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從體式開始練習瑜伽的?
我們知道瑜伽有八支,分別為制戒,內製,體式,呼吸控制,制感,專註,冥想,入定(三摩地)。這八支有人說是層層遞進的,有人說是八支並行的。無論怎麼樣我們都是從體式開始的。這一點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很多人從體式開始,卻沒有辦法繼續往前走,一直在體式當中沉淪。因為在他們眼中體式就是一個動作,一個極具挑戰的動作,一定要做好它,所以在很多人眼中體式是瑜伽的全部,但也有人知道體式只是瑜伽汪洋之中的一滴海水。
體式是什麼?
體式梵文叫Asana,帕坦伽利說,任何一個能舒適的,平穩的保持的姿勢就是Asana。
這段文字中有兩個重要的詞「舒適的」,「平穩的」。初學者目前在體式當中很難找到這兩種感覺,基本上都是「疼痛的」,「疲勞的」,「晃動的」等等。面對這些感覺的時候,初學者不用灰心,也不要輕易的放棄瑜伽,這是你的必經之路。
而練習了三到五年的人是可感覺到「平穩的」,因為經過長時間高頻率的練習,和體式的磨合已經足夠令她穩穩的站在那裡了,可是否舒適呢,因人而異。
有的人激進,希望可以把體式做到一百分,那她不會感覺不舒服,因為她的心和大腦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堅持住了,要完美。這時候意志力戰勝了身體的語言,大腦根本聽不到身體的發出的任何信號。這樣的練習者在生活上也是要強的,會把自己搞得很累,甚至遍體鱗傷。
而另一種極端就是過度消極,做不到我就不做了嘛,反正老師說了不能對自己暴力(瑜伽八支制戒中的一條:不暴力)。面對做不到的體式就選擇退出,不做。這樣的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是容易選擇逃避的,所以很多時候看似隨和,其實給自己留的後患非常多。所以有練習經驗的人容易被自己的習慣和大腦的主觀念頭所欺騙,看不清真實的樣子,所以很難在體式當中找到真正的「舒適」。
所以到底如何在體式當中找到「舒適的」,「平穩的」感覺呢?那需要我們端正態度,首先去思考我們練習體式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會從體式當中收穫什麼?
很多人認為體式的練習是鍛煉身體,是讓身體變得健康,是通過伸展身體的肌肉來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是一些看似難度很高,拍個照片發出來很能吸引大家點贊評論的照片。其實體式的作用都是向內的。
體式對於內臟腺體的調整
記得最開始的教練培訓,老師告訴我要背下來體式的功效。我很聽話,把每一個體式的功效全部背了下來。但是我的練習只感覺到了體式作用在我肌肉上面的作用,比如我的前屈更好了,我的後彎幅度更大了,我可以劈叉了,我甚至用點慣性都能倒立了。可是我的身體狀況依舊不見好轉,反而因為上課上的多而越來越差,最嚴重的的時候可以用面黃肌瘦來形容。為什麼?瑜伽不是修身養性的嗎?為什麼我會越來越糟糕?以前我覺得是因為上課多,後來發覺其實我沒有練對呀。
我照著老師的樣子去模仿這個體式,手臂,腿的擺放,做好了也不覺得身體不舒服,沒有痛的感覺,但是久而久之身體的變化告訴我,我並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更糟糕。我不會感覺到扭轉體式對於消化系統的改善,我也不會感覺到後彎體式給身體帶來能量的提升,更不會覺得肩倒立原來是一個可以讓身體鎮定下來的體式。但是現在我感受到了瑜伽帶給我的改變。
當練習或者上課上的多了的時候,練習一些修復類的體式,比如抱枕上的仰卧英雄,仰卧束角,肩橋式等等,其實都是可以讓身體能量恢復的。但是以前從不覺得。
體式對於身體外在的調整
很多時候我們皮膚的問題,身體肥胖的問題基本上是來源於內臟,系統的問題。比如一個飲食規律的人,為什麼會胖,而且減不下來多少斤?一個長時間高頻率練習瑜伽的人,為什麼眉心總是緊鎖著的?原因是內在的。內在的紊亂,可能是寒濕氣重,可能是消化代謝除了問題。
體式的練習通過前屈,扭轉,倒立,後彎,站立平衡等等練習不斷的刺激身體的腺體去工作。比如前屈可以讓人保持鎮定,謙卑;扭轉可以讓消化系統更好的工作排除毒素;倒立後彎讓人更加的堅強樂觀,站立平衡的練習讓人更加堅定不移等等。而內臟和精神狀態好了,你整個人的皮膚也會光亮,身體也會保持一個正常的體型。
但是我們現在都盲目的修正外在,希望通過瑜伽的練習美化身體的線條,卻忘了真正的作用是向內的。是讓我們五臟六腑,各種循環系統正常工作,讓我們年老的時候可以少為醫療行業做貢獻的。
應該如何去練習體式?
不得不承認每次的練習都是一次修行。體式的練習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找到中心原點
這一步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覺得體式「成敗」的關鍵一步。中心原點的意思是身體的中立位,也是艾揚格裡面說的正位。比如,當我們練習站立體式的時候,站山式就是我們的中心原點,重心要在腳跟,骨盆要正,脊柱要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線等等。
大家可以自己做一個測試,保持脊背挺直去抬手臂向上,和弓背去抬手向上,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手臂很容易就上去了,另一種,手臂抬著抬著就卡住了。這就是找中心原點的重要所在,一步錯,步步錯。
第二步,進入體式
這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步,當老師說吸氣向上,呼吸向下的時候,基本上大家都直接下去了,而忽略了將第一步保持住。
雖然這是一個動態的步驟,但是也要像靜態一樣,保持覺知和專註。練習體位法的時候,心在每個步驟中都要保持同樣的清醒、警覺、專註、覺知。但是動作不能因為「警覺」而變得遲緩僵硬,動作要緩慢並且流暢,仔細而輕柔。
就像我們端著一碗慢慢的水,一滴都不能灑出來。斯瓦米韋達大師說「練習體位法時要,完全地不趕時間,但一刻也不虛擲,盡量去探索!」同時呼吸也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進入體式容易「過度」,呼吸是一個很好的檢測尺,當你過度的時候呼吸是紊亂的,是屏氣的。只有鬆開呼吸,你才能放過自己。
第三步,微調
進入體式之後,還是需要一個微調的過程的,但並不是大幅度的調整,而是細微的調整,就是每個位置可能只需要少許的伸展或者扭動就可以了。這一步會讓你知道什麼位置自己是舒適的。
第四步,定在體式中
當調整好了就要穩定下來,去加深這個體式,這個加深並非是之幅度。很多人為了讓幅度深,是會可以凹造型的,比如下犬式壓肩就是一種錯誤的深入。我們看艾揚格大師的下犬式,頭都能落地了,以為只要讓頭落地就是對的,殊不知,大師是通過手臂和雙腿無限的延展,令頭自然落地。但現在我們都是主動讓頭向下的,這也是很多人在練習下犬之後頭暈的原因之一。
定在體式中和第一步很像,要在體式中找身體的中心原點。不需要的肌肉就不要用它。這就要有判斷力,有所選擇。就跟我們平時的坐,站,走,卧一樣,不需要的肌肉就保持放鬆,這樣才能讓呼吸進來,才能讓能量更好的在身體當中循環起來。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說:「勿用動,心處於無盡(體式因而完善)」
第五步,離開體式
教課這些年會發現很多人在退出體式的時候很嚇人的。比如靠前的幻椅式,蹲了一會腿很累了,要不就迅速的蹬直腿,要不就一屁股坐地上。其實這都是很危險的。很多人在練習的時候受傷,不是體式保持的時候,而是進入和退出的時候。
我們說體式,怎麼進入的就要原路返回的撤出。所以這一步和我們進入體式的一步就應該是一樣的,帶著覺知,小心謹慎的,仔細輕柔的從體式當中退出。
第六步,休息、反思
我們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保持完全靜止,仔細觀察剛才所做體位帶來的「術後反應」。此時身體各個部位的血液流動、體溫、氣能量活動的改變,甚至呼吸的節奏都會有所改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練習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但是練習之後回到家躺到床上會開始覺得手腕呀,腰呀,脖子呀有一點點疼痛。這和肌肉運動過後乳酸分泌的酸痛不一樣,這是在練習的時候練的不對造成的。其實練習的時候身體一定給過你信號了,但是當你的你專註點並不在身體上,所以沒有及時的做出調整,導致出現疼痛。
在老師之間流傳一句話「能感覺疼痛的都不是問題,問題最大最嚴重的是那些不知道疼痛的人」。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是從體式開始瑜伽的?因為體式是需要你自己去實踐的,去感悟的,並且這種實打實的練習會真正的幫助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自然也需要一個好的老師去引導,不然越練習越執著。大家可以聽聽多多老師的關於《瑜伽經》的講解。
(下圖可點擊)
真正的瑜伽練習只有靠自己下功夫去練習了才會瞭然於心。如果你還是不知道這個體式你是否做對了,就在體式裡面保持著吧,因為除了「舒適的」,「平穩的」這些感覺之外,帕坦伽利的話中還有一個詞,是用來檢驗的更好的方法,那就是「長時間停留」。如果你能在體式裡面長時間的保持不覺辛苦的話,那你的體式成了。你的瑜伽也成了。
更多名師課程
無需下載app
微信可以直接看視頻
※為什麼空中瑜伽很難教好?
※想免費觀看RYT線上零基礎系統瑜伽課程,只需你點一下
TAG:瑜伽檸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