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死兩個,這是我見過最殘酷的電影
過去的 2018 年是略帶沉重的一年。
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死亡」是一個非常讓人忌諱的詞。
我們害怕面對它,害怕談論它。
然而,最近卻有一部電影,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死於明日》
Die Tomorrow
海報讓人眼前一亮。
把「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表現得如此清新,跟高顏值演員陣容是分不開的。
有憑藉《天才槍手》的女學霸角色,獲得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人演員的茱蒂蒙·瓊查容蘇因。
有《親愛的伽利略》里的小棉扮演者,札玲朋·尊克迪。
還有泰國電影界的超人氣演員,桑尼·蘇瓦美塔農。
這麼多泰式清新美少女美少年聚在一起,卻沒有浪漫愛情,也沒有青春故事…
他們出演的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而是一個個在各種意外中去世的遇難者。
影片有六個小故事組成。
而這些小故事,都是由新聞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第一個故事
四個即將畢業的女孩子,在酒店房間里開派對。
她們喝酒、聊天、看星座,計劃第二天早上六點就去學校參加畢業典禮。
一個女孩打開星座書,發現裡面說的很准。
其餘人立刻一擁而上,趴在一起尋找自己星座的未來運勢。
聊起未來,這些即將畢業的女孩子顯得格外興奮,嘰嘰喳喳說起自己的規劃。
有的希望早點成家,找到一個能夠每天一起吃晚餐的愛人;
有的希望能夠環遊世界,雲遊四海,最後定居美國,永遠都不回來;
有的想開一家園藝店,賣各種稀有的樹木;
還有的想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準備去巴黎學營銷,還特意學了句法語。
聊得正歡,她們發現冰箱里的啤酒喝完了。
意猶未盡的四個女孩,準備再買點,可誰都不願意自己去買,於是打算看星座,看看是誰該下去買酒。
「那位幸運的女孩是?」
答案沒有公布,畫面里出現了一則新聞。
2017 年 5 月 24 日,凌晨 2 點 15 分,21 歲的女大學生在去便利店的路上,被突如其來的卡車撞上,不治身亡。
被撞的女生到底是誰,我們不得而知。
但魚叔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那四個關於未來的美好夢想,至少有一個永遠都無法實現了。
第二天早上,四個女孩已經離開了酒店。
房間里一片狼藉,枕頭掉在地上,啤酒罐到處都是,清潔工進來把一切都打掃乾淨,連同上面寫有女孩們命運的星座書,也一起被裝進了垃圾袋。
第二個故事
從紐約回來的姐姐,站在天台上給 8 年未見的弟弟拍照。
弟弟覺得尷尬,打死都不笑,拒絕拍照。
姐姐想起之前很愛吃的一家生蚝餐廳,想馬上去吃,但弟弟覺得人太多,把時間改成了後天。
可惜,姐姐再也去不了了。
第二天,被倒下的電線杆砸中,死了。
目擊者稱,被砸中時,她正對著路邊的小狗拍照。
姐姐去世後,弟弟經常一個人坐在天台上抽煙。
對於姐姐的死,他雖然震驚,但沒哭,總覺得姐姐是因為自己沒帶她去吃生蚝而負氣,算計好了離開地球。
「她的死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開始告訴身邊的人我愛他們,擁抱他們」,而不再是站在鏡頭前,因為害羞而裝出一副並不想她的樣子。
第三個故事
泰國著名混血女星法里達,在拍攝品牌活動前,被一輛轉彎急停的車輛所撞,性命攸關。
拍攝現場,同事們都在談論著她的車禍以及救治情況…
只有作為法里達替補的梅,一言不發,坐在桌子前面不停地吃餅乾。
經紀人告訴梅,法里達情況很糟糕,可能撐不到明天了。
梅繼續安靜地吃著餅乾,再抬起眼睛的時候,已經滿眼是淚了。
她急急抹掉淚痕,叫人補妝,接著,就接到了由她代替法里達出任品牌大使的通知。
因為別人的死,而獲得夢寐以求的機會,這甚至比死亡本身還要殘酷。
得到代言機會的梅,轉悲為喜,給朋友打電話,說自己終於得到了這個心儀已久的機會…
這個世界一直保持平衡,有一個人不幸,就會有一個人幸運。
可不管幸與不幸,死亡都會籠罩我們每一個人。
《死於明天》這部電影過於平靜,如果不是其中穿插死亡情節,魚叔甚至以為這是某位博主的 vlog。
有朋友,有愛人,有無數想做未做的事,所有行為和對話都是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靜謐生活。
可是一旦「如果你明天會死」這個假設進入了生活,一切就都變得有些悲傷了。
是我們太過於害怕死亡了。
可這部電影卻告訴我們,死亡真的像一次與朋友的對話,像夫妻之間的親昵舉動,像一次陽光下的午睡一樣平凡。
平凡到甚至不值得被恐懼,不值得被反覆討論。
或許我們應該像迎接黑夜與白天一樣,迎接必然會到來的死亡。
面對「你害怕死亡嗎」這個問題,影片中一個 8 歲的孩子說,會很難過。
而103 歲的老人卻說,希望自己越快死去越好。
而當被問到「死亡是好是壞」時,這位 103 歲的老人說,「這並不重要,你應該想,你這一生是好是壞」。
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傅達仁,因長期遭受胰腺癌的折磨,不堪病痛,決定去瑞士執行安樂死。
就在前段時間,傅達仁的家人公開了他接受安樂死時的畫面。
在喝葯之前,傅達仁問,「一口吞嗎?兩口可以嗎?」
最終,傅達仁四口喝下安樂死的藥水,微笑著對這鏡頭說,「再見」。
三分鐘後,他倒在了兒子的懷裡。
在臨終前,傅達仁安頓好了一切。
他打了營養針去參加兒子的婚禮,辦了告別派對,和老朋友們通了電話,甚至就在等待安樂死的那 25 分鐘里,還表演了幾段體育播報。
就連他喝下安樂死藥水時,家人唱的那首歌的歌詞,也是他自己改編的——「家人相聚,如此遙遠,都是上帝恩典。」
有報道稱,在臨終前一天夜裡,家人還撞見傅達仁從床上爬起來改寫歌詞,家人還說他,「明天都要走了,今天還在刷手機」。
下面是傅達仁與老友告別時的一段對話——
了卻未竟之事,讓平生所有的愛都有處安放,所有的夢也都得以寄託,也就不負此生,可以瀟洒遠行了 。
《死於明天》的開頭,給出了一串數據:
無時無刻都有人死去,每天過世 172800 人,每小時 7200 人,每分鐘 120 人,每秒 2 人。
在滴答的時鐘聲響下,屏幕左上角的數字貫穿始終。
全片 70 分鐘 21 秒,在看片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有 8442 人過世了。
馬克·吐溫曾說,「死亡是唯一的不朽者,他對我們一視同仁,給所有人以平靜和庇護。無論污穢的還是潔凈的,富裕的還是窮苦的,被愛的還是不被愛的。」
既然死亡是唯一的不朽,那麼我們作為永遠在其籠罩下的一員,唯有努力活著,才有可能得到永恆。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一直不敢看這片,直到埃航空難
※五星,都給這個全球最窮的總統
TAG:獨立魚 |