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玉蘭盛開大家都知道了,但是這麼多玉蘭都是哪裡掉下來的你知道么?

玉蘭盛開大家都知道了,但是這麼多玉蘭都是哪裡掉下來的你知道么?

BGM:等你的季節

上周剛宣布杭州正式入春,路邊一棵棵光禿禿的樹上,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一顆顆小小的花苞,等過幾日大太陽天,便盛開成一片純白或淡紫的雲霧,這時才明白,「哦,是玉蘭開了」。

但其實,路邊常見的玉蘭,其實也有N多種,今天就跟著Orson大佬,暢遊玉蘭的育種歷史吧~

說起玉蘭,你想到的也許是這樣的~~~

紫玉蘭,白玉蘭,二喬玉蘭都爛大街了

不是不好看,只是太熟悉

已經無法刺激興奮點

可是你見過這樣的玉蘭么?

紅的像寶石的~~

穿藍色外套的~~

還有各種黃的,粉的和紫的混搭

或者上白下紅,里白外紅

有的像白蓮花

有的像菊花,八爪魚還有鬱金香

更有華麗的千重瓣蓮花型花蕊

或者披頭散髮的花瓣

有的大得像臉盆

有的小的像硬幣,可以種在陽台上

有的瘦得跟鉛筆似的

或者像被踩扁了的

(我發誓這不是仙客來)

以及春天開到夏天再開到秋天的超級開花機器

以上所有有沒有被圈粉?

如果你依然保持理智,請出門左拐不送

如果你已經兩眼放光,請跟我一起走進

——200年玉蘭變身的全過程

好看的宮斗劇一般是類似於甄嬛傳前期的那種人物設置, 每個娘娘都有招招致命的必殺絕技,也有分分鐘領盒飯的致命弱點。這種設置下劇情才會高低起伏險象環生。如果大女主是十全十美所向披靡,那整個電視劇就會淪為後宮瑪麗蘇傳。

雜交也類似如果存在一個鼠尾草原生種能滿足我們的所有期待,那還雜交個什麼勁?但是反過來如果所有鼠尾草都是差不多的花期,花色,抗性和株型,那雜交的意義也不大,因為再怎麼跳也跳不出爸媽的基因庫。

最能體現雜交優勢的植物,是那些存在著一定差異性,且各具優缺點的植物,比如——玉蘭

這裡說的『玉蘭』是隸屬於木蘭屬玉蘭組的落葉小喬木(灌木)。在中文語境下,『玉蘭』和『木蘭』這兩個詞界限模糊,大家別太糾結,怎麼順耳怎麼用。國際木蘭協會認定的玉蘭原種有16個(包括兩個變種),從分類學上看這可能有點過時了,很多人會跳出來說這個分類有問題。但是這兩百年來玉蘭雜交的親本是早期被植物獵人帶回歐洲的標本,跟這個分類如出一轍。所以單純梳理雜交歷史的話這個分類沒有問題。

按照染色體組數,玉蘭原種可以分為二倍體,四倍體和六倍體三個類型。

* 二倍體原種 *

二倍體原種存在感最強的是分布在日本的星花木蘭(M. stellata)。它有細長的花瓣,株型矮小,極度耐寒,適合小型庭院, 在歐美廣為栽植。

中國有花型類似的景寧玉蘭,但發現時間較晚,基本沒有參與雜交。其次在雜交中用的比較多的是日本辛夷(M. kobus),它的抗逆性非常好,很多歐洲苗圃用它做砧木。而分布在中國的天目木蘭(M. amoena),望春玉蘭(M. biondii)和寶華玉蘭(M. zenii) 在歐洲的雜交種基本沒有被用到。西安植物園的王亞玲教授把這三個種並為一個種處理。據她說這三個種的優點是樹形好,抗性好。這貌似跟日本辛夷的優點基本相似。

* 四倍體原種 *

四倍體原種在現代雜交中的作用是最大的。分布在北美的尖頭玉蘭(M. acuminata)有獨一無二的黃色花朵,以它為核心發展出了黃色,粉色和雙色的一系列品種。

分布在中國的紫玉蘭(M. liliiflora)株型小,花期晚,在雜交種是最受歡迎的母本。另外紫玉蘭有一個暗紅色的變體叫『黑美人』(Nigra),這是目前玉蘭花里最深的顏色。紐西蘭的育種者以它為核心雜交出來了一系列深紅色的品種,是現在園藝市場里的當紅炸子雞

* 六倍體原種*

六倍體原種除了光葉木蘭以外,其他五個種都在雜交之中被反覆使用。尤其滇藏木蘭(M. campellii)和凹葉木蘭(M. sagentiana)的花朵巨大,可超過35cm , 是近幾十年的焦點關注對象。不過這些六倍體種植株也普遍很高大,需要進行矮化才能適應城市環境里比較狹小的空間。

以上這16個原變種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裡不斷雜交變異,產生了超過1000個的園藝園藝品種。

下面我們就到後台去看一下美少女變身的全過程。

白玉蘭 M. denudata × 紫玉蘭 M. liliiflora

19世紀初, 歐洲被拿破崙攪得天翻地覆。一個叫 étienne Soulange-Bodin的騎兵軍官跟著不靠譜的拿破崙將軍從俄羅斯晃蕩到了埃及,累的苦不堪言。在行軍途中他看到了維也納美泉宮裡豐富的植物收藏,一霎那就被深深震撼。戰爭還沒結束他就退役了,回到法國後定居在巴黎附近的一個小鎮,並開始成為園藝圈的活躍人物。

1820年,他用白玉蘭(六倍體)和紫玉蘭(四倍體)相互雜交,播種後於1827年第一次開花。這就是第一個玉蘭種間雜交,後人以他的姓氏命名為M. × soulangeana——二喬玉蘭。

媒體經常報道北京潭柘寺有棵四百年歷史的二喬玉蘭。按照這個時間算,肯定是早於法國人雜交的這棵。不過從新聞圖片上看那棵玉蘭一點都不像二喬玉蘭。日本人也說雜交出二喬玉蘭的時間比法國早,但也拿不出確切的記載。

白玉蘭和紫玉蘭是非常值得雜交的一個搭配,因為這兩個種簡直就是陰陽對立面:白玉蘭花瓣寬,紫玉蘭花瓣窄;白玉蘭是中型喬木(25米),紫玉蘭是矮小灌木(3米);白玉蘭花期早,碰到倒春寒霜凍花就凍成了屎黃色,而紫玉蘭花期晚,花期極大限度避開了霜凍,偶爾夏秋能再開一次;

最後,白玉蘭開白花,紫玉蘭開紫紅色花——光這一點就值得雜一雜,交一交。親本相差很大,後代肯定是千差萬別,這200多年裡出現的二喬玉蘭栽培種超過了100個,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有十多個。

這些品種覆蓋了從純白到深紫的過度色,每個品種被保留下來都有特殊的理由,比如花型特別大,花期特別晚,花色很深,株型非常小等等。其中對於雜交影響最深遠的品種是應該是"Lennei"和"Picture"。

『Lennei』

"Lennei"是1830年左右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個總督花園裡雜交的,比法國人的雜交只晚了一點點。這個品種外面是深紫紅色,裡面則是純白色,而且花瓣上方格外寬,幾乎沒有了尖尖的角,像個大勺子。

許多後來的二喬玉蘭品種是"Lennei"的籽播苗里選育出來的,同時它也被很多育種家作為親本跟其他品種雜交,很多現代品種都可以看出它的基因影響。另外一個重要的二喬玉蘭品種『Picture』是日本育種家Kochiro Wada在一個橫濱的稱名寺里發現的, 花型超級大,常被英國和美國東岸的育種者用作雜交親本。但是這個品種現在已經非常少在園藝市場出現。以上這些品種只經過了一次雜交,後代不可能滿足非常具體的期望。

比如有人想要白玉蘭的花型和尺寸,紫玉蘭的花期和株型,花色還得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淡粉色。但雜交不是在白紙上畫圖,遺傳都是隨機的,可能你提出十項期待只命中六個。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得拿一次雜交的後代跟親本再次交配,然後從後代中再去選擇更符合期望的個體。以下就是兩個二喬玉蘭就是二次雜交後產生的。

"Lennei Alba" 是1905年在瑞士蘇黎世雜交的老品種,母本是"Lennei",父本是白玉蘭。這個雜交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得到一個白色版本的"Lennei"。育種家經常用"Lennei Alba"作培育白色品種的親本。

"Old Port" 是1992年在紐西蘭由Vance Hooper雜交的,母本是紫玉蘭的變型"Nigra",父本是M. soulangeana "Sweet Simplicity"。Vance Hooper想要一個足夠矮小的開雙色花的品種,於是從二喬玉蘭里選出了一個相對矮小的品種,然後重新跟紫玉蘭雜交。最終得到的這個品種株高只有2-3米,枝條很短,但是花苞很多。2011年被英國Caerhays的木蘭城堡投票為最佳新品種。

兩代雜交並不是終點,還可以繼續進行下去。但是紫玉蘭和白玉蘭終究是太尋常了點,育種家還在尋找更加吸引眼球的元素,而1885年第一次在英國開花的滇藏木蘭(M. campbellii)如深水炸彈一般炸出了很多不冒泡的潛水玩家。

白玉蘭 M. denudata × 滇藏木蘭 M. campbellii

滇藏木蘭分布在不丹,緬甸,尼泊爾以及中國西南地區,是最華麗的原生玉蘭,種群里有形態各異的個體,花色從純白到深紫紅色,最大花朵直徑能達到35CM,英國的植物獵人描述初次在山間見到它猶如是一個異域公主。

M. campellii "Darjeeling"

不過,公主嘛十有八九都有公主病。滇藏木蘭從種子繁殖,大概要15-25年才開花,就算是嫁接苗也都要10年才開花。你得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壽命)。另外滇藏木蘭不耐寒。星花木蘭耐寒區可以到4區(-34℃),其他大部分玉蘭耐寒可以到6區(-24℃),而多數滇藏木蘭只能到8區(-12℃)。它對於霜凍非常敏感。

1926年Caerhays城堡種下了從印度大吉嶺採回來的滇藏木蘭的種子,14年後的冬天這棵樹遭遇了一次凍害,隔年春天便第一次開花了,不過下一次開花是又過了12年之後。

為了得到一個沒有公主病的公主,1907年英國的Peter Veitch用白玉蘭(六倍體)與滇藏木蘭(六倍體)雜交,得到了5棵實生苗。其中4棵都是白色的,只有第五棵顯出的是滇藏木蘭的基因,最後被被保留了下來,並且被用Peter Veitch的姓氏命名為M. × veitchii,推入市場。

我們現在很少可以見到Veitchii雜交種。受滇藏木蘭基因影響,Veitchii雜交種樹形巨大,而且長勢超級快,就是不開花(嫁接苗六七年才開)。現如今蓋個幾十層的樓都只要七個月,為了看你開個花要等七年啦?BYE BYE 不送。

又要大花,又不想等——這是所有人的心聲。所以雜交還得繼續下去。不過緊接著兩次世界大戰就到了,物資緊缺,Peter Veitch被號召去種菜了,也沒啥心情和時間去雜交了。

時光飛逝,半個世紀以後,美國加州的Drury Todd Gresham拿過了接力棒。

1955年他分別用紫玉蘭"Nigra"和二喬玉蘭『Lennei Alba』為母本, 用Veitchii木蘭為父本雜交,得到了超過3000多棵後代,這就是影響深遠的Gresham Hybrid。

~ 以紫玉蘭為母本的後代 ~

"Royal Crown" (M. liliiflora X M. veitchii)

"Sayonara" (M. liliiflora X M. veitchii )

~ 以二喬玉蘭為母本的後代 ~

M. soulangeana "Lennei alba" X M. veitchii

中間四個花瓣沒有打開,這是典型滇藏木蘭的基因

這幾個品種是Gresham系列裡比較受歡迎的品種。看圖好像沒什麼驚喜是不是?那是因為小S跟林志玲要是不站在一起你也看不出來誰高誰矮。

白玉蘭紫玉蘭的花直徑不超過20公分,但是這些帶有滇藏木蘭基因的雜交種花徑可以達到30CM。同時他們還繼承了紫玉蘭和二喬玉蘭相對矮小的株型,而且小苗開花需要的時間也大大縮短——這就是雜交的意義。

~ 日本辛夷 M. kobus × 星花木蘭 M. stellata ~

星花木蘭(M. stellata)是極其耐寒的小型灌木,非常適合私家庭院種植。加上花型辨識度高,19世紀中期引入西方後星花木蘭就迅速走紅。現在美國和歐洲有幾十個選育的栽培種,看照片沒什麼差別。

按照我對中國花友審美的了解,株型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花瓣多。那麼Centennial(30片,白色)和Chrysanthemiflore(40片,淡粉色)應該是最適合中國花友的。

如果你對花瓣不是那麼的執念,那我要強烈推薦一個品種叫『Alixeed』。它有一股非常強烈的柑桔加茉莉的香味。聞聞它的花香,再去聞Jo Malone的星花木蘭香水,天哪,Alixeed絕對就是這款香水的muse。

國內能買到的星花木蘭好像只有兩種,其中一個粉色的品種叫"Rosea",但是用的商品圖不是『Rosea』這個品種。原因是有好幾個星花木蘭的品種都帶了"Rosea"這個詞,編輯商品的小二可能一搜就出來了很多別的品種的照片。

日本辛夷 M. kobus

星花木蘭本身非常耐寒,但是卻不適合北方種植。它花期太早,花朵非常怕霜凍,碰上稍微強一點的風雨都會影響開花。為了讓星花木蘭更適應倒春寒,1914年左右,德國人Max L?bner把日本辛夷 (M. kobus)和星花木蘭(M. stellata)進行了雜交。

日本辛夷是星花木蘭的近親,但是在園藝表現上卻有很大差距:日本辛夷是直立生長的喬木(8-15米), 星花木蘭是矮小的灌木(2-3米);星花木蘭花瓣多,但是花很脆弱,而日本辛夷花瓣少,但非常耐霜凍。

一句話,這是一場門當戶對,取長補短的聯姻。這個雜交被稱為 M. × loebneri,用來紀念這個雜交的先驅者Max L?bner。我們來看下婚姻的結晶:

M. loebneri "Leonard Messel"

『Leonard Messel』是1955年在英國Nymans花園裡發現的一個偶然雜交,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現代玉蘭品種之一。它花期比一般的星花玉蘭稍晚,而且繼承了日本辛夷的基因,花苞非常耐霜凍。

我在板鴨買過一個春末大減價的扦插苗,相當於人民幣16塊錢的樣子,是一個十幾公分高的一年扦插苗。我也就是貪便宜,反正我也不著急。

但受寵若驚的是第二年它就開了兩朵花,我從此對這個品種刮目相看。它之所以受歡迎也跟Nymans花園的主人有關係,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故人故事。 現在去Nymans花園仍然可以看到那株原始的Leanard Messel。

M. loebneri "Wildcat"

"Wildcat"是美國田納西州在一堆日本辛夷籽播苗里選育出來的,花瓣比星花木蘭更寬,多達52片!更棒的是它的花期格外長,尤其在北方能達到四個多星期(一般星花木蘭花期不超過兩個星期)。Yummy Yummy Yummy

Loebneri雜交木蘭現在可以買到的有二三十個品種(國外),它基本已經取代了星花木蘭。不過Loebneri雜交也並非是完美的。首先是顏色非常寡淡,只有白色和淡紫色,其次是星花木蘭的矮小株型很多都被日本辛夷帶偏了,長得有點大。怎麼辦?

星花木蘭需要換個戀愛對象再次交配。

紫玉蘭 M. liliiflora×星花木蘭 M. stellata

對於紫玉蘭大家多有誤會。在國內的園林綠化中紫玉蘭遠少於白玉蘭和二喬玉蘭,你看到的紫玉蘭多半是紫色的二喬玉蘭。紫玉蘭的花期晚,通常是發葉的同時一起開花,花量遠少於星花木蘭,整體觀賞效果是這樣的

M. liliiflora "Nigra"

另一方面,星花木蘭雖然花量大,但是花小的可憐……別看有的花瓣多得像菊花,但是其實還沒有菊花大,標準尺寸也就是6-8CM的樣子。

真寒酸!所以紫玉蘭(四倍體)和星花木蘭(二倍體)的雜交也算得上是年輕小蜜嫁喪偶老企業家,絕配。

『George Henry Kern』

最早的紫玉蘭和星花木蘭之間的雜交不知道是誰做的,但是最早是被美國懷俄明州的Carl Edward Kern發現的。他是二戰前移民去美國的瑞士人。他的兒子George Henry Kern是美軍的海軍軍官。跟

1945年,日本和納粹接連投降,他也終於鬆了口氣。可惜天不隨人願。逃過戰火的George Henry Kern在回故鄉的路上遭遇了一起火車事故,最終沒能回家。後來心碎的父親用兒子的名字命名了這棵他意外中發現的品種,並且申請了品種保護。起初大家並不知道具體親本,後來經過研究對比才發現應該是最早的紫玉蘭和星花木蘭雜交。

"Susan"

"George Henry Kern"儘管推出市場的時間更早,但是卻被後來者蓋過了風頭。五十年代,美國國家樹木園的兩位育種者William F. Kosar 和 Francis de Vos 分別用不同的紫玉蘭和星花木蘭栽培種進行雜交,之後從後代中選育出來了8個品種,分別是『Ann』, 『Betty』, 『Jane』, 『Judy』, 『Pinkie』, 『Randy』, 『Ricki』 和 『Susan』。

『女孩系列』品種在顏色,花期等方面有細微差別

這些品種的大多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比如跟星花木蘭一樣耐寒,可以到4區(-32℃),花量跟星花木蘭一樣多,花型像紫玉蘭一樣大(20CM左右),而且花期比較晚,避開了霜凍。

品種名全部來自雜交小組成員的妻子和女兒的姓名,因此這個系列被稱作是『女孩系列』(The Girls Series),現在算是美國最常見到的玉蘭品種了。

如果大家留心一下就會發現英國的很多品種都是以名人,皇室成員的名字命名的,但是美國很多以育種者自己的名字,生活的地方或者是親人的名字命名。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就是會從這些地方體現。

雖然『女孩系列』是小型庭院的完美選擇,但是來來去去就是一個色系一個花型,時間久了人是會產生審美疲勞的。大家想要更多的花型,更多的顏色。不過育種者發現很難以『女孩系列』為起點繼續雜交。因為四倍體紫玉蘭和二倍體的星花木蘭的雜交後代是高度不孕不育的"三倍體(4 2)÷2=3。

怎麼辦呢?解決方法之一是把二倍體進行染色體加倍,變成四倍體後再參與雜交。美國育種家August Kehr把星花木蘭用秋水仙素進行了染色體加倍,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威斯利花園的研究人員也對二倍體日本辛夷做了同樣的處理。

變成四倍體後株型會變大,花瓣也變寬了,但重要的是它讓雜交系統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停留在F1代。可惜August Kehr本人在得到四倍體星花木蘭的時候已經年邁,沒有辦法繼續雜交。2001年他去世了,之後誰來繼續這項雜交仍然未知。

幾經更迭,玉蘭的故事也有如此曲折,稍稍不同就需要幾代的選育繁殖,或許下班路上經過的那棵模樣獨特的玉蘭,也曾歷經風雨,才來到你的身邊。

趁春光正好,這個周末,或者就明天吧,早點出門,去看看那些玉蘭,去看看那些愛花之人,為了欣賞到更多造型的花兒,曾經這樣努力過,雖然花期短暫,但盛開的美麗,總會讓人覺得——值得。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塔莎園藝 的精彩文章:

高山草莓來襲!香氣濃郁,肉質軟糯,入口即化,草莓控的巔峰就該這樣
重瓣石竹:美艷又好養活!

TAG:塔莎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