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是謂境界。(按照莊子的說法,境界就是隨著意境意會,不能用語言文字來形容)

——《莊子·天道》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在中國的眾多學者中,唯有清末民初的王國維把人生之境界上升到了一種美學和詩學層面。為何如此說呢?王國維為何被後世學者極其推崇並長期學習和效仿呢?就連詩學界女泰斗人物葉嘉瑩都對其讚賞有加。

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這個話題——詩學中的人生之境界!(備註,此文最好讓30歲以上的人多看多讀,你給小孩或閱歷太少的人切磋或探討這些,他是看不懂,也無法溝通的。)

何為境界?

百度百科釋義: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觀上的廣義的名詞,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 修為 , 人生感悟 ,對於境界來說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故境界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或說法。

在國學大師王國維那裡,所謂 的「境界」,是詩人對生活、詩詞、自然之美的一種獨具慧眼的發現與改造。王國維則將這種境界理解上升為四組相互對應的美學關係範疇——虛實關係,出入關係,漸頓關係,顯隱關係。縱觀中國詩歌歷史,恐怕也只有王國維能做到這一點,即把詩歌中的美學與人生中的境界對應,並精準深刻的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時代發展的新思維。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1,虛實

人生有虛,就有實。有實,就有虛,虛虛實實,即為生活。

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充分揭示了萬物從無中來、然後幻化出眾多有、最後又歸於無的宇宙生命之奧秘。

同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王國維的這一觀點指出,詩歌寫作境界的方式有「寫境」和「造境」兩種。寫境重寫實,合乎自然而偏於賦體,即實事求是,但又必定有所虛構,則又鄰於理想,於是賦與興相結合。「造境」重理想,偏於比體,即因寄所託,又「必從自然之法則」,於是比中有賦,比與興結合。實際上就是虛實結合,人生同樣如此。

2,出入

人生,來來往往,有出有入。出出入入,入入出出,即為人生。通過在自然中的一「出」 和 一「入」 ,我們可以觀察到自我之人生。

對此,王國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王國維給出的途徑是:用「胸中洞然無物」的「我」去苦心尋求與突破那個「物」的美的內在規律。「出乎其外」指詩人的「自我」主宰外物。詩人作為創作主體,把創作對象本身的美加以升華,使之與人的某種風致自然協調,使人觀後有種似而非似的感覺,這就是理想的詩詞的最高境界,就如同姜夔的性格「野雲出入,來去無痕」。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3,頓漸

佛家講,人生有頓悟和漸悟,至於如何頓悟和漸悟,何時頓悟和漸悟,要看各自的具體情境和心智層級。

王國維在詩歌的「三重境界」中講,前兩個境界是「漸」,是漸悟,是逐漸的深入、升華之過程,是一種量變。而只有第三個境界是「頓」,是頓悟。在山窮水盡、千呼萬喚中,你一直尋找之人終於出現,這是一種人生的質變和超越,你完成了從此岸到彼岸的飛升。

「漸」是對理想的無比執著,以及異常艱辛的生活實踐或藝術實踐。實現「頓」的飛躍,才是通往由理性王國到自由王國的歷程。從自然美到藝術美,是一種運動過程,不經過質的飛躍,是不可能實現的。從漸悟到頓悟,是一種人生境界之美的達成,是從具體美到抽象美,從一般美到純粹美的圓滿。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發現生命的純粹之美。

4,顯隱

人生有些事物是顯性的,而有些是隱性的,那些看不見的事物更值得我們關注和了解,尤其是人靈魂中所隱藏的,人性中所隱秘的。弗洛伊德很早就說過,人有意識(顯性)、無意識和潛意識(隱性)之分。在此,哲學詩畫推薦大家可以多讀讀他的《夢的解析》和《精神分析導論》。

王國維的顯與隱之人生,出自於他的藝術直觀,他認為人的境界認知是第二自然,其中有顯性,也有隱性。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很多詩人都不會直白的表達思想和情感,而是非常隱約甚至隱晦的描寫,比如周邦彥和溫庭筠的部分詩詞。但「隱」用多了也不好,其洒脫的境界是出不來的,而作為藝術本質的「自由」也不得體現。「顯」則境界全出,將主體、自然以及理想結合為一體,充分地展示客體的內在本性,同時也表達出主體當時的內心所思。

顯和隱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哪一個都不行,都不能成其為完好。把握好顯與隱的關係,是詩歌構造境界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人生之境界的重要之表現。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詩詞悟出的人生三境界

《人間詞話》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通過詩詞悟出的三重境界,正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三種真實寫照,下面是哲學詩畫的具體解析,如有不對之處,真誠希望提出並指正: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年紀越大越覺得精準深刻!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主體與客體接觸、認識,並加以融匯、轉化的初級階段。昨夜、西風、碧樹、高樓、遠處的道路,這是客體,主體即我。

人生的開始,以客體為主,我們處於不斷的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過程中,主體更多的是參與和體會,並不會過多的創造和改變。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人到中年,開始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意義,變得憔悴和傷感,但是不後悔。這點是很難的,因為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為了一件事矢志不移,從不後悔。

主體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理性和感性混合交織的層級,從對個別事物的一般認識,上升到了一種唯美認知,即為了心中所愛,為了理想目標,甘願付出和犧牲。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山仍是山,但是這山這認知已經經過了大浪之淘洗,經歷了人世之沉浮,以及情感上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之考驗。認識主體已經可以從生活的紛然雜呈的表象,意象轉變為一種獨特的審美意境——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頓悟了,看開了,一切也都放下和通透了,生命至此變得澄明清澈,我們的人生完成了從漸變到頓悟的飛升,徹底從充滿著庸俗和瑣碎之事的具體世界,走向了無我、無情、無相的至高之自由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現代詩歌三首,品讀靈性人生,體悟詩意生活!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生而為人,離別情愛痛苦,什麼都要經歷!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