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屬機身手機「不配」擁有無線充電功能?
從蘋果的iPhone 5開始,手機圈流行起了金屬機身。金屬機身帶有獨特的質感,且比塑料更耐摔,比玻璃更輕薄,優點頗多。但是從iPhone 8開始,手機又流轉回了玻璃陶瓷機身。陶瓷機身雖然美觀,但是又重又易碎,為何依然引得各大手機廠商紛紛跟隨?
主要原因還是手機的無孔化進程,手機上最大的兩個孔:一個是耳機孔,一個就是充電孔。要取消這兩個孔,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分別是藍牙耳機和無線充電。藍牙耳機容易解決,而無線充電則跟手機機身有非常大的關係了。想要弄清無線充電和金屬機身的故事,要先從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說起。
電磁感應技術
我們今天見到的各類無線充電,大多是採用電磁感應技術。以比較常見的手機無線充電舉例說明,充電底座和手機都內置了一個線圈,充電底座端為發射線圈,手機端為接受線圈。當充電底座通電時,發射線圈會產生磁場,與手機靠近時,通過電磁感應手機的接收線圈會產生電流,這就是手機無線充電的一個大致過程。
另外,還有網友戲稱無線充電是迷你電磁爐。首先需要明確電磁爐應用的是電磁共振技術,雖然與手機無線充電的原理不同但也有部分相似之處。電磁爐上應用的渦流加熱原理,其實就是磁場感應電流所產生的加熱。我們都知道只有鐵鍋放在電磁爐上才能使用,這是因為鐵鍋放在電磁爐上之後會產生很多的小渦流,使得鍋裡面的鐵分子快速運動,通過分子之間的相互摩擦碰撞,就可以產生熱量,加熱食物。
看到這裡,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無線充電與金屬材質「水火不容」了。
1. 金屬會屏蔽電磁波
無線充電是通過電磁波傳遞能量的,而金屬一個大的缺點是「出色的電磁屏蔽性」。倘若手機使用金屬後蓋,勢必會影響到無線充電的正常工作,無線充電功能也就失去了意義。
2. 金屬導熱性強,具有安全隱患
無線充電器在工作時會有部分能量損耗轉化為熱能,而金屬的導熱性強,若充電時手機溫度過高,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市面上的無線充電器都會有FOD異物檢測功能,當手機和無線充電器之間夾有金屬異物,無線充電器會感知到並斷電,防止金屬異物過熱。
相比金屬,玻璃材質導熱性也弱於金屬。更重要的是,玻璃也不會像金屬那樣具備電磁屏蔽特性,從手機功能方面來考量,使用玻璃機身不用犧牲 NFC 和無線充電功能。這些先天優勢就讓玻璃後蓋就成為了手機的最佳選擇。
目前玻璃機身已成為手機的主流選擇,無線充電功能也正成為旗艦機的標配。在這個趨勢下,公共場景的無線充電鋪設正積極的進行中,據了解海底撈已經率先與微鵝科技展開合作,將遠距離無線充電方案用於桌面升級,相信無線充電生態環境的建設也將反推無線充電發射端對於此功能的重視。
※45mm隔空無線充電器橫空出世,測評結果讓人驚喜!
※無線充電也逃脫不了真香定律,這四類人群膝蓋已中箭!
TAG:微鵝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