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作者:王石川

「6歲至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3.21」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國睡眠研究會於發布的《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中,睡眠不足8小時的比例高達81.2%,而在6歲至12歲的青少年兒童中,這一比例為32.2%。

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不足,並非新話題。早在20年前,全國少工委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大型調查稱:「46.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9小時睡眠標準,其中小學生和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佔8.2%;7小時的佔12.6%;8小時的佔26.1%。」如今看來,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睡到自然醒仍是奢侈夢想,缺覺仍是普遍狀態。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誰「偷」走了未成年人的睡眠時間?相關調查給出了答案,第一因素是課業壓力,其次是信息家電,再次是噪音、聲、光等睡眠環境,以及家長的睡眠習慣等。課業壓力排在首位,恐怕沒人持異議。由此,又牽扯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減負。據《中國教育報》2017年3月8日報道,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新中國第一個「減負令」——《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以來,國家層面已發布了9道「減負令」,地方出台的「減負令」多達上百道。

減負令一個接一個,效果究竟如何?試舉一例。猶記得多年前讀巴金先生的《隨想錄》,就知道孩子負擔重了。巴金說:我常常同朋友們談起端端(巴金的小外甥女,時年七歲半,念小學二年級),也談起學校考試和孩子們的功課負擔……大家都替孩子們叫苦,有的說:學習上有了進步,身體卻搞壞了;有的說:孩子給功課壓得透不過氣來,思想上毫無生氣;有的說:我們不需要培養出唯唯諾諾的聽話的子弟。巴金的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這說明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仍然較重。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值得提及的是,巴金表示,大家都認為需要改革,都希望改革,也沒有人反對改革。可是始終不見改革。其實,巴金所盼望的教育改革一直推進,其中就包括減負,只是改革效果讓人不敢恭維,這就直接導致孩子很難睡得足。

減負難,難落實,該怪誰?從常理看,教育主管部門有減負意願,問題出在學校和家長身上。兩年多前有媒體報道這樣一個細節,一名任課教師表示,學校對教師評價主要看學生成績和升學率,為了爭奪學生的學習時間,只能給學生多留作業。「老師們管這叫『擰』學生,彷彿每個學生的背上都有一根發條。」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學校「擰」學生,老師也「擰」學生,家長「擰」不「擰」呢?不言自明。你不「擰」,他「擰」;一人「擰」,多人「擰」,大家比著「擰」。「擰」來「擰」去,結果就是,「學校減負、社會加負」,「教師減負、家長加負」,減負減負,越減學生負擔越重。如此一來,孩子睡眠時間不足,體質下降,比如,近視眼增多。誰都知道睡眠質量差會直接影響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但沒有家長願意「冒險」讓孩子多睡覺,可憐天下父母心,社會競爭白熱化,在「劇場效應」支配下,誰敢放鬆孩子?

無論「小眼鏡」增多,還是孩子睡眠時間不足,背後的根本問題就是學生負擔重,而這確與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有關,正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很多家長存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各種焦慮,學齡前兒童過早接受「小學化」教育,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問題是,沒有釜底抽薪之道,家長就會有焦慮,家長一焦慮孩子就「遭殃」。光呼籲家長不能焦慮,並無多大意義。

都在拚命「擰」,孩子怎麼睡好覺?

解決孩子「欠眠」問題,不可單兵突進,更不能流於形式主義——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口號落實口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減負話題,比如有政協委員認為,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均衡化發展,讓孩子不用從幼兒園開始就陷入高強度的學業競爭,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減負。還有政協委員表示,歸根到底是「指揮棒」的導向出現了偏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學科評價機制。或可認為,誰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也不難開出藥方。除了期待真落實之外,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解決之道應該是一抓到頂——根在上頭(指揮棒),而不只是一抓到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