個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過。他問道:『學禮沒有?』我答:『沒有。』他道:『不學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我退回便學禮。只聽到這兩件。」
陳亢回去非常高興地道:「我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詩,知道禮,又知道君子對他兒子的態度。」
8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對伯魚說道:「你研究過《周南》和《召南》了嗎?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會像面正對著牆壁而站著罷!」
9.
子曰:「《關雎》⑴,樂而不淫⑵,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痛苦。」
【注釋】
⑴《關雎》——《詩經》的第一篇。但這篇詩並沒有悲哀的情調,因此劉台拱的《論語駢枝》說:「詩有《關雎》,樂亦有《關雎》,此章據樂言之。古之樂章皆三篇為一。……樂而不淫者,《關雎》、《葛覃》也;哀而不傷者,卷耳也。」
⑵淫——古人凡過分以至於到失當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應該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禮)、「淫雨」(過久的雨水)。
10.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沒有人研究詩?讀詩,可以培養聯想力,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鍛煉合羣性,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呢,可以運用其中道理來事奉父母;遠呢,可以用來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