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自古胡虜無百年之運」,為什麼清朝卻能存續近三百年?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一日,乾隆皇帝沾沾自喜而問:「都說胡運不過百年,為何我大清是個特例,屹立百年仍國運昌盛?」群臣啞言,唯有太后鈕祜祿氏心中嘀咕道:「這傻小子,該不該告訴他是抱養的呢?」
聲明:莫當真,這只是一個歷史笑話。
正如金庸先生在《書劍恩仇錄》里把乾隆皇帝寫成是陳閣老的兒子,以上這種乾隆是漢人之子的說法完全是坊間傳言,毫無依據,不可當真。
不過,這則笑話中卻也包含了一個值得深思的歷史問題——作為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清朝何以打破「胡運不過百年」讖語?
「胡運不過百年」的說法由來已久,隋朝楊素曾在《出塞》中寫道:「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南宋文天祥也預言過:「胡運不過百年。」到了元末明初,宋濂給朱元璋起草的《諭中原檄》也再次提到:「古人云,胡虜無百年之運。」
這裡提到的「胡」或「胡運」指的是非漢人王朝,意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命數不會超過100年。所以,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王朝雖然都超過了百年,卻並不在這句話的指代含義之中。
縱觀兩千年封建王朝史,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實也就只有元朝和清朝。
元朝於公元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1368年被朱元璋趕回漠北,享國共98年,確實不足百年。
我們通常說的清朝享國276年,是從皇太極1636年改國號後金為大清開始算起的,但縱然是從順治帝1644年遷都北京入主中原算起,到1912年清帝退位,大清王朝也整整延續了長達268年之久,遠超讖語中的百年之運。
那麼,同樣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什麼元朝存續不足百年,而清朝卻能穩定統治將近三百年呢?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在「胡運不過百年」這句話本身里找到答案。
蒙古鐵騎曾橫掃歐亞大陸,征服了半個世界,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一旦入主中原,卻也難逃「胡運不過百年」的斷言。在軍事統治力上,滿清自然是無法與蒙元相媲美的,但它贏在了「改變」上啊,這種「改變」說白了其實就是完全漢化。
元朝雖然也是遷都北京,但其統治階級從未真正融入漢文化體系,元朝皇帝說的是蒙古語,用的也是游牧民族原有的治國方式,從未大批重用過漢臣。而且,作為游牧民族,元朝統治者不懂得與時俱進,入主中原後不重視農業發展,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久而久之自然是生靈塗炭,怨聲載道,進而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並直接導致了元朝的迅速覆滅。
反觀清朝,自從1644年明朝滅亡,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實行全國性統治,滿清統治者一直在不斷的自我漢化,這一點從清朝皇子的名字上就能直觀地顯現出來。
清朝早期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一聽就是滿族人的名字,而之後的福臨、玄燁、胤禛、弘曆等,卻都深受漢文化影響,與普通漢族人的名字無異。
清朝皇帝本身個個都是自幼學習漢學,而且大多文學造詣極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文藝青年乾隆皇帝,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居歷史之首。
與元朝皇帝連漢字都不認識完全不同,清朝皇帝個個都漢化得很徹底,到了末代皇帝溥儀,他甚至連滿語都完全不會說了,只是懂得個別單詞。
歷史界還有一個專業名稱叫「清承明制」,意思就是清朝從建立之初就完全承襲了明朝的制度,清朝自始至終都是在按照漢人的方式治理國家。
另外,清廷從康雍乾時期就已經開始大規模重用漢臣了,張廷玉、年羹堯等漢人文臣武將更是位極人臣,顯赫一時。到了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更成了左右國家命運的主宰者,其影響力遠超滿臣。
所以,從本質上說,清朝並沒有打破「胡運不過百年」的讖語,因為,就漢化的程度來看,清朝早都不是「胡」了。
參考資料:《元史》、《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誰才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且看朱元璋如何評價功績最大的這四個人
※最貪心的太后:大兒子當上皇帝仍不滿足,還想讓小兒子也當皇帝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