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敗了,小米手機凈利率不足1%,誰最該感到羞愧?
3月19日是雷軍和董明珠之間「10億賭局」約定的最後期限。任何所謂的奇蹟、逆轉、驚訝統統沒有出現,略顯稚嫩的小米在「老油條」格力面前,狠狠地吃了一記敗仗。
5年前,雷軍本人信心滿滿,手握當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名的小米,高調吶喊道:「小米的營業額終將很快超越格力。」對此,董大媽不屑一顧,甚至回應道:「不要拿一塊錢當作籌碼,要賭就賭大的,賭10個億!」
5年後,小米迎來上市以來首次大考,此刻的它已經不再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排在華為、OPPO、Vivo之後。而從所公布的成績單顯示,2018年小米實現收入1749.15億元,比早先格力公布的最低2000億元營收預期要差300多億。雷軍敗了,敗得很徹底,即便董大媽早已放出豪言,不會真的索要這10億賭注。
然而,雷軍敗了,誰最該感到羞愧呢?
2018年,小米手機凈利率小於1%
財報稱,小米集團在2018年第四季度成功扭虧為盈。雖然整個中國手機行業在近兩年陷入了飽和遇冷態勢,但是根據Canalyst調研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出貨量仍在持續成長,按道理來看是一件值得大家非常高興的事。然而,持續下滑的手機產品毛利率卻成為了整個財報最礙眼的存在。
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2018年小米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為正,小於1%。此前,雷軍曾向大眾公開承諾『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現在,這個數字似乎更低了。他認為,這雄辯地證明了用戶利益與企業所得可以毫不對立地和諧存在,小米依然在認真恪守成本定價原則,做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
由此可見,小米之所以在營收方面輸給格力,其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不會賺錢」。以格力空調為例,早在2016年格力空調的出廠價是2450元左右,而終端零售價則達到4100元左右,在擁有如此較大利潤空間的前提下,格力空調還佔據著市場產銷量第一的地位,試問小米如何能贏?
雷軍敗了,誰最該感到羞愧?
第一個最該羞愧的,自然是小米本身。自品牌誕生以來,主打互聯網品牌的小米便始終高喊「性價比」、「厚道良心」等口號,因此也在前期籠絡了不少人心。但是,隨著整體市場上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差異化產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在這類產品設計要求下,廠商需要更高的創新能力,更多的研發投入,消費者「看不見」的成本迅速增加,最終形成所謂的品牌溢價。
以華為和小米對比舉例,所謂的品牌溢價,就是大家覺得華為旗艦賣到四五千是理所應當,而一提到小米旗艦,超過3000元都覺得貴。這一現象背後的本質,不能怨消費者,只能怨小米沒有學會「該如何賣貴」。
第二個該羞愧的,輪到了國產友商。「高端夢」一直都是國產手機廠商所追求的目標,但在看齊蘋果三星的產品定價過程當中,必須要求你拿出貨真價實的產品。一定意義上來講,國人並不怕你推出的新機能賣多貴,畢竟「奢侈品」iPhone大家都還在搶破頭購買,但是就怕你像蘋果iPhone一樣,把「五六千元的產品」賣到上萬元。
以最新推出的華為Nova4為例,採用LCD水滴屏 麒麟710處理器,後置2400萬 800萬 200萬三攝,售價賣到2199元。與售價2999元的小米9相比,後者採用AMOLED水滴屏,搭載高通驍龍855晶元,後置4800萬 1200萬 1600萬索尼三攝,支持27W快充及20W無線充電。兩者在售價僅差幾百元的情況下,硬體參數天差地別,這又需要消費者們上繳多少智商稅呢?
最後,不知道大家在看完小米的「手機硬體凈利率不足1%」之後有何感想呢?
TAG:Tech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